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菜單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友情提示,本文超過了8000字,閱讀時間會超過10分鐘)

一個只有十幾平米大小深不見底的小水塘,4臺抽水機開幹17個日夜之後,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

往日垂釣者頻繁上鉤的那些幾十斤重的大魚,抽乾水後卻離奇消失的無影無蹤。

被抽乾後的水底意外顯現出一個上千平米的神秘密室,各路考古專家、歷史學家、古建築專家等都是帶著淵博的學識而來,卻帶著深深的困惑而歸。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令世人震驚的是,這樣的密室在同一地帶居然發現了25個,其建築規模和開鑿工藝堪比世界奇蹟的金字塔,被專家認定為可以跟長城及秦始皇陵相提並論的古代宏偉工程,詭異的是卻沒有任何歷史記載。如此舉世罕見的地下古文明遺蹟,被當地人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小水塘如此之神秘?

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水底密室讓科學家都疑惑重重毫無定論呢?

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水底密室在科學界引起如此巨大的軒然大波?一 其貌不揚的小水塘,居然深藏著大玄機。

在浙江省龍游縣縣城郊外,有一座頻臨衢江河畔平淡無奇的小山丘叫做鳳凰山,山上有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小山村叫石巖背村,村子裡有很多個十幾平米左右深不見底的長方形小水塘,平時供村民洗衣洗菜所用。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這些奇怪的小水塘大小相仿,就連村上最年長的老人都說不清它們的來路,這是因為在50年代之前,鳳凰山上根本就沒有人居住過。

每個小水塘都有下去的石頭臺階,由於水深不可測那些臺階究竟通往水底的哪個方向,人們無從得知。人們管這種小水塘叫“無底塘”,不管用什麼方式測量都無法確定水深,即使是大旱天也不會乾涸,於是各種版本的傳說故事就接踵而來了。

平時經常有喜歡垂釣的人在小塘邊閒趣,卻總會頻繁的有幾十斤重的大魚上鉤,曾經有人釣過一條30多斤的大魚。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這些個深不可測的小水塘,一直緊繃著人們好奇的神經線,總有人想撩開小水塘那一層神秘的面紗。

有一個對商機敏感的村民注意小水塘很久了,他認為水底一定深藏著驚人的秘密和巨大的商機。終於他按耐不住好奇的誘惑,找到了另外三個志同道合的村民,決定自發籌措資金開發這些個小水塘,將水抽乾一探究竟。

1992年6月,四個村民合資購買了一臺抽水機開始抽水,3天3夜下來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小水塘的水仍然看不到底,隨即他們又增加了3臺抽水機,整整17個日夜才將水排幹。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水雖然是排幹了,但是接下來的問題卻讓他們面面相覷,望著一個空蕩蕩地大石室他們欲哭無淚,他們找遍了石室沒有看見一條大魚的蹤跡,當然也沒看見一件古董寶物。

4個人一臉茫然垂頭喪氣,都認為所有的花費不但打了水漂,還受眾人的嘲笑和家人的責怪。

四個人究竟發現了一個什麼樣的密室呢?二 神秘密室的顯現,讓絕望的村民在無意中發現了商機。

隨著水位的下降,水塘底部出現了一個又深又大宏偉壯觀的石洞,直到水被徹底排出去後,他們發現這是一個有著上千平米的人造石室,整個空間呈電熨斗形狀,最高的地方有40多米,石室最典型的人工開鑿特徵就是4個分佈均衡高大粗厚的石柱子。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4個石柱子線條勻稱自然,大約要5個人才能合抱過來,如此震撼人心的石柱,巍然矗立在宏大的石室空間中,強烈的神秘感油然而生。

石壁和上頂都是人工用鐵鑽子打造的紋路裝飾,鑿石紋路精美細緻,且紋路之間的距離等距,紋路主要有直線紋和弧線紋兩種。

整個石室約有幾萬立方米的空間,石室空間佈局錯落有致,樓梯式的臺階從石室底部彎曲迴轉至上方地面,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人為的古代工程遺蹟。

抽水發現神秘的密室完全是個意外,可之前的那些大魚又去了哪裡呢?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正當4個人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目光突然被密室一角的地方所吸引,他們在牆角發現了4個神秘的活綠龜,也許是機緣巧合,4個人剛好平均獲得他們的唯一回報。

4個神秘的綠龜出現意味著什麼呢?

