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小詩《衛國故都遺址懷古1,遊古朝歌今淇縣》

菜單

小詩《衛國故都遺址懷古1,遊古朝歌今淇縣》

詩曰:

晝聽朝歌夜聞弦,殷韻商風處處傳。

衛國立都四百年,如今只見舊殘垣。

趙家渠北故城南,旭日碧波紅菡萏。

烏飛兔走天地變,千古風流無人談。

解析:

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遠古稱沬(不是沫),商朝晚期帝乙、帝辛等四代帝王的國都。因城西有一座朝歌山,帝辛即紂王,改沬為朝歌。在作為商朝晚期的國都時期,朝歌達到鼎盛,歷史記載朝歌非常繁華,“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諸侯朝靈山”,這裡的朝歌也可以理解為早上的歌聲。

小詩《衛國故都遺址懷古1,遊古朝歌今淇縣》

衛國故城,俗稱朝歌二道城。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2250米,東西寬1650米,城牆寬70米,面積約420萬平方米。地面現存城牆四段,即西城牆三段,北城牆一段,共長1150米。城內宮殿區、墓葬區尚未進行全面鑽探。衛國是當時一百七十多個諸侯國中之大國,衛國故城城址之大,城牆之寬,在東周古城址中也十分罕見。

小詩《衛國故都遺址懷古1,遊古朝歌今淇縣》

《史記·衛康叔世家》:“衛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周公旦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庚祿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餘民封康叔為衛君,居河、淇間故商墟。”

小詩《衛國故都遺址懷古1,遊古朝歌今淇縣》

周公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庚(紂王子)、管叔,放蔡叔。將邶、鄘、衛三監之地及殷餘發劃為衛國,也就是說,衛國建國伊始的都城在原商都朝歌因武王伐紂和周公東征而成為的廢墟上重建而成。周武王的弟弟康叔是新的衛國的第一位國君,康叔是康姓和衛姓的始祖。

衛國在諸侯國中是一個大國,國富民強。衛國在朝歌建都期間,共歷十五代十八王,傳到衛懿公時,他愛鶴如命,不理朝政,官民皆怨,導致國力衰退,終被北方狄人消滅。復國後的衛戴公東遷,至此朝歌作為衛國國都歷時長達四百零三年。

小詩《衛國故都遺址懷古1,遊古朝歌今淇縣》

在淇縣,白天聽到的見到的都是商末的故事和痕跡,封神榜、紂王臺、妲己墓、比干……晚上朝歌老街上演的大型實景演出也是《大商朝歌》,衛國都城四百年的那段歷史,好像被人忘卻了。

竊以為原因有三:

一是商朝晚期四帝以這裡為都城,事實上只是行都,公認上的國都還是今天安陽殷墟所在,只是行政中心遷移到這裡。衛國雖然在此立都四百年,但也只是諸侯國,國都和京畿不可並提。

二是文學作品的影響,封神榜的故事在這裡留下了無數傳說,老百姓津津樂道、的不是歷史,而是故事而是傳說。

三是現代行政區域劃分的變化,衛國一些著名人物的遺蹟已不在淇縣轄區。比如衛武公的竹園今屬於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許穆夫人垂釣處隸屬於鶴壁市淇濱區,因衛懿公養鶴而出名的南山屬於鶴山區。

有此三點,淇縣人不怎麼熱衷於衛國曆史文化遺風,也就可以理解了。

小詩《衛國故都遺址懷古1,遊古朝歌今淇縣》

古城牆遺址北,一灣碧水繞淇縣縣城而過,水波盪漾,荷花綻放,早上鍛鍊的人很多。這條河叫趙家渠,戰國時代這裡隸屬趙國,趙國官員帶領朝歌人對朝歌城北的一條河進行整治,而後將這條河命名為趙家渠。朝歌遠古稱沬,自然應該有一條河稱作沬水,只是現在是哪條河已無人說得清楚,也許就是趙家渠,也許已經永遠的消逝於歷史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