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守望者是誰?讀者:這個守望者叫善良

菜單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守望者是誰?讀者:這個守望者叫善良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麥田裡的守望者》在美國出版。小說出版後,大中學學生爭相閱讀,家長和教師也視小說為“必讀教材”,讀者把它當作理解當代青少年的鑰匙,這本小書也被讀者譽為

“不朽的青春文學經典”。

這是怎樣的一部小說呢?《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的小說代表作,它也是傑羅姆·大衛·塞林格迄今為止唯一一部長篇小說。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守望者是誰?讀者:這個守望者叫善良

《麥田裡的守望者》借16歲少年霍爾頓之口,以“你”為傾聽者,講述了主人公霍爾頓從離校到紐約的一天兩夜的經歷以及主人公豐富而複雜的內心感觸與情感體驗。

霍爾頓是個純真的理想主義者。他外表看似冷酷,內心卻藏著柔弱與敏感,他對庸俗和虛偽保持懷疑態度,他害怕變成自己討厭的那種人,所以他時常感到莫名的迷惘、他的內心十分孤獨。

他想離家出走,

他想逃離擁擠而冷漠的城市,到

遠離塵囂的地方過田園般的純樸生活。但在現實生活中,他的理想卻被一一擊破。

就像霍爾頓在小說的結尾對他的妹妹菲比說的那樣,他只想做個守望者,守望天真者自在棲居的麥田,看護兒童。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守望者是誰?讀者:這個守望者叫善良

小說一問世,霍爾頓這個對周圍環境心存排斥的少年形象被萬千讀者看成是迷人的新英雄,文中崇尚自由的親切語言受到熱烈歡迎。自出版以來給全世界無數彷徨的年輕人以心靈的慰藉。

時至今日,這部“不朽的青春文學經典”已經成為一個文化符號。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代表作,雖然塞林格創作《麥田裡的守望者》時已經32歲,但《麥田裡的守望者》主人公霍爾頓的生活經歷是作者塞林格成長經歷的文學反映。從某種意義上說,塞林格就是霍爾頓的原型,除了年齡上的差異,兩者的成長軌跡非常相似。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名原文The Catcher in the Rye,

“Catcher”意指“棒球捕手”

。霍爾頓早夭的弟弟艾裡生前是一個棒球隊的捕手,艾裡在自己的手套上寫滿了詩歌,當別人比賽時,他還在讀著手套上的詩歌。

和小說開頭霍爾頓的形象一樣,同是置身賽場邊緣的“局外人”。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守望者是誰?讀者:這個守望者叫善良

艾裡去世後,霍爾頓珍藏著弟弟的手套,發願要做麥田裡的“棒球捕手”,帶著這樣的敘事藝術和敘事口吻,小說裡的霍爾頓和小說外的塞林格這兩個人物形象又似乎交織、重合在了一起

每當有人追問《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含義時,塞林格都只說一句:“沒什麼可說的,都在書裡。”而塞林格的兒子馬特·塞林格也說:“父親就像霍爾頓……,我彷彿能看到父親裂變成無數個自我,出現在不同的小說裡。”

塞林格出生於紐約曼哈頓,就讀過好幾所學校,雖然成績平平,但是寫作天賦很早就得以展現,他在大學期間陸續發表了各類短篇小說。塞林格應徵入伍後參加了諾曼底登陸行動,並參與了“赫特根血地”戰役,他的戰友認為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非常勇敢。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守望者是誰?讀者:這個守望者叫善良

而就在此時,塞林格已完成了《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前六章。同時,塞林格也陷入了嚴重的戰爭心理創傷,一度接受心理治療,但他拒絕因病提前退役,一直堅持到退伍。

戰後,塞林格一邊克服戰爭心理創傷,一邊迴歸創作,歷時十年終於完成小說。出版次年,塞林格就用並不豐厚的稿酬在不通水電的鄉村買了一棟“形同廢墟”的老宅,餘生都隱居在那裡,踐行了小說裡霍爾頓“用自己的錢蓋一座小木屋”的夢想。

在《麥田裡的守望者》出版並獲得廣泛關注後,塞林格卻極力擺脫公眾的關注,拒絕各種有關自己的傳記和報道,塞林格就在這樣“與世隔絕”的生活中度過了餘生,直到2010年1月27日離世。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守望者是誰?讀者:這個守望者叫善良

在《麥田裡的守望者》中,16歲的主人公霍爾頓主要是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方式,講述了自己因為考試不及格被學校再次開除,於是離校出走,又不敢回家,隻身在紐約的繁華街區遊蕩一天兩夜的經歷和內心感受。