越來越多的疑問謎團和之前的傳說讓4個人陷入絕望和驚恐中,難道這小小的水塘和水底密室暗示著常人所不能發現的天機?

獲得綠龜的回報僅僅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他們研究了半天之後,4個村民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他們想把這水底密室開發成旅遊景點來賺錢。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隨後他們又抽乾了5個小水塘,結局除了神秘的綠龜沒有再次出現之外幾乎都一樣,小水塘的底部全都是這種結構相似的密室,最大的區別就是面積和容積的大小不同,最大的有上千平米,最小的也要數百。

龍游縣發現水底密室的訊息不脛而走,很快引起了國家中科院和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及海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注意,大批的考古專家學者由此密集地前往調查。

專家學者到底調查出了啥?為啥密室會引起了海內外眾多的專家學者的興趣?三 考古學家前往一看,不得了了,這絕不是普普通通的古文明遺址。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鳳凰山方圓不過數里,考古學家發現這種神秘的小水塘密室居然有25個,結合密室絕妙的佈局和精美的開鑿施工技術,專家認定這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古文明遺蹟。

專家根據25個密室的特徵總結出了以下幾個關鍵問題點,並將密室遺蹟命名為“龍游石窟”。

1 龍游石窟的形體規模大致相當,面積從數百至數千平米之間,高度從20多米至40米之間,空間形態和佈局基本一致,都呈電熨斗形狀。

2 龍游石窟的洞口都呈長方形狀態,且洞口和密室垂直於上下,都有進入密室的臺階梯道,洞頂都呈圓弧形延伸狀態,由1-4個粗大的石柱子承重支撐。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3 石壁開鑿精巧,石面紋路相互呼應,銜接緊湊過渡自然流暢,每一組水平紋之間相差60釐米左右格距,而格距間則是由精美平整而規則的斜向紋填充,猶如用機械器材加工的一般。

4 石窟開鑿都是由人工造作而成,開鑿工具都是由鐵釺和榔頭配合(石匠測試後符合這一特徵),每個石窟的開鑿工藝全部相同,都體現出高超的設計水平和施工工藝,優美的石面猶如水面上的波紋。

5 除了有一個石窟中的石壁上刻有一些神秘的簡單抽象符號(飛鳥、月亮、馬)之外,其它石窟的石壁上沒有更多的資訊,專家學者很難斷定石窟開鑿的確切年代。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6 專家透過對25個石窟的位置勘察,發現2個石窟之間的最近距離居然保持了50釐米,且沒有造成施工建造上的失誤操作和故意廢棄的問題,這說明建造的古人有著高超的勘察測距能力和施工規劃能力。

7 專家發現石柱和空間在開鑿中的定位精度讓人吃驚,尤其是在開鑿過程中如何克服4個石柱預留的問題,再加上石柱跟洞頂是一個整體,石柱的承重支撐結構和位置必須要相當的準確無誤,這是一種技術含量相當高的規劃設計水平。

那麼這些水底密室到底是出於歷史上的哪個時代呢?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根據唯一一個在石壁上留下神秘符號的石窟來看,可以斷定石窟的建造年代非常久遠。

社科院考古學家曹定雲認為,抽象的動物符號或許包含著豐富的考古資訊,他認為壁畫中的鳥符號在古代叫做金鳥,在古代這代表著太陽,太陽對面的符號是月亮,而太陽和月亮上面的符號是一匹馬,應該理解為是一匹天馬,那麼此圖可以理解為“天馬行空圖”。

曹定雲推斷龍游石窟的建造年代是在西漢或以後不久的年代,理由是“天馬”這個概念只可能出現在西漢,因為漢武帝在當時從西域的大宛引進了一批優良的大宛駿馬,並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表現非常出色且戰功赫赫,因此漢武帝將大宛良馬稱為“天馬”,而石窟內的“天馬行空圖”的雕刻跟石窟建造同步,應該說龍游石窟的建造年代是在西漢或以後不久的年代。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龍游石窟是在西漢時期建造的話,在那個工具簡單科技落後的時期,古人是如何規劃設計並建造出瞭如此規模宏大的地下建築呢?

