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這位親王不一般,敢當面嘲諷慈禧

菜單

這位親王不一般,敢當面嘲諷慈禧

道光皇帝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爹是嘉慶帝,他爺爺是乾隆帝。與自己的父祖相比,道光皇帝實在是太窩囊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就是在道光年間簽訂的。

這位親王不一般,敢當面嘲諷慈禧

割地賠款,顏面盡失,道光皇帝深感恥辱,覺得自己對不起列祖列宗,因此主動降低陵墓的規格,以此贖罪。

其實,道光皇帝對不起祖宗的事兒不止這一件。他最對不起祖宗的,是在選定儲君的時候犯了大錯,以致慈禧這個老妖婆橫空出世,把持國政幾十年,一步步把大清送進了墳墓。

道光皇帝一共有九個兒子。其中,前三個兒子早早地就死了。等到道光打算冊立儲君的時候,從年齡段上來說,只有三個兒子最合適: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訢。

其中,老四和老五同歲,老六比老四、老五小一歲多一點。至於皇七子奕譞,則要比老四、老五小9歲,所以,完全被排除在外。老七尚且被排除在外,更不用說老八、老九了。

事實上,皇五子奕誴也被道光給排除了。真正競爭太子之位的,只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就在這兩個選項中,道光卻迷茫了,猶豫不決,不知該選誰。

據說,皇四子奕詝有德,而皇六子奕訢有才。最終,道光下定決心,選了有德的奕詝為太子,也就是日後的咸豐皇帝;把有才的奕訢封為親王,也就是日後在洋務運動中叱吒風雲的恭親王。

這位親王不一般,敢當面嘲諷慈禧

這裡有一個問題:皇五子奕誴為何被道光皇帝排除在儲君之外呢?

據說是因為奕誴的性格過於坦率、正直,不討道光的喜歡。為了徹底杜絕奕誴的“非分之想”,道光甚至早早地把他過繼給了惇親王綿愷當兒子。

綿愷是道光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因為獨子夭折,無人繼承香火,道光便把奕誴過繼給了他。

奕誴失去繼承皇位的可能性之後,性格更加坦率、正直了。

一般的皇室貴胄,都會特別在意自己的形象,端著架子,拿腔拿調。奕誴很討厭這一套,他非常的平民化。夏天的時候,他會身穿短褂,露著肚皮,拿著蒲扇,像普通老百姓一樣在街頭乘涼,一邊吃著涼西瓜,一邊與三教九流的老百姓高談闊論,痛快淋漓。

這樣的親王是不是很和藹、很可愛?但是,如果你覺得他只是個老好人,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除了坦率之外,奕誴還很正直。正直到什麼程度呢?

連慈禧老佛爺他都敢當面嘲諷。

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有個皇后叫做阿魯特氏。當初選秀女時,同治與慈安太后都喜歡阿魯特氏,但是慈禧不喜歡。最終,同治在慈安的支援下,立阿魯特氏為皇后。

這位親王不一般,敢當面嘲諷慈禧

因為一開始就不喜歡,所以,慈禧跟阿魯特氏一直關係不好。可是,同治皇帝恰恰與阿魯特氏的關係特別融洽。慈禧就暗暗生氣。

生氣的時間長了,慈禧就找機會發作。終於,有一回阿魯特氏犯了一點小錯,慈禧就借題發揮,要廢掉阿魯特氏的皇后之位。

群臣攝於慈禧的淫威,不敢作聲。這時候,正直的奕誴站了出來,他以宗人府宗令的身份,當面嘲諷慈禧:“欲廢后,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

這句話差點把慈禧氣暈,但她又無法反駁。最終,只得放棄廢后的想法。

奕誴的這番話是什麼意思呢?他是在提醒慈禧:你不過是個西太后,相當於姨太太,不是正宮。可人家阿魯特氏卻是正宮皇后。

這與大清門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大清門是清朝的皇宮正門,只有三種人可以從這道門出入:第一種人,自然是皇帝,隨時隨地,想走就走;第二種人,是新科的狀元,只能在中狀元的時候走一趟;第三種人,就是大婚之日的皇后,要從大清門抬進皇宮。

這位親王不一般,敢當面嘲諷慈禧

身為偏房的慈禧,沒能從大清門抬進宮裡,應該是她一生的忌諱吧。但奕誴就敢明目張膽地以此嘲諷她。

什麼叫正直?這就叫正直。

難得的是,慈禧雖然恨他,但又忌憚他,不敢對他怎麼樣,最多是不重用他。奕誴根本不在乎,一輩子活得坦坦蕩蕩,痛痛快快,一直到光緒十五年去世,活了近六十歲。

在那個年代,這算是高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