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他8歲中進士,官至宰相只留下兩首詩,瞧不起李白的王維任其驅使

菜單

他8歲中進士,官至宰相只留下兩首詩,瞧不起李白的王維任其驅使

2

1

4

3

他8歲中進士,官至宰相只留下兩首詩,瞧不起李白的王維任其驅使

中科大少年班知道的人很多,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辦至今,培養了好多科技人才,對於超常兒童的培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度時期,我國很多高校都效仿中科大,紛紛辦起少年班,但後來都紛紛停辦了。現在我國僅存三所大學還在開辦少年班,除了中科大,還有東南大學少年班、西安交大少年班。

很多高校停辦少年班,是因為超常兒童青少年的教育是比較複雜的,並不是讓他們學習知識文化會考試就行,還涉及到他們心理成長交際行為等。對於超常兒童的培養,並非全都是成功的,“傷仲永”也並不鮮見。即使是中科大少班,也是如此,比如被稱為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三大神童”的寧鉑、干政和謝彥波,就是失敗的例子。

第一神童寧鉑當時全國盡人皆知,跟副總理下過棋,丁肇中看重,結果是出家為僧。干政更令人唏噓,不知躲到哪裡,淹沒在紅塵之中,怎麼都不願融入社會。謝彥波算是最好的,當了中學數學老師,過著平常人的生活。

其實,早慧兒童自古有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才、神童,這是客觀存在,不承認也不行。但是,早慧兒童是否繼續出眾,在於後天的教育,一旦教育不當,就會“傷仲永”而“泯為眾人矣”。不過,我們不能不承認,由於早慧兒童天生比別人有著超常的智力,成功的機率比一般人要大得多。

他8歲中進士,官至宰相只留下兩首詩,瞧不起李白的王維任其驅使

今天,我們跟大家交流的,就是一位超常兒童的故事。我國早在唐朝時期,就特別重視超常兒童的教育問題,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我們知道,隋朝設立了科舉取士制度,這個制度無疑是偉大的,對後世的影響巨大,即使到今天,我們的人才選拔制度,還有科舉取士的影子。

唐朝時,繼承和改進了科舉取士制度,其中有一項創舉,就是設立了童子科,就是專門針對早慧兒童的。這個制度規定,10歲以下兒童,如果符合一定的條件,可以參加科舉考試。

在這樣的制度下,很多官宦之家,就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培養,一些早慧兒童得到早起教育,脫穎而出。唐睿宗、唐玄宗時代的裴耀卿就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位。

裴耀卿的父親裴守真,曾任大唐宰相,寧州刺史,裴耀卿從小就顯得與眾不同。開始時,並沒有有意教他讀書識字。兩歲時的一天,裴守真在竟然在書房,看到兒子拿著本書在看,那是一本《論語》。裴守真開始以為是兒子拿著書當玩具玩的,也沒放在心上,沒想到一份公文處理完畢後,兒子還在那裡翻看論語。

這引起了他的注意,於是詢問兒子在看什麼,兒子竟然搖頭晃腦地讀了一篇“子曰”,裴守真這才意識到家裡出了神童。從那以後,他就開始教兒子讀書。裴耀卿記憶力超強,達到了過目不忘的程度。就這樣,在裴耀卿八歲時,參加了童子科考試,一舉重了進士。

從此裴耀卿開始了12年的待官生涯,平時讀讀閒書,跟父親談談學問,談談讀書以外的人情世故,還跟隨父親遊山玩水。這12年,其實比比讀書增長的才幹要多得多。其實,這12歲,就是補上了裴耀卿社會交往這一課,提高了他的情商。沒有這12年,會不會傷仲永是很難說的。

20歲時,裴耀卿被任命為秘書省正字、相王府點籤。這相王是誰?名叫李旦,就是後來的皇帝唐睿宗。李旦非常器重裴耀卿,讓他在相王府擔任學直,也就是王府顧問,李旦有什麼不懂的,直接就去問他。這地位,簡直就是相王的教師爺啊。

李旦當了皇帝后,裴耀卿自然也就受到重用。睿智駕崩後,玄宗上位,對裴耀卿更加器重。唐玄宗是個最有爭議的皇帝,前期,他抱負遠大,勵精圖治,大唐蒸蒸日上,達到唐朝的鼎盛時期。但後期好大喜功,任人不察,把個好好的大唐王朝,弄得土崩瓦解,烏煙瘴氣,走向衰落。

他8歲中進士,官至宰相只留下兩首詩,瞧不起李白的王維任其驅使

唐玄宗開元13年(公元725年),舉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泰山封禪,這時候的唐玄宗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特別喜歡講排場,不再體恤人民疾苦。封禪所經之地,迎來送往,花費巨資。而中央並不撥付,都由地方自己籌措。裴耀卿當時在濟州當刺史,正是皇帝泰山封禪經過時間最長路途最長的地區。