根據一些古籍記載在西漢時期,人們所利用的測繪工具無非是羅盤和一些極其簡單的線墜和簡單的機械裝置,相對於結構如此複雜的地下開鑿工程,專家學者都感到極度的困惑,尤其是石窟內結構佈局的精確定位,甚至讓現代的建築專家都不敢相信。

社科院考古學家楊鴻勳認為,如果要組織施工如此龐大的石洞,必須要事先經過精確的勘察和定位測繪步驟,要知道由淺至深的開挖就是一個考驗規劃設計能力的工程。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中科院孫均院士認為,在看不見的地下施工,如果沒有經緯儀和水平儀,也沒有GPS定位,古人們是如何放線如何測量的,這根本就是一個謎團。

古建築學家羅哲文認為,相對於幾十米的高度和幾十米的寬度,古人考慮到了施工失誤會造成坍塌或影響規則的問題,就採用了預留承重石柱來解決問題,這一規劃過程必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至於是如何計算資料的,這對於現代人而言依然是個迷。

專家對石窟建築結構進行了現代儀器的測量,發現佈局和結構定位非常精確,根本不存在施工上的隨意性和失誤造成的瑕疵,這表明古人是經過了周密的測繪規劃過程,才解決了眾多的技術難題。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除了施工的規劃設計程式,古人是如何在施工中將開鑿碎石運出石窟的呢?

根據石窟洞口的垂直結構來看,古人想要將開鑿下來的碎石塊運出石窟,恐怕光靠人力在陡峭的梯道上搬運根本不現實,專家對眾多的石窟勘察後發現,陡峭的梯道臺階厚度超過了60釐米高,顯然不便於攜帶重物攀爬,最有可能實現的辦法就是在開鑿後的梯道上改造臨時坡道,只要將坡道的緩度增加就可以便於運輸石料。但相對於開鑿下來的巨石,專家猜測很有可能是在洞口設定了機械裝置。

讓專家感到困惑的是,空間如此巨大的石窟在建造過程中是如何解決照明問題的呢?如果說古人採用油燈照明的話,那麼為什麼沒有留下使用油燈的痕跡呢?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同濟大學岩土系教授賈崗認為,如此小的洞口無法支撐起洞內巨大空間的採光問題,自然光線的利用只侷限於某一時間段太陽所處在的最合適角度上,但無法長時間支撐起利用光線施工的問題,必須要採用人工照明方式。

顯然人工照明手段除了古人採用的油燈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但要想完成如此複雜的工程,施工中一定會留下油燈使用的痕跡。在安徽省黃山屯溪的花山謎窟中,就發現了古人使用油燈的痕跡,在石壁上的燃油痕跡通常無法被水或泥土給抹去。但龍游石窟的25處石窟中,根本就沒有發現絲毫的燃油燃燒過或照明器具的痕跡。

難道是經水的長期浸泡給洗掉了?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專家對此表示否認,如此巨大的工程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在長期的建造過程中肯定會留下使用火的痕跡,況且石窟內的水是靜止的,這對於一些被油漬侵蝕過的石壁來說,被水沖刷掉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古人是如何建造的石窟,這就像埃及的金字塔那樣,現在還是一個未解之謎,那麼古人建造規模龐大的石窟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呢?五 龍游石窟的建造目的讓專家學者無從定論,學術界的爭論遲遲不休。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隨著龍游石窟大規模的被髮掘,石窟的謎題也跟著水漲船高,謎題越多專家學者的疑惑就越多,如此一來龍游石窟眾多的謎題就成了千古不解之謎。

專家測算,光龍游石窟的地下開採石料達到了90萬立方米的規模,如果有上千人的施工團隊,日夜不停地工作也要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古人花費如此巨大代價的精力建造了這些石窟究竟幹什麼用呢?

