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樂山大佛4次“閉眼流淚”是因為什麼?

菜單

樂山大佛4次“閉眼流淚”是因為什麼?

聞名遐邇的樂山大佛,是一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坐像,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邊,端坐於凌雲山的懸崖峭壁上,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大佛通高71米,腳踏三江,遠眺峨眉,以“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雄偉氣勢,和樂山市區隔江相望,自古就是蜀中一絕,是萬千遊人競相瞻仰的旅遊勝地,也是古今中外無數文人雅士心嚮往之的天下奇觀。

樂山大佛4次“閉眼流淚”是因為什麼?

(樂山大佛)

不過,近年來卻盛傳大佛“閉眼流淚”的現象,給雄奇偉岸的樂山大佛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那麼,這個傳說是怎樣的呢?其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關於大佛“閉眼流淚”的傳聞是這樣說的:根據相關記載,歷史上的樂山大佛在1962年、1963年、1976年和2000年曾發生了四次閉眼事件,每一次的閉眼,似乎都和當年發生的著名歷史事件有關。

如在1962年、1963年,全國爆發自然災害,老百姓食不果腹,出現了餓死人的現象。據說樂山大佛因此兩次閉上雙眼,淚灑三江。

1976年,一場7。8級的大地震震動了全國,整個唐山在瞬間被夷為廢墟,造成數十萬間房屋倒塌,20多萬人死亡,40多萬人受傷的人間慘劇。目睹此情此景,大佛不忍目視,第三次閉眼流淚。

到了2000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可大佛卻又一次閉眼流淚了,這又是為什麼呢?有人認為,這是樂山大佛“喜極而泣”。

這個說法,明顯就是編造和附會了。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樂山大佛確實曾經“閉過眼”,那麼,它“閉眼”的真相又到底是什麼呢?

樂山大佛4次“閉眼流淚”是因為什麼?

(海通和尚)

這要從大佛的歷史說起。

樂山大佛始修建於公元713年,其發起人是一個名叫海通的和尚。海通是貴州人,某日雲遊到凌雲山。見此處三江匯聚,九峰連綿,風光絕色,被深深地震撼了。於是他在此結廬修行,參禪悟佛,為眾生祈福。

久而久之,海通發現凌雲山下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交匯處惡浪滔天,水勢兇猛,時常發生巨浪掀翻舟楫,造成船毀人亡的慘劇。尤其是到了夏季,洪水肆虐,兩岸的百姓更是飽受水患之苦。

心懷慈悲的海通和尚決心建造大佛,以無邊的佛法鎮住洪水,並將鑿下的岩石填平三江匯流處的漩渦,“奪天險以慈力,易暴浪為安流”,以確保過往船隻的安全。

其後,海通身披袈裟,手捧缽盂,不遠千里化緣,足跡遍佈大江南北。披星戴月,沐風櫛雨,歷時數年,終於募得大部分修建費用,返回凌雲山。

要在懸崖絕壁上修建大佛談何容易,這個浩大的工程從唐代開元元年開始,一直延伸到貞元十九年,歷經四朝天子,耗時90年才完工。期間,周圍百姓踴躍參與,盛況空前。史書記載了這一壯舉:“人夫競力,千錘齊奮。大石雷墜,伏螭潛駭。巨谷將盈,水怪易空。”

樂山大佛4次“閉眼流淚”是因為什麼?

(“閉目”的樂山大佛)

那麼,為什麼大佛出現“閉眼流淚”的現象呢?原來,這是因為在如此長的時間裡,它飽受生物病害的侵蝕。

這些生物病害主要指地衣、苔蘚和其他藻類以及黴菌。

當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的季節到來時,這些長在大佛面部的藻類和苔蘚就會快速生長,給大佛的面部點綴上些許綠色。當冬季低溫或乾旱少雨的季節到來時,這些生物就會乾枯死亡,給大佛面部染上黑點。如果這些黑點恰好位於大佛的雙眼位置,從遠處看起來,大佛就像“閉眼流淚”一樣。

同時,由於樂山大佛周邊城市快速發展的需要,大量的化石燃料被使用,產生的廢氣排放到空中,加上工礦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基礎設施的大力興建,對大氣形成了致命的汙染。

樂山地處四川盆地,空氣溼度大,被汙染的空氣很容易發生沉降,形成了酸雨。這些酸雨滴落到大佛的面部,會對大佛產生嚴重的腐蝕,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看到,大佛的雙眼下面形成了像淚一樣的水痕。

這就是所謂大佛“閉眼流淚”的原因。

當然,這些現象經過對大佛的維修保養是可以得到解決的。據不完全統計,在歷史上有據可查的對大佛的維修就達到了14次之多。就在2018年底,當地政府又對大佛進行了為期半年的維修和保護,裝扮一新的樂山大佛,正以全新的姿態,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參考資料:《嘉州凌雲寺大像記》《嘉州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