裴耀卿此前的職位是長安令,在天子腳下,對於迎來送往是太熟悉不過了。很多官員,都是把迎接皇帝當作一次發財的機會,肆意收刮民脂民膏,這時候的皇帝,即使有人告狀,也是睜一眼閉一眼,因為皇帝自己心裡有數。

但是裴耀卿是個清官,他召開幹部大會,明確這次迎接皇帝的一個總原則,就是兩個“必須”:必須讓皇帝滿意,也必須不加重百姓負擔。這可是個兩難的事情,參會的幹部都議論紛紛,只有一個人旗幟鮮明地支援刺史。這個人就是大詩人王維。

此時王維正在濟州當司庫,也就是管理倉儲的。王維當初可是闊過的,進士科狀元,在長安做太樂成,也就是皇家樂隊領導。唐玄宗、岐王、薛王、寧王和玉真公主都特別喜歡他,常常是岐王府酒宴還沒結束,公主府的侍從已在空車等待。三王一帝一公主,都把他當寶貝。

但是,因為岐王違反宮廷規定,在王府裡觀看只有皇宮才可以表演的黃獅子舞,唐玄宗大怒,對岐王不忍下手,就拿王維撒氣。而那個玉真公主本來是想向哥哥為王維求情的,但是,因為王維拒絕公主而另有所愛,公主因愛生恨,也就不管他了。

就這樣,王維被貶來到濟州。王維大力支援裴耀卿出乎所有官僚的意外,因為在裴耀卿之前,王維跟前任刺史就會打哈哈,連詩都不寫,更談不上幹事了。前任刺史整天喝得醉洶洶的,王維根本瞧不起這樣的人。

他8歲中進士,官至宰相只留下兩首詩,瞧不起李白的王維任其驅使

裴耀卿來了以後,王維看到了一個幹吏的形象。這裴耀卿確實不負少年神童的名頭,走到哪,公事辦到哪裡。即使是出行遊玩,路遇喊冤叫屈的,立馬就在當地辦案,行事果斷,來濟州時間不長,深得老百姓愛戴,民間都把他神話了。

王維21歲中狀元,而15歲即到長安,雖然沒有功名,卻在三王一公主府邸來往如同尋常,因為他是全才,詩詞書畫沒有不精通的,特別是他演奏音樂,把玉真公主聽到痴迷的程度,由痴迷王維的音樂,而痴迷王維,愛上了王維。

當時的王維,真的有資格瞧不起人,就連李白,王維都不會正眼瞧的。王維那麼年輕就中了狀元,在長安街誇街,威風到了極致,走動王府極為尋常。而李白呢,把那些地位比王爺不知低了多少的官員的門都敲壞了,就是為了求得人家推薦。王府對於李白來說,只能在外面遠遠地望望。何況,李白除了有幾首詩有點名氣,連科舉考試考場都不敢進。

李白後世的名氣比王維大,但在當世,跟王維是無法相提並論的,這是事實。而且,當時王維的詩,一點也不比李白差。後世李白才聲譽鵲起,這跟詩中表達的文人懷才不遇容易引起共鳴有關。就詩的藝術性而言,詩仙一點也不比詩佛強,這也是事實。

他8歲中進士,官至宰相只留下兩首詩,瞧不起李白的王維任其驅使

話扯遠了,我們再扯回來,裴耀卿把王維當成了心服,跟他商議接駕大事,共同定下了,讓州縣官紳出錢,給榮譽,不多向百姓徵費的方案。官紳們雖然心裡不舒服,但沒辦法,何況刺史給予名譽獎勵呢,據說,還要報朝廷進行嘉獎,也就認了。

就這樣,裴耀卿圓滿地完成了迎接皇帝的重任,而沒有加重百姓負擔。其他各地,民怨沸騰,而濟州百姓都在歌功頌德。這些,朝廷當然知道。所以,後來裴耀卿官運更加亨通,直至做到宰相,成為一代名臣。裴耀卿在於實務,很少寫詩,全唐詩只留存兩首,分別是《敬酬張九齡當塗界留贈之作》、《酬張九齡使風見示》,從詩題就可以看出,他都跟什麼人交厚了,都是張九齡這樣的名臣。此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

王維因為這次事情,名聲更顯,裴耀卿、張九齡等人都特別看重他,所以才有後來的被重用。

故事到這裡應該結束了,但還得多扯幾句。裴耀卿離開濟州調往朝廷後,那個整天喝得醉洶洶的刺史又回到濟州,聽說了王維在裴耀卿任上的表現,非常生氣,處處找王維的茬,想給王維小鞋穿。但他沒想到的是,王維當場就跟他拍了桌子,然後一封辭職信仍在他臉上,飄然而去。辭職走人了!

朋友們對於神童名臣裴耀卿有何看法,對於大詩人王維連李白都瞧不起這件事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