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俄國為什麼300多年來科技文化始終先進卻一直過著窮日子?

菜單

俄國為什麼300多年來科技文化始終先進卻一直過著窮日子?

縱觀世界,大凡發達強大、生活富裕的國家,其科技通常都十分先進或者說都會在世界科技的第一梯隊之中。像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我們的鄰居俄國,三百年來科技一直位於世界前端,國家發達強大,但人們生活水平一直都不那麼富裕,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科技長期居於世界領先水平,卻始終被認為是貧窮、落後的國家。那麼,這問題到底出在哪了呢?讓我們從世界三次工業革命說起。

三次工業革命的表現

追溯三次工業革命,俄國人絕非井底之蛙,是非常追時興趕時髦的,在每次工業革命中都有不凡表現。

俄國為什麼300多年來科技文化始終先進卻一直過著窮日子?

從蒸汽機誕生,到19世紀40年代這80年的時間裡,俄國人就清醒認識到英國人在科技上已經走在了西方世界的前面,於是在1697年不甘落後的彼得一世以時不我待的精神,開始了改革和一系列向先進學習活動,派出使團出國學習考察,而自己還以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的化名親自到當時世界上科技最先進的城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和英國的倫敦親學造船和航海技術。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俄國人把英國人的造船、航海、蒸汽機等先進技術統統地都學到了手。

第二次科技革命,當英國人還躺在一次科技革命成績上時,被直接使用最新裝置、最先進技術的德國和美國所取代。而此時的俄國還沒有完全完成針對一次工業革命的改革。所以在發生以內燃機和電力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中,俄國人與德、美一樣,直接上最新的裝置和技術。並與德國成為新興國家的代表。

俄國為什麼300多年來科技文化始終先進卻一直過著窮日子?

1861年亞歷山大一世解放了農奴,掃清了工業革命的障礙,而此時的美國剛開始長達五年的南北戰爭準備解放黑奴,一年之後俾斯麥剛當上普魯士的宰相,德國在這之後還用了20年才成為統一的國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俄國主動改革,起初的情況也是相當不錯的。可是快要進入20世紀時,美國和德國在趕超英國的過程中,俄國卻落後了下來,但也沒有失去機會。

日俄戰爭後沙皇大力實施改革,推進工業化步伐,1913年俄國糧食產量大幅提高,工農業長幅都超過了80%,但是這種勢頭被1917年俄國革命打斷。但蘇聯依然接著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僅用了兩個五年計劃,就實現了工業化,國家GDP世界第二。

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啟的人類第三次工業革命,蘇聯在原子能、航空航天、合成材料、生物等科技領域與美國不相上下,在諸多領域都是遙遙領先於世界。

俄國為什麼300多年來科技文化始終先進卻一直過著窮日子?

總之,在工業革命中,俄國從來沒有當過領跑者,但也沒有落後過。尤其是在技術革新上,始終穩居第一梯隊之中。截止2018年,俄國共獲了21個諾貝爾獎,其中只有3個文學獎和一個和平獎,大多都集中在自然科學領域,總體稍遜美國和德國。

當然,這樣的成果與俄國教育的高水平,科學底子的深厚都有著直接的關係。更重要的還是彼得一世打下的好底子,留下了好的教育傳統。當年彼得一世為了強迫貴族學習,甚至剝奪沒有文化貴族繁衍後代的權力,還要國家建立起初等教育體系,開辦軍事和技術專科學校,創立海軍學院和醫學專科學校。

19世紀末面對德國實施世界上最早的素質教育,雖然俄國沒有錢,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依然頒佈法案規定:“對貧寒家庭的天才兒童實施免費教育”。生物學諾貝爾獎得主巴普洛夫就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他自幼家境貧困,當他才華展露時,國家就免費培養了他。到了1917年11月,蘇俄剛剛成立沒幾天就宣佈教育與教會脫離,對兒童實施強制義務教育,這為俄國人提高追求科技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俄國為什麼300多年來科技文化始終先進卻一直過著窮日子?

在三百多年的世界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俄國不僅科技成果突出,而且在文藝和思想領域也成就斐然。作家托爾斯泰、普希金、高爾基等名冠天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與貝多芬、肖邦一樣響徹全球。除了經濟領域以外,近現代俄國在其他領域基本做得都很優秀。

為什麼被認為貧窮落後

然而,俄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科技長期穩居世界前列,卻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

其實,俄國的貧窮並不僅僅是人們的看法,事實上300年來也確實一直不富。克里米亞戰爭和日俄戰爭的慘敗,雖然因素頗多,但都於貧窮,沒有錢有直接關係。一戰時,英法德美等國的工人們都享受社會保險了,而尼古拉二世把幾十萬農民弄上前線,卻沒有錢給他們配備武器。尼古拉二世也是因貧窮而無力對抗威廉二世的德國,最終導致國家崩潰。

俄國為什麼300多年來科技文化始終先進卻一直過著窮日子?