凡是進入過石窟的人都是一種特徵,他們都是帶著好奇的心進去,出來後就成了猜謎的“傻瓜”,眾多的謎題讓人沉迷於其中。

專家學者給出了以下幾種猜測。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1 採石場的理論觀點。

採石活動在浙江省境內是很平常的行為並不奇怪,在其它很多的採石場所發現的岩石鑿痕也跟石窟中的鑿痕相吻合,如果不細入思考認為是採石場的結論也看似符合常理,但卻由此又催生了幾個違反常理的疑問。

既然是作為採石所用,為什麼不露天開採呢?我們知道露天開採石料是比較常見的做法,同時也是最高效的做法。如果在山坡的側面露天開採,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何古人卻要在地面上垂直挖洞呢?況且垂直挖洞的後果是運送石料最低效的做法。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但有學者拿出了有利於採石場觀點的證據,他們認為浙江一帶的岩石是一種柔軟紅色的砂岩,如果岩石在空氣中長期風化就會變得更加堅硬且很難開採,故人們會選擇挖洞開採的方式,降低石料的硬度便於開鑿。

對於這樣的結論有專家進行過充分的科學驗證,他們將深埋地下的砂岩和暴露在自然條件下的砂岩拿到了北京建工學院的材料實驗室,進行強度測試,結果正如以上學者所言,兩種條件下的砂岩強度果然相差很大,這就驗證了古人採石挖洞方式的邏輯觀點是正確的。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同時與此相似的證據也有很多,在浙江溫嶺有一個1500多年曆史的採石場遺蹟,儘管也是採用了挖洞的開採方式,但洞內開採後的空間佈局雜亂無規則,石壁表面深淺不一參差不齊,一切都是根據便於開採和運輸石料的原則而存在,根本就沒有一點考慮到所留下的洞穴形狀規則的跡象,跟龍游石窟相比相差十萬八千里。

在蛇蟠島有一個跟石窟相似的垂直開採石料的洞穴,那是個在山頂開洞的石料場,但在洞中仍然是不規則的開採現場。

黃山屯溪的花山石窟也是個採石場,洞中空間相互通連,洞穴大小差異巨大,石面開鑿痕跡毫無規則,不具有裝飾性的紋路。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專家認為,作為採石場用途的理論顯得既合理又不合理,合理的地方是挖洞開採符合科學性,不合理的地方是古人在採石過程中不可能有如此精密的規劃設計和勘測應用,完全沒必要因為僅僅是以採石為目的的因素下,搞精確測量和精工裝飾的工作。

持反對觀點的專家認為,浙江省所發現的所有采石場的特點都跟石窟相差甚遠,況且還有另外一個問題,90萬立方米的石料去了哪裡呢!

專家學者走訪了龍游縣衢江沿岸,從石巖背村的村民建築開始調查,村民建房使用的建材的確是當地的紅砂岩,但讓專家費解的是,村民建房所使用的紅砂岩相對於90萬立方的天量只是滄海一粟,隨後他們又調查了龍游縣縣城的古城牆遺址。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不過讓專家失望的是,古城牆所使用的岩石屬於青色砂岩,跟石窟的紅色砂岩有著天壤之別。不過同時也有好訊息,專家又在古城牆中發現了大量的紅色砂岩。

根據龍游縣縣誌記載,龍游縣古城牆始建於明代,石料用量記載為5萬立方米左右,這跟近90萬立方的石窟砂岩數量相差的太過懸殊。

同時專家也提出了一個疑問,古城牆在石窟上游,古人不大可能沿衢江逆流而上運輸石料,要知道在過去靠人工為動力時代,過載的貨船逆流而上非常的艱難,古人完全沒必要在下游開採石料送往上游,況且衢江沿岸到處是紅色砂岩。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2 軍備倉庫的理論觀點

一部分專家認為,由於緊靠衢江強大的水運便利條件,龍游石窟很可能是用於軍事用途的戰備物資儲存基地,浙江大學軍事教研部主任褚良才也介入了考古調查。

褚良才對石窟底部的淤泥進行了樣本分析,測試後發現含鹽量非常高,這是不是意味著石窟曾經被當做鹽庫使用呢?

