每天資訊清末老照片:圓明園內種莊稼,孩子在媽媽懷裡哭泣

菜單

清末老照片:圓明園內種莊稼,孩子在媽媽懷裡哭泣

宣統年間,也就是小皇帝溥儀坐龍椅、其父載灃攝政的時期,清朝社會是一副什麼樣的狀態呢?今天咱們來看一組美國攝影師C。E。Lemunyon留下來的老照片,它們展示了京城社會生活實況。這些作品拍攝於宣統二年(1910年),已處於清朝滅亡的前夕。

北京城牆的角樓是巍峨的軍事建築,起到瞭望的作用,我們從照片中能感受到那種氣勢。不過,時至清朝末年,角樓的頂瓦完全脫落,殘破不堪,而朝廷已撥不出銀兩加以維修了。

自從1860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劫掠,就再也沒有修復過。儘管這裡一片廢墟,但仍然是皇家禁地,一般大臣和百姓均不得入內。1896年,李鴻章突發好奇心,到圓明園遊覽了一下,結果被同僚揭發,光緒帝痛斥其“擅入圓明園,殊與體制不合”,遭到罰俸一年的處罰。奇怪的是,廢墟附近種了莊稼,不知是何人所為?

北京護城河不僅起到防禦的作用,還是重要的漕運通道。鐵路修通之後,漕運逐漸停止,朝廷對護城河的管理和疏浚也就放鬆了。20世紀初,瑞典人喜仁龍這樣描寫他眼中的護城河:“常常可以看到作為渡船的方形平底船,上面用四根竹竿支起陽篷,沿渾濁的運河被人們用竹篙撐動……”

這位老漢似乎飽經風霜,吃夠了生活的苦。他推著的獨輪車,可能是他謀生的家當。

清末時期,護城河的河水已經變髒,泥沙多,已不宜洗滌衣物。好在這裡是一處小型水壩,可以過濾掉流水中的泥沙。

以前生活條件差,爸媽忙於生計,一般都沒空管斷奶的孩子。同時,孩子也沒多少機會接受教育,只好三五個人湊在一起玩耍,到處撒歡,等有了點力氣就去幫爸媽做工或種地。

以家庭為單位走江湖賣藝,是以前常見的現象。他們所穿的行頭比較粗劣,場地也比較簡陋,處於演藝圈的最底層,跟戲班子沒法比。其收入並非來自賣票,而是來自看客給的賞錢。

媽媽頭戴大拉翅,表明了她的旗人身份。她懷裡的孩子正在哭泣,是不是想要玩具、想要零食沒有得逞?這個抓拍場景非常生活化。

照片左二那位旗人婦女,叼著煙選商品,看上去特別有派頭。此景是老北京充滿煙火味道的一個畫面。雖然城內聚集著各種權貴人物,但普通百姓才是絕大多數,他們在小攤上買賣物品、討價還價才是生活的日常。

這種看上去並不起眼的小攤,往往能做出最地道的風味小吃。大家說說看,你吃過哪些北京小吃?跟想象中的味道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