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大淩河之殤,明軍的無能,祖大壽的無奈

菜單

大淩河之殤,明軍的無能,祖大壽的無奈

崇禎四年,大明帝國已內憂外患,後金實際領導者已經變成皇太極。

他急於鞏固汗權,於是策劃了大淩河之戰,此戰一舉奠定了遼東戰局。

大淩河之殤,明軍的無能,祖大壽的無奈

大明朝遼東官軍精銳一戰盡墨,戰役中皇太極將圍點打援,和談,攻堅戰的戰術精髓玩弄得淋漓盡致,在努爾哈赤臨終前政治上做出了幾大貝勒輪流執政的部署,皇太極憑藉千里奔襲的戰功,在實力上已經凌駕於後金任何派系勢力。

展開大淩河之戰前,他效仿中原王朝建立六部,鞏固了後金的皇權領導制,而千里奔襲也讓後金劫掠了許多財物,為此戰積累了物質基礎。

同一年,孫承宗正式成為大明在遼東的軍政主官,為了搶救崩潰計程車氣,他派遣明軍收回了永平四城,並且在大淩河佈置防線。

由於前期主要將領祖大壽犯了錯誤,回到關內後便知恥後勇,親自帶兵收復永平,所以孫承宗將搶修大淩河的任務留給了祖大壽,大淩河全長400餘公里,是遼東和中原的重要交通樞紐。

大淩河之殤,明軍的無能,祖大壽的無奈

從前歷代王朝討伐遼東都免不了借用這條水道,袁崇煥曾幾次試圖修復,但都遭到後金的阻止,對於這條關鍵水道的爭奪,明朝和後金你來我往從不曾停歇。

到了七月,皇太極準備針對大淩河方向的戰役緊鑼密鼓的展開。

一方面他調動八旗軍積極操練,另一方面請來了蒙古協從軍。

八月初,後金分兵兩路開始進發,準備在大淩河與錦州連線處設立防線,阻斷雙方的聯絡,另外,皇太極則親率主力奪取大淩河城。

大淩河之殤,明軍的無能,祖大壽的無奈

同月六日,明軍和八旗軍於大淩河城下不期而遇,於是大打出手,對於後金軍的突然來襲祖大壽毫無準備,他鎮守的這座堅城曾經數度毀於戰火,此次重新築城並沒有足夠的時間,面對洶湧的攻勢也只好閉關不出,等待救援。

八旗軍作戰向來採用攻堅的辦法。

然而由於之前寧錦之戰失利也讓皇太極改變策略,決定圍而不攻。他下令在城外挖四條深溝,並築起一道高牆,阻斷大淩河城的內外通道,此次祖大壽率兵前來佈置防線,並沒有做好長期的後勤準備,城中只有短期的糧草,眼看八旗軍不攻城,採用長期圍困。

頓時軍心大亂,“逆奴圍凌,連挖四壕,彎曲難行,器具全備,計最狡矣。”,此時只有等待援兵,否則八旗軍不需要攻城就能以逸待勞,雙方進入了僵持階段,整整十天都並沒有任何軍事動作,皇太極想試探祖大壽對明朝的忠誠,便派人進入大淩河城勸降,結果遭到了拒絕。

大淩河之殤,明軍的無能,祖大壽的無奈

八月中旬,接到求援的松山明軍派了2000人前來救援,結果自然是杯水車薪,雙方一接觸援軍就被擊敗灰溜溜的逃走。

又過去十天,由總兵宋偉率領的6000援軍趕到城下,但是八旗軍準備充分,以優勢的兵力再度將援軍趕走,宋偉回到住地,經過一番準備。

於九月再度來援,這一次敗得更慘,皇太極親率小股部隊對6000明朝正規軍展開了正面衝擊,沒想到戰果驚人,明軍毫無戰鬥意志,一觸即潰,數千人的軍隊頓時煙消雲散。

此時對大淩河城的圍困已經接近一個月,將士們心情開始焦躁,八旗軍在城外穿上明軍的衣甲假扮援軍,祖大壽中計,派兵接應,結果險些中伏,他自己僥倖逃生。

大淩河之殤,明軍的無能,祖大壽的無奈

在圍困將近五十天後,大淩河城終於彈盡糧絕,連戰馬也被殺掉充當軍糧,“炊骨析骸,古所未聞”。

九月末,皇太極收到訊息,城中已經餓死了一萬多人,可是祖大壽態度堅決,願為明朝盡忠,皇太極幾度派人送去書信,對方絲毫不為所動,九月二十四,在孫承宗調兵遣將下,一支臨時拼湊的4萬援軍終於集結到位,二十七日,大量的援軍已經開到距離大淩河城不足20裡的地方。

此時八旗軍早已枕戈待旦,雙方一遭遇就立即展開掩殺,此時的八旗軍已經今非昔比,裝備了先進的紅衣大炮,明軍急於求成,但發現八旗軍居然配備了火器,一時間陣腳大亂,雙方一交手,4萬明軍便潰敗,一路上又遭遇了數次騎兵襲擾。

結果連除了總兵宋偉,吳襄等人外全部投降。

大淩河之殤,明軍的無能,祖大壽的無奈

十月初七,眼看最後的援兵力量被擊潰,皇太極信心滿滿的再次投遞書信給祖大壽。

此時他手下還有2萬多條生命,遠水不救近渴,這位大明悍將也不得不認真考慮對方的勸降,當月二十五日,他派遣麾下4名大將前往後金營地商討投降事宜,受到了皇太極的高規格禮遇。

三天後,祖大壽開啟大淩河城門,八旗軍入城,“頃大淩河之役,城中人相食,明人猶死守,及援盡城降”。

此戰結束,大淩河之戰導致明朝在遼東的70多位將領或陣亡或被生俘,幾萬精銳在城外覆沒,隨祖大壽一起作戰的關寧鐵騎則名存實亡,後金在獲得大淩河城之後還收編了一萬多明軍精銳,實力大增。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