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寧波競技體育緣何強勢崛起

菜單

寧波競技體育緣何強勢崛起

寧波競技體育緣何強勢崛起

9月21日晚,在第十四屆全運會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中,寧波運動員、東京奧運會冠軍汪順奪得冠軍,收穫了本屆全運會的個人第4金。至此,汪順在全運會的金牌總數達到13枚,成為全運會游泳“金牌王”。在此前的射擊比賽中,同樣來自寧波的奧運冠軍楊倩取得了兩金一銀的佳績。

在上個月結束的東京奧運會上,寧波選送的7名運動員,一舉拿下5枚金牌,創下歷史最好成績,如今他們又在全運會上繼續摘金奪銀。這些驕人成績的背後,是寧波對“競技體育”引領現代體育之城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索。讓我們一起來解碼這座“五金城市”的奧秘。

“各位同學、老師,大家好,我是石智勇……”9月1日上午,在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中心小學的開學典禮上,全體師生們在教室裡共同觀看東京奧運會男子舉重73公斤級冠軍石智勇透過影片發來的開學寄語。

匆匆發言後,石智勇又一頭扎進寧波第二少年兒童業餘體育學校(以下簡稱二少體)的舉重訓練館裡訓練。他也是在這裡遇到了自己的啟蒙教練李冬瑜。出生於廣西的李冬瑜曾經是舉重運動員。1999年,作為人才引進,大學畢業的李冬瑜來到寧波體校擔任舉重教練。也正是他陸續發掘出了唐德尚、石智勇等舉重運動的好苗子,並引入寧波。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教練員是競技體育發展的核心要素,每一個運動員成功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專業的教練。”寧波二少體副校長程旭說,最高舞臺的競技體育都是頂尖人才的巔峰對決,既依賴平時的艱苦訓練,也取決於個人運動天賦。而如何識別千里馬,基層教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年來,寧波積極引進和自主培養基層教練,打造高水平教練員隊伍,引進高水平體育人才,形成了一支高水平教練員隊伍。李冬瑜就是其中一位。

獲得東京奧運會兩枚射擊金牌的楊倩的啟蒙教練虞利華也是其中之一。作為射擊國家級教練,虞利華執教射擊30餘年,所帶學生在全國以上級各類比賽中獲得120多個冠軍,其中更有王成意、康宏偉、張超玄著等一批冠軍選手,正是這批新老運動員們的薪火相傳促進了寧波射擊成績的整體提高。

作為競技體育的領路人,近年來,寧波突出教練員隊伍建設,將體育人才納入寧波市專家目錄,讓體育人才也可享受相應的醫療保障、子女入讀、配偶就業等公共服務保障待遇。寧波同時將體育人才納入“3315”人才引進計劃、“六個一批”培養工程及“創業創新”評審,最佳化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設定實施方案,充分調動教練員的積極性,有效提升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

放眼全國的精準引才之策,使寧波的競技體育水平更上一層樓。東京奧運5金中,射擊、游泳在寧波基礎深厚,而舉重、體操並非傳統強項。寧波人不止步於守成,而是積極開拓,以開放的精神、寬闊的視野,接納外地好苗子到寧波培養。舉重冠軍石智勇的老家在廣西桂林、女子平衡木冠軍管晨辰的老家在湖北石首,但他們都是從小被教練選中,在寧波的訓練場上成長起來的。

在寧波,一個完善的競技體育人才選材、訓練體系已經形成。2002年,寧波成立了體工大隊,並逐步形成了以體工隊為龍頭,包括體校、二少體、水上(游泳)運動學校以及小球訓練中心為主體,市隊縣辦點、市級訓練點和縣(市、區)少體校為補充,上下聯動,協同發力的4級訓練網路體系。如今,寧波市體工大隊、體育運動學校以及各縣(市、區)體育傳統學校在訓人數達兩萬多人,為寧波競技體育人才隊伍及梯隊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僅如此,寧波還不斷擴充套件運動訓練的深度,引進國家級訓練基地。目前寧波有北侖的綜合訓練基地、鄞江的重競技訓練基地,多次承接國家隊女子排球隊、國家舉重隊、國家女子摔跤隊、國家攀巖隊轉訓任務,同時學習國家隊先進的帶訓理念和技戰術水平。目前,寧波擁有5個國家級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

“一條龍”式體育人才的培養,當然更離不開“體教融合”理念的深入。“以往,體育生被認為是學習差的學生,學習和訓練很難做到平衡,他們未來的出路更是很多家長擔心的問題。如今一個個例子證明,事實上兩者並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寧波市教育局相關處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寧波的中考政策,每年都允許高中段學校招收一定數量體育特長生,對那些長期在少體校訓練而又無法向省隊輸送的運動員,也可以透過中考特長生進入普通高中學習,透過高考特長生、高水平運動員等途徑進入高校深造,既解決了運動員的後顧之憂,又提高了學校運動隊的競技水平。

現在,越來越多的寧波學生透過體育,找到了成長成才之路。據統計,近5年來,寧波共有135名體育生考入雙一流大學,其中105名被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北京體育大學等知名高校錄取。

“還有誰……”在東京奧運會上,當石智勇最後一把將198公斤成功舉起衛冕後吶喊時,看不到他半點受傷的影子。實際上在奧運會開賽前一個月,石智勇在訓練時大腿膕繩肌拉傷。隨後腰傷復發,左手掌指關節也舊傷復發。

在競技體育中,運動傷病如同影子一直纏繞著運動員,因此體育醫療作為競技體育的保障,顯得尤為重要。2019年寧波正式成立獨立建制的體育科學研究所,為運動健兒提供醫療保障。在6月23日石智勇大腿膕繩肌拉傷、舊傷復發時,醫療團隊隨即與時間賽跑,在科學保障之下,使得他抵達東京時身體狀況基本恢復正常。寧波市體育科學研究所運動醫學副主任醫師沈異作為隊醫一路護航石智勇的東京之行,助力他成功衛冕。