入侵者更是親眼目睹了蘇俄本土的貧困。在1812年拿破崙進攻莫斯科,沙皇是在莫斯科周邊搞的堅壁清野,但是拿破崙的部隊跑到離莫斯科幾百上千公里以外,仍然找不到食物。1918年蘇俄和德國簽訂《佈列斯特協議》,德國只得到了大片蘇俄國土,卻得不到想要的財富物資去支援西線的戰爭,使德國迅速敗給美英法。二戰德國元帥曼施坦因在回憶錄中這樣描寫列寧格勒,列寧格勒的土地無比貧窮,只有木屋可住,屋內一張床也沒有,自己一個月也沒有睡到過床。

再後來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重、輕工業比例嚴重失調,軍火堆積如山,生活必需品則寥寥無幾。20世紀70年代達到鼎盛時期後,這個科技大國隨著內憂外患的加劇,在東歐劇變之後轟然倒塌,這個世界第二大國於1991年徹底解體。之後則透過休克療法再度使俄國經濟瀕臨崩潰,結果就發生了諸如坦克換白酒、飛機換泡麵的事情。作為90年代仍然是世界上科技最先進的俄國,科技人員在連麵包都吃不上的情況下,那裡還有心思考慮原子反應堆和軌道空間站的問題,也許更上心的是自己的退路。

貧窮落後的原因

俄國為什麼300多年來科技文化始終先進卻一直過著窮日子?

人們不禁要問,俄國人其他的事情都能做好,科技還發達,為什麼經濟總是落後呢?是的,俄國300多年來科技文化先進,為什麼卻一直很窮?大家知道,一個國家財富通常由生產力水平也就是科技水平,勞動力數量和生產資料投入三個部分組成。那麼,從國家財富的一般構成上來分析,俄國的生產力水平也就是科技水平一直是不錯的,問題肯定是出在勞動力和生產資料上。

先看看勞動力。俄國的歷史是一部開疆擴土不斷征戰的歷史。也就是說從歷史上看,俄國的青壯年勞動力一直在做“戰鬥民族”應該做的事。從彼得一世開始,俄國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全國規模的戰爭,彼得一世期間,“大北方戰爭”一打就是21年又7個月,到了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對除了北冰洋以外的所有方向用兵。而在隨後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凡是有名的、影響大的、世界性的戰爭俄國從未做過配角,像拿破崙戰爭、克里米亞戰爭、一戰、二戰。

俄國為什麼300多年來科技文化始終先進卻一直過著窮日子?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二戰結束以前,俄國始終在戰爭中,常年保持大規模的軍隊,還在情理之中。可是進入冷戰時期的蘇聯應該是俄國相對和平的時期,據權威資料顯示,1991年蘇聯解體時,雖已經過幾輪裁軍,但仍有440萬的軍隊。蘇聯當時的總人口最多不到1。8億,而軍隊佔到了總人口比例接近3%,在和平時期這個比例是很高的,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承受的。軍隊龐大就意味巨大的消耗,同時也讓國家勞動能力最強的人處於只消耗不創造之中。

而根據專家總結,一個國家蓄養軍隊的數量,一般不應該超過總人口的1%,如果超過了這個比例,就會給國家造成過重的負擔而危害國家。所以俄國在和平年代,仍然蓄養了這個合理比例三倍的軍隊。

以上是影響國家財富的勞動力情況,那麼另一個因素生產資料的投入情況又是如何呢?事實上也都是優先考慮用於戰爭。

俄國為什麼300多年來科技文化始終先進卻一直過著窮日子?

從彼得一世以後的沙皇幾乎人人都以勤儉節約、勵精圖治著稱。彼得一世因為親自救落水士兵感染風寒而死,他生前自己生活簡樸,向全國人徵收人頭稅,目的就是為了應付大北方戰爭。到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為了打贏一戰,把皇室能換成錢的東西全部變賣,沙皇尚且如此,民眾自然要為戰爭傾其所有。

這樣,錢就都用在了戰爭上面,何談更新生產裝置、提高勞動者生活水平、購買生產原料,沒錢建工廠買化肥,財富沒有形成良性迴圈,財富就會漸漸枯竭。科技水平再高,也不能轉化為財富。

如此俄國不管戰時還是平時,都依然常年保持龐大的軍費開支。冷戰時期,蘇聯GDP只是美國的一半,卻一直保持著與美國一樣的軍費開支。而美國每年透過武器出口可以回籠不少資金,蘇聯則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那裡還有錢顧及國民經濟的其他領域。

結束語

俄國為什麼300多年來科技文化始終先進卻一直過著窮日子?

說到這裡,我們多少可以理解俄國人的心思,他們總是糾結於他們的國防,這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負擔。然而,現實的情況確實讓他們無法不糾結這個問題,俄國是個龐大的國家,國土面積是其他世界領土面積前五的國家之和,國境線漫長,而自身人口稀少,且四鄰強國林立,虎視眈眈,雖然在外人看來俄國兇悍善戰,但由於上述原因讓他們缺少一些應有的安全感,普京執政快20年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所以他們也只好在龐大軍隊和國防支出的疲於應付中惡性迴圈。所以雖然俄國科技一直先進,但是因為這個,他們始終難以過上像其他國家那樣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