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探尋:為什麼從西周到東周再也無法挽回?關鍵就在周平王的即位

菜單

探尋:為什麼從西周到東周再也無法挽回?關鍵就在周平王的即位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豫西八大碗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編者導讀

周王朝是一個繼往開來、創造禮制的全新王朝,周禮是周王朝的統治根基,也是解決內部事務的重要途徑。周禮的核心是嚴密的宗法等級制和分封制度。因此常有人說:周王朝是一個聯盟國家。這話對也不對。分封出的諸侯政治體們需要對共同的宗主國宗周提供藩屏服勤的服務;諸侯們也有在王權控制下相對獨立的封國自治權,當王權衰弱將有離心離異的情況。這樣的獨立分封、中央管控的王朝其衰微有著極其漫長的過程。周王朝能夠在衰微時依舊維持自身的存在和具有頗大的影響力,這與周王室的宗法分封制度息息相關。該體制具有非凡的向心力,周王朝因此支撐了數百年之久。

探尋:為什麼從西周到東周再也無法挽回?關鍵就在周平王的即位

周代政治秩序崩壞、王權一日衰敗過一日的起因是周王室自身的問題,從西周到東周是最典型的過程例子。八十年代發表的《周平王東遷非避戎乃投戎狄辨》一書中提及周平王東遷建立東周的五個原因:一是擺脫天災困境,二是就近控制諸侯,三是解除他人對王位的覬覦,四是迫於秦人的進逼,五是將引戎狄殺君父的責任推卸。

宗周的盛衰亡滅

宗周是西周王都所在的豐京和鎬京地區,是周王室統治天下的核心地帶。《尚書正義》記載:“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於豐。於朏三日壬申,王朝行自宗周,至於豐。宗周,鎬京。豐,文王所都。”鎬京是周人先祖統一天下的根據地,及後世周王居住治國中心,豐京是周朝宗廟和園囿的所在地。宗周是周王室的代名詞,是周天子影響力的直接輻射範圍。周王朝的輝煌是十幾代周人奕世載德、艱苦奮鬥、不懈努力換來的成果。周文王創下代殷商建周王朝的基礎,周武王和周公發奮圖強完成克商的事業,周成王和周康王只是周王朝的興盛強大得到鞏固。

探尋:為什麼從西周到東周再也無法挽回?關鍵就在周平王的即位

周王朝在代代周天子的復興下,已臻於至盛至美,但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泰極否來,周王室的好景並不長,至周昭王時期,已成“王道微缺”,周朝由盛轉衰。《鹽鐵論》記:“文武懷餘力,不為後嗣計,故三世而德衰,昭王南征,死而不還。”周昭王親帥六師三渡漢水伐“南蠻”荊楚,屢遭大敗損失慘重,最後一次周昭王本人也溺死於漢水之濱。周天子大軍南征不成功,說明周王室已經難以控制南服(王畿以外地區分為五服)的漢水流域。周穆王時期征伐戎夷頗有成就,但是有好大喜功、炫耀武力的嫌疑,被史書所批評。周王室在當時還是尚存實力的,周昭王和周穆王享有相當不錯的聲譽,能憑武功(即軍事實力)鎮壓不服。

探尋:為什麼從西周到東周再也無法挽回?關鍵就在周平王的即位

再過四代周天子,傳至周厲王,形勢相當嚴峻,一方面周王朝面臨夷族侵迫的巨大威脅禍患,另一方面是周厲王本人施政才能不行,過於暴虐,任人不賢明,致使國家資源越來越少,最終引發國人暴動,周厲王只好流亡(也是流放)保命。周厲王治時誘發的危難十分嚴重,被列在三代失德之王的四個代表中。《墨子·所染》:“舉天下不義辱人,必稱四王者。”周厲王被流放,古代政治觀念中,即代表著棄社稷不能守為失國,統治權直接喪失,周厲王本人喪失天子之位,某種意義上也代表周王朝在形式上滅亡。

探尋:為什麼從西周到東周再也無法挽回?關鍵就在周平王的即位

周王朝在後來之所以能夠延續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國人(宗周地區的百姓)認為周室先王“仁未絕,義未滅”。方復立宣王,進入一段召穆公、周定公二位相國共理朝政,號稱“共和”執政的時期。共和執政是周王朝堅韌頑強生命力和體制的表現。周宣王立志中興,至晚年時對外用兵卻屢遭失敗,宗周人口減少,國勢轉衰,緊挨著的戎狄之患也愈加嚴重。宣王能善始,獨不能善終。《周語》直接寫下:周宣王是貪天禍之王。

宗周亡滅的背景

周幽王是末代周天子,其本人德行混亂沒有能力,沒責任心也不想扭轉頹勢,甚至去推波助瀾讓國勢愈加危險。政治黑暗、社會混亂、軍事危急的情形,在《詩經》中比比皆是,定製下的禮制被破壞的一乾二淨。婦寺(后妃和近臣)專權引發的人事方面裙帶關係嚴重,是幽王之亂的重要表現。七子皆用後娶寵方熾之時;並處位,言妻黨盛,女渴行之盛也。雖官有尊卑,權寵相連,朋黨於朝,是以疾焉。官職被婦寺壟斷之外,還利用權勢巧取豪奪他人他族他國的土田財富。

