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個山洞倆名字,演繹一個古縣傳奇!兩千多年沒有改名,沒有移址

菜單

一個山洞倆名字,演繹一個古縣傳奇!兩千多年沒有改名,沒有移址

一個千年古縣,因一個普通的山洞而命名,歷經兩千多年曆史風雨,未曾改過縣名,也沒有移過城址,共同演繹一個古縣傳奇。

盧氏縣城東南,隔河相望,伏虎山橫臥洛河南岸。半山腰處,凸起一個山嘴,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老虎鼻子。鼻子左側,一個山洞赫然在望。

這個山洞名叫盧敖洞。

一個山洞倆名字,演繹一個古縣傳奇!兩千多年沒有改名,沒有移址

盧敖為燕趙方士,精通天文、地理、醫術、農學、預測等知識,學士淵博。後投奔秦國,被聘為博士。後為避始皇帝焚書坑儒之禍,來到盧氏,隱居九龍山麓,求仙問道,修煉昇天不老之術。

適逢盧氏瘟疫橫行,百姓痛苦不堪。盧敖為解民憂,遍訪盧氏山川,尋找去瘟良草,並住進河對岸伏虎山腰處的扁鵲洞裡,為百姓熬丹治病,普救眾生,譽滿莘川。老百姓就把盧敖住過的扁鵲洞改名為盧敖洞。

在此之前,神醫扁鵲曾在此洞居住,醫治虢國太子起死回生。人去洞留,當地人把此洞叫做扁鵲洞。

盧敖在扁鵲洞裡煉丹救治盧氏百姓於瘟疫之中,百姓感念其恩,人們把此洞又叫做盧敖洞。塑扁鵲、盧敖兩尊神像供養香火。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盧氏置縣,遂取名盧氏縣,一直沿襲至今。兩千多年來,盧氏縣名未改,縣址未移,為中華文明史所少見。

前幾年,盧氏當地有識之士在盧敖洞下方公路邊,鍥刻石碑一通,名之為‘’盧敖洞‘’。

一個山洞倆名字,演繹一個古縣傳奇!兩千多年沒有改名,沒有移址

盧敖洞高居公路之上伏虎山半山腰老虎鼻子東側。主洞在左側,洞深五米許,寬四米許,地面平整,顯得寬闊明亮。舊時洞內供奉扁鵲、盧敖兩位救盧氏百姓於瘟疫的神醫,洞頂繪飾有五彩祥雲、飛龍昇天等精美圖案。

可惜,現在的洞內沒有神像,也沒有香爐,地上只有一灘灰燼,是現在人所留不久。整個洞窟顯得空曠。

一個山洞倆名字,演繹一個古縣傳奇!兩千多年沒有改名,沒有移址

一個山洞倆名字,演繹一個古縣傳奇!兩千多年沒有改名,沒有移址

洞壁幾處煙燻的痕跡十分厚重,深陷石內。右側有兩處小平臺,可以放置物品,也是空空的。平整的石壁處,被現代人玩的不成樣子,胡亂刻畫著‘’到此一遊‘’‘’某某愛某某‘’字跡,新舊不一,深淺不一。刻畫較深的已經破壞了石壁的整體平整。一聲嘆息!

洞頂除了煙燻的痕跡,還有幾處不規則的彩繪遺留,繪製在白底之上,綠色,黃色的,紅色,隱約顯出祥雲邊際和昇天紋飾。大部分已經脫落。不知道這些零碎的圖案還能儲存多久。

一個山洞倆名字,演繹一個古縣傳奇!兩千多年沒有改名,沒有移址

一個山洞倆名字,演繹一個古縣傳奇!兩千多年沒有改名,沒有移址

石壁上有規則的人工刻鑿痕跡,可知該洞經過後人的人為雕鑿,因此更加平整寬敞。而石壁上規則的圓形小洞,銅錢大小,深約數公分,不知道是什麼來路,做什麼用處。

右側的石洞小的多,已經坍塌。現存的洞壁也保留有煙燻的痕跡。洞雖小,卻洞中有洞,中間只容一人側身鑽入,內洞又有光線透出,是從石壁的半山處又一個洞口透進的光線。

一個山洞倆名字,演繹一個古縣傳奇!兩千多年沒有改名,沒有移址

一個山洞倆名字,演繹一個古縣傳奇!兩千多年沒有改名,沒有移址

據說,這個洞裡常年有泉水湧出,不滿不溢。為扁鵲、盧敖二神醫煉丹所用。現在已經看不到任何有水的跡象。

兩洞中間,為一小坎,極淺,不能容人,但也被現代‘’到此一遊‘’之人留下了痕跡。

洞上,老虎鼻子上,生長著幾株柏樹,雖然不大,但很旺盛,在深冬的寒風中,依然蒼翠如夏。

一個山洞倆名字,演繹一個古縣傳奇!兩千多年沒有改名,沒有移址

站在洞前俯瞰,腳下車來車往,平整的柏油路縱橫交錯,隔河相望的盧氏縣城在霧霾中不甚分明。而下游就大禹導洛的山河口峽谷。

扁鵲、盧敖兩位神醫,救民於瘟疫之中。盧氏人用一縣之名永久紀念,永遠!永遠!

一個山洞倆名字,演繹一個古縣傳奇!兩千多年沒有改名,沒有移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