寧波體育部門根據每一位運動員身體素質情況,透過內外聯合保障的方式,按照“一人一方案”,有針對性地解決寧波運動員的傷病問題。

在科學醫療保障的同時,利用科技助力競技體育,也成為運動員站上最高領獎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曾有過一句名言——“現代奧林匹克水平的運動員已是科學的產物”,充分說明科技對提高運動成績、挖掘運動潛能的重要作用。

“石智勇能夠蟬聯奧運冠軍,不僅僅凝聚著運動員艱苦訓練和教練團隊的智慧,也與科技助力密不可分。”石智勇的碩士生導師、寧波大學體育學院李建設教授說。原來在東京奧運會備戰期間,寧波大學承擔了國家體育總局委託的《石智勇舉重關鍵技術科技助力服務》專案。曾任亞洲運動生物力學學會主席的李建設是該專案的首席專家。

“對石智勇的技術動作進行三維影片跟蹤,採集一手資料建立人體模型,對舉重過程中關鍵指標進行運動學分析,提供動作技術最佳化方案。”李建設說,科研團隊跟蹤拍攝了石智勇近兩年參加國際、國內大賽以及極限強度訓練條件下的試舉動作,透過分析軌跡尋找可能的最佳化動作技術。最終科研團隊拿出數十份技術分析報告,使得石智勇的技術不斷最佳化,讓他在後續的一系列比賽中屢破挺舉世界紀錄。而這也成為東京奧運會上,在石智勇第二把挺舉192公斤被判失敗後,敢於主動要求槓鈴重量加至198公斤併成功的底氣。

“正是科技體育發揮作用,保證了寧波參賽運動員的最佳狀態。”寧波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今,寧波體育部門充分利用寧波大學體育學、力學和醫學等重點學科的優勢,分別與寧波大學的大健康研究院共建“寧波科學運動與健康研究院”、與體育學院合作“體教融合”體能訓練、與醫學院合作“體醫融合”國民體質測試,進一步發揮挖掘科技助力體育的能量。寧波市體科所在保障好競技體育的基礎上,將觸角延伸到了青少年健康、群眾體育中,成立了寧波青少年運動健康管理中心,透過推廣專業的運動康復治療手段和治療方法,提升全民科學運動促進健康的理念。

從2016年裡約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到東京奧運會的5金閃耀,在外人眼裡,寧波的奧運金牌路似乎只有這短短5年。但從更長的時間看,其實體育文化和奧運文化在寧波這座城市的血脈裡流淌已久。對於奧運會最高領獎臺,寧波從未停下攀登。

競技體育出成績,是一場“馬拉松”工程,需要一個長期有效的規劃。從1990年開始,寧波從頂層設計連續3輪制定競技體育十年規劃,佈局奧運重點專案,這次奪金的射擊、舉重、體操、游泳專案都位列其中,為競技體育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從基層體育工作的實踐來看,一個奧運冠軍的培養最能體現‘一任接著一任幹、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寧波體育運動學校校長朱群說。

如果說奧運冠軍是競技體育巔峰,那麼群眾體育就是競技體育的基石。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拔河比賽在寧波市全民健身中心舉行。這是寧波體育部門舉行的社群運動會,希望透過賽事下沉,豐富社群體育賽事活動,激發群眾健身意識。“現在全市有上萬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在社群運動會中,有很多社會體育指導員都直接參與各縣(市、區)和鄉鎮運動隊的組織和訓練等工作。”寧波市全民健身指導中心主任崔立瓊說,為了帶動更多人參與科學健身,寧波積極開展“十佳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十佳健身達人”的評選活動。

作為群眾體育的支撐保障,這些年寧波積極建設體育場地設施,先後建成3個縣級全民健身中心、32個鄉鎮(街道)綜合性健身場館、325個村(社群)健身廣場。而隨著寧波奧體中心、綠軸體育公園、濱江體育公園等大型體育設施先後建成投用,為寧波的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競賽表演提供了更加優質的場地設施。2020年,寧波新增體育場地面積184。3萬平方米。今年寧波又通過了《寧波市全民健身條例》,為全民體育增加了保障。舉辦高水平體育賽事,也可以促進全民健身。從亞洲舉重錦標賽到首屆龍舟世界盃,近幾年寧波每年舉辦各類國家級以上賽事50項以上。

隨著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的全面推進、多箭齊發,體育的體量越來越大,僅靠政府的力量遠遠不夠,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成為必由之路。位於北侖的寧波國際賽道,整個專案9。5億元投資,全由企業投入。賽車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單算經濟效益,這筆投資20年都未必能收回成本。“但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消費國,汽車運動潛力巨大。”

寧波還積極引入社會力量辦訓,先後選出了30家寧波市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社會訓練基地。這次東京奧運會參加馬術場地障礙賽的運動員張興嘉就是社會辦訓的奉化天驛馬術俱樂部的在訓運動員。同樣,街舞、高爾夫等社會辦訓專案也有運動員代表浙江隊參加這次全運會。如今在寧波活躍著500多個體育社會組織,提升了社會辦競技體育的熱度,帶動了體育專案俱樂部及體育產業的發展。

社會力量參與體育設施建設、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承辦體育賽事,讓寧波體育運動得到了高速發展。寧波市體育局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寧波體育人口占比為41。2%,全市每年舉辦各類健身活動6000多場次,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寧波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離不開運動員、教練員的辛勞拼搏,離不開幾代寧波體育人的不懈奮鬥,更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援和寧波這塊體育事業的熱土。”寧波市體育局局長張霓說。(浙江日報 記者 王波 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