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法國革命論》保守主義奠基之作

菜單

《法國革命論》保守主義奠基之作

《法國革命論》:保守主義奠基之作

阿諛奉承既腐蝕了聽話的人,也腐蝕了說話的人;而逢迎諂媚對於人民比起對於國王來,也沒有更多的用處。

前言

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歷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這次勇敢嘗試,既為法國開創了新紀元,也為自由、平等等普世價值提供了試驗場,同時革命中的暴力與混亂讓人恐懼。

對於法國大革命,讚頌者不遺餘力,反對者同樣歇斯底里。這些人中,埃德蒙·伯克在《法國革命論》中的立場,奠定了保守主義的基礎。

伯克是18世紀下半葉英國著名的政治理論家。他出生於愛爾蘭都伯林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受家庭的影響,他廣泛地學習古典學和法學,青年時期已經對政治有了理論基礎和獨到見解。

《法國革命論》保守主義奠基之作

▲埃德蒙·伯克

比如,1756年他寫成《自然社會的論證》一書,駁斥了博林布魯克“文明社會與苦難相伴而生”的觀點。不僅如此,伯克還積極參與政治事務,很快成為了國會議員,並出任輝格黨發言人。他反對政治壓迫,主張清明政治,反對激進革命,主張漸進改良,逐漸成為保守主義的代表人物。

1789年,法國第三等級反對路易十六暴力解散三級會議,起義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各路思想家、政客紛紛站出來發表看法。

《法國革命論》保守主義奠基之作

▲1789年7月14日攻佔巴士底獄

1790年,伯克寫成《法國革命論》,書中以充滿激情的文字批判了大革命的原則。伯克甚至將大革命看作是人類罪惡的淵藪,“是驕傲、野心、貪婪和陰謀洈計之集大成的表現”。

伯克對於大革命的反對態度與他的許多朋友大相徑庭,甚至使得他和許多人決裂。但也正是這本書使伯克名聲大噪,成為了西方思想界反對法國革命的代表。

伯克認為,法國大革命徹底摧毀了一切在歷史長河中形成的美好事物和人類文明的瑰寶,從根本上動搖了社會秩序和自由的基礎。在當時的英國兩黨中,輝格黨比較強調自由,而託利黨比較強調秩序。

《法國革命論》保守主義奠基之作

▲法國大革命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伯克的立場無疑是兩者的結合。他認為有了秩序才可能有自由,沒有秩序,自由也就沒有意義,最終只會導致暴力與混亂。秩序有助於自由,自由則有賴於秩序。

伯克還反對大革命中顛覆一切傳統的行為。伯克重視傳統,認為傳統包含著人們世世代代的智慧結晶。對於傳統,人們應當小心翼翼地呵護,決不可顛覆否定。

法國大革命期間,尤其是雅各賓派執政時期,法國的古典傳統被肆意毀壞,成為了排除異己的工具,甚至最後演變成為一場血腥運動。伯克在反對法國摧毀傳統的革命時,回顧其所生活的英國,感到無比自豪。英國雖也經歷過政權的變更,但民主遺風卻一直留存在英國社會,並且成為了英國民主與自由賴以長存的基因。

《法國革命論》保守主義奠基之作

▲雅各賓派專政,處決吉倫特派政敵

伯克的這種態度,跟他對自由的看法有關。他極力反對革命派標榜的“自由”,他認為:“我所說的自由,是社會中的自由”,“它是自由受到平等的限制所保護的狀態。它是這樣一種制度,任何人、任何人類團體、任何成員的自由,都不能侵害其他任何人或任何一類人的自由。其實,這種自由不過是正義的別稱……只要自由與正義相分離,那麼依我之見,兩者便都不再安全”。

在《革命論》中,伯克提到,自由必須“與政府結合在一起,與公共力量,與軍隊的紀律和服從,與有效而分配良好的徵稅制度,與道德和宗教,與財產的穩定、和平的秩序,與政治和社會風尚結合在一起”。

《法國革命論》保守主義奠基之作

▲《革命論》封面

顯然,在伯克看來,法國人正在建立的新制度是一種徒有激情、尚不成熟的統治形態,而且它不可能提供自由的前景。法國革命並不是“暫時的罪惡”,也不是可以逐漸成熟的自由計劃,它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法國大革命後來也正如伯克所遇見的那樣,毫無邊界的自由很快導致了革命熱情的泛濫,雅各賓派執政後發動恐怖統治,數以千計的人被推上斷頭臺,暴力充斥,秩序混亂,社會動盪。

人類社會是繁雜多變的,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導致相應的變動。伯克從人類社會的實際出發,提出尊重民族傳統的重要性,反對法國大革命式徹底的暴力革命,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考的維度。

《法國革命論》保守主義奠基之作

▲1789年7月14日的巴士底監獄暴動

【名家評論】

柏克認為完美在現實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人們不應該沉溺於哲學家的理性的夢想。

——何兆武

【資料來源】

(英)阿克頓著,姚中秋譯《法國大革命講稿》,商務印書館,2012

(法)托克維爾著, 馮棠譯《舊制度與大革命》,商務印書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