整個故事從霍爾頓被潘西中學開除開始,不管是在校時與室友的糾紛,還是在旅館裡被人欺負,這些事件都是男性青春期的衝動象徵。

霍爾頓渴望能夠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擁有讓別人服從和敬畏的力量。

他在紐約閒逛了三天三夜,去了博物館,然後趁父母不在家,偷偷回去看望妹妹菲苾。霍爾頓愛憎分明,他覺得妹妹菲比是唯一一個能夠與自己交流的人,孩子的純真比起成年人的虛偽來說更討人喜歡。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守望者是誰?讀者:這個守望者叫善良

在“你要是在麥田裡遇到了我”的音樂聲中,霍爾頓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他在一片廣闊的麥田裡看著孩子們自由玩耍,自己則守在懸崖邊,只要有孩子奔向懸崖的方向,他就幫他們扭轉方向,防止他們受傷。

這個守望者的工作讓霍爾頓非常向往,他覺得與孩子在一起度過的時光就是他嚮往的時光,因為他可以透過這種方式感受到人性的純真、善良

這也是《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核心主題:

主人公要成為麥田裡的守望者,本質是成為善良和純真的守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守望者是誰?讀者:這個守望者叫善良

隨著故事的發展,霍爾頓離開家,半夜拜訪了自己的英語老師-安多里尼先生。安多里尼先生是霍爾頓很尊敬的一個人,即使他總是給霍爾頓講很多他並不感興趣的人生哲理。

安多里尼先生的人生信條是“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個事業英勇地死去,而成熟男子的標誌是願意為某個事業卑賤地活著”。

霍爾頓不認可這種隱忍的中老年人的人生信條,當然,安多里尼先生也否定了霍爾頓“成為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年輕人的理想

於是霍爾頓半夜醒來就離開了安德里尼先生的家,又到街上游蕩。故事臨近結尾,霍爾頓決定去西部,並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了妹妹菲比。菲比堅持和他一起去,為了妹妹,霍爾頓只能放棄去西部的計劃。

故事的結尾處,霍爾頓並沒有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告訴我們他的現狀如何,他未來的計劃如何,他的未來依舊是迷茫的,同時他發現自己開始想念以前的同學。毋庸置疑,這是塞林格設定的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守望者是誰?讀者:這個守望者叫善良

開放式結局是《麥田裡的守望者》的點睛之處,也是讀者的遺憾之處,讀者想要知道最後霍爾頓到底過上了怎樣的人生。

在小說的結尾處,霍爾頓自稱“倒是打算用功”,但是他又說:“可我怎麼知道?”,凸顯他心理上的迷茫仍然存在,看似成熟的想法“不到你開始做的時候,你怎麼知道自己打算怎樣做?”更是顯露了他內心的矛盾。

霍爾頓自我心理成長的不穩定性表現得很明顯,在他的自我心理成長過程中,同一性的擴散、同一性的延緩獲得,這三個階段不斷地交織。

不管霍爾頓最終的命運如何,《麥田裡的守望者》毋庸置疑是一部發人深省的作品。這部作品給讀者的啟示是:

不管是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普及,抑或青少年有保留純真美好、不想長大的心願,都可以參考霍爾頓的經歷,他自我心理成長的不同階段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守望者是誰?讀者:這個守望者叫善良

麥田需要守望者嗎?需要。這個守望者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群人,這個守望者的名字應該叫善良。

霍爾頓對實際世界的理解是一個逐漸地從天真幼稚到成熟的過程,而他想象的理想世界則象徵著他的成熟。霍爾頓的世界展示了他本人的心路歷程。

從表面上看,《麥田裡的守望者》是關於一個少年與自己所在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的故事,但實際上是塞林格對美國社會狀況的批判。

並且這本小說反映了二戰後美國青少年矛盾混亂的人生觀和道德觀,代表了當時一大部分人的思想和處境。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部小說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守望者是誰?讀者:這個守望者叫善良

霍爾頓對理想世界的想象傳達了塞林格對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的嚮往之情。總之,霍爾頓對這個世界的感知與他對理想社會的想象是一種人類生活的頓悟。

霍爾頓對成人世界虛偽性的認識本身就加深了他的精神危機,他只能從想象中的理想世界中找到一絲絲安寧。顯然,塞林格倡導的是一種健康、正義與和諧的世界,這也是《麥田裡的守望者》的主題意義所在。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守望者是誰?讀者:這個守望者叫善良

其實以怎樣的視角去讀這部作品,都無妨,讀者只要覺得它值得被重溫,只要知道還有人和我們一樣,盡力嚮往著純真和美好,就夠了

《麥田裡的守望者》自問世以來,獲得了多個獎項,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這部作品所展現的青少年心理活動細膩真實,是每一個時代青少年都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和成長問題,這部小說引起的討論持續不斷,即使已經出版了很久,但其帶來的影響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