探尋:為什麼從西周到東周再也無法挽回?關鍵就在周平王的即位

周王朝核心統治理念中的親親、尊賢、賞功的各種原則均不能實現,這無疑使周王朝的政治經濟制度的基礎遭到動搖,周王室的凝集力渙散不行,社會矛盾在不斷被激化。《角弓·序》《裳裳者華·序》等上書:“不親九族而好讒按,骨肉相怨。”“棄賢者之類,絕功臣之世。”“背庚無親,不能宴樂同姓,親睦九族,孤危將亡。”“弗問弗仕,勿周君子。”最主要還是以周幽王為首的周王室統治階層,好聽淺近之人言。其他失政的表現還有政壇險惡,傾軋嚴重,官員秉政不公,官僚役使不均,企圖以刑罰威民而政以賄成,繁重賦役壓垮國人使流離失所夫妻隔絕,民間疾苦無人關心救濟。

宗周自身王畿混亂,還禍及其他國家。周幽王侮慢諸侯,諸侯來朝不能錫命,以禮數會之,而無信義。整個王朝朝貢和統治體系,趨於崩潰,“四夷交侵,中國背叛,戎狄叛之,荊舒不至”。周王朝是屋漏偏逢。人禍橫行,天災及至。水旱災害和地震,致使大量民眾死亡,天怨人怒。原本週朝的統治者眼見周朝即將終絕,並未擔負起應有的責任挽救,多為明哲保身。最知名的例子便是周幽王之叔父鄭桓公,直接離開周王畿,領著國民在東虢國和鄶國之間建立鄭國。

探尋:為什麼從西周到東周再也無法挽回?關鍵就在周平王的即位

戎狄破鎬京,東周滅西周立

周幽王三年,周幽王獨寵褒姒,褒姒生子。周幽王欲殺太子宜臼,預感大難將至,王世子宜臼出奔外祖父申侯的申國,同年申後被廢,褒姒被立為王后,其子伯服為太子。周幽王十年,周王與諸侯盟於太室(太廟中央之室),戎狄叛之。盟於太室是為了商討對付申、繒國、戎狄之策。同年周王師伐申國,此年申國、增國及犬戎大軍攻入莊周,殺周幽王、太子伯服及執政大臣鄭桓公,褒姒被犬戎俘虜後再沒有記載。史書上說,雙方軍隊再驪山腳下的戲地遭遇,周幽王和太子伯服死於亂軍中,申侯和還不是周平王的姬宜臼入住鎬京。

申侯等人是典型的引狼入室,戎人在鎬京附近燒殺搶掠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當秦襄公、衛武公將兵救周時已經太晚了。申侯不能完全控制局面,犬戎之難在持續,類似安史之亂中的回紇人大略東京(即洛陽),兩百餘年前,天下最繁華的宗周淪為一片焦土。周幽王死後,虢公翰立王子餘臣於攜,與申侯等所立平王對立,成二王並立的局面。史料記載周攜王僅有一位諸侯支援,周平王則得到晉文侯、衛武公、鄭武公、秦襄公、曾侯等諸侯的支援,一路護送其入成周遷洛邑。周平王和周攜王,誰有優勢大,一目瞭然。

探尋:為什麼從西周到東周再也無法挽回?關鍵就在周平王的即位

周平王的即位

宜臼是曾經誓於天下、告於宗廟立下的太子,幽王、伯服去世後,他以最合法的王位繼承人身份獲得周人“認可”和諸侯擁戴。不過這裡存在一個問題,鎬京淪陷、天子太子被殺,周平王具有不可磨滅的責任,間接地,這些事可以說都是他的出逃促成。周是一個例行宗法統治的社會,在那個社會維持封建秩序最重要的就是宗法。宗法是什麼,嫡庶不可以輕易更換。依這個原則來說,宜臼(周平王)是原本的嫡長子,理所當然是他即位,再怎麼樣周幽王都不應該用年輕的伯服拿去換掉嫡長子宜臼成為太子。按這樣的宗法,擁立宜臼沒錯;但是宜臼後來殺掉了周幽王即位為周平王,是一個勾結外族、殺害自己父親的人。試問,天下有良知的諸侯怎麼能擁護這樣的人?

所以這一刻天下諸侯陷入兩難,擁護宜臼就是擁護一個殺害父親的不孝子,不擁護宜臼就是不擁護宗法秩序。諸侯只好分崩離析,周王室的權威只好一落千丈。為什麼西周到東周再也不可挽回,關鍵就在此,封建秩序全面崩潰,天下人心惶惶,大牌的國家幾乎都對對宜臼的想法和做法極為不恥,但還是有幾個國家緊緊抓住這一次天翻地覆的良機。例如秦國,正式成為諸侯之一。

周平王滅亡宗周、殺害君父和兄弟,這樣的人繼承王位,道義何在?晉文侯、秦襄公等擁立周平王,獲得一次飛躍式發展的機會。諸侯們擁周平王並非是合法性和道義性,僅僅是有利可圖,對周平王的作為,大家心裡是很不齒的。

探尋:為什麼從西周到東周再也無法挽回?關鍵就在周平王的即位

後續

周平王東遷換來一個新生且安全環境,沒有戎人侵擾,原本宗周王畿內不憂心兩餐溫飽的貴族官僚和下級士人在二王並立的形勢下內心迷茫,不知託身於何。周室東遷只是換來偏安自保,周平王不是中興之主,面對困局不知如何是好,周王室完全喪失控馭諸侯和夷狄的力量。周王室直接控制的人口和土地少得可憐,外在諸侯也僅是提供短時少量的幫助。洛邑新王都,周平王連恢復基本政治機器的運轉都十分的勉強困難,國人和貴族都不願入仕或提供幫助,甚至勸說著親朋不要入仕。有詩歌為證,《雨無正》:維曰予仕,孔棘且殆。雲不何使,得罪於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從周平王即位東遷這一刻起,“周”只有偏安的資格,昔日所有的一切再也無法挽回。

參考文獻:《西周史》《史記》《紀年》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