褚良才認為,在漢代龍游縣處在衢江最重要的戰略地位上,加上衢江便利的水路條件,衢江下游連線杭州的錢塘江。根據古書記載,漢代時期往返於杭州和龍游的百噸級船隻非常普遍,如果龍游石窟真的是軍備物資倉庫的話,從客觀條件上講這種理論觀點完全可以成立。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褚良才認為,漢代時期的經濟學家高秀提到過一種軍備倉儲叫做“方口曰窖”,鑑於石窟的洞口呈方形,由此可以推測石窟的軍事用途跟高秀的描述幾乎是完全的吻合。

春秋時期龍游被成為姑蔑,當時就是非常發達的航運樞紐,雖然到了漢代改叫太末,但發達的航運樞紐地位仍然沒有改變,衢江沿岸的造船行業非常的繁榮,即使到了今天仍然可以見到古代的一些航運碼頭和造船作坊遺址,這些都可以印證了石窟在漢代時期作為軍事倉庫的用途。

褚良才認為,從石窟自身的建築結構來看,開口處呈垂直角度而下,石室是按照45度角度向下斜面延伸開鑿,總高度超過了30多米,由於洞口小空間大,裡面的溫度和溼度相對平衡,非常適合儲存糧食或鹽等重要戰略物資。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為了驗證這一說法的科學性,氣象學者對石窟進行了嚴格的測試,結果卻讓人一頭霧水,專家發現石窟內一年四季的溫度的確都是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下,從溫度層面來看的確是適合存放糧食等物品,但石窟的相對溼度卻達到了98?這一點就否定了倉庫理論觀點的成立,難道是古人採取了降低溼度的辦法?

對此持反對觀點的社科院考古學家楊鴻勳認為,衢江沿岸所發現的一些作為倉庫用途的洞窟很常見,大多都是建在臨水之處而便於存取,洞窟大多都是橫向性結構,而鳳凰山的石窟是建在山包上頂採用垂直進入方式,這對於存取物資來說非常的困難,古人為什麼不在山包臨水的側面開洞呢?那樣的話豈不是既提高了存取效率也提高了運輸效率?

再看看龍游石窟的入口通道的確是不便於存取貨物,通道臺階超高且原始,搬運貨物進進出出確實困難,就算是在入口處加裝了機械裝置,但洞口到江邊的距離仍然是不容易克服的問題,顯然作為軍事倉庫的觀點無法自圓其說。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3 生活居住用途的理論觀點

龍游石窟的建造目的性非常的強,如果不是用來用作採石和軍事倉庫,那麼會不會是古代的某個國王部落用來居住使用的呢?

歷史悠久的龍游地帶曾出土過很多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加上地處環境背山面水,一些古代部落在此繁衍生息符合當地條件的允許。中科院院士孫均認為,龍游石窟的用途最有可能的是古代部落居住,鑑於石窟之間不連通和空間高大的特點,這可能是因當時人們的習慣所決定,就像現代人建房崇尚高大氣派。

孫院士的觀點能夠成立嗎?

很巧的是就在鳳凰山上,專家也發現了一個住人洞穴,但進入後發現裡面的佈局結構跟石窟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是住人洞穴更注重採光通風的問題,洞穴原本2層設計,地處位置和開口便於採光通風,且更便於進出,而不是像石窟那樣垂直進入。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要說住人洞穴最典型的代表,北京延慶縣的古崖居遺址非它莫屬,只不過那些洞穴開口各異,內部佈局結構各不相同,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生活起居用途,洞內有睡覺用的石床,喂牲口用的石槽,房間面向朝南採光通風良好,室內乾燥清爽,跟龍游石窟的陰暗潮溼相比,顯然並不適合普通的起居用途。如果說古人的生活生產能力低下不得不居住如此環境的建築,那麼石窟高超的建造水平卻與之矛盾。

4 古代國王首領陵墓的理論觀點

石窟會不會是古代某些國王部落首領的陵墓呢?

我們知道死人的陵墓不會注重起居環境的優越性,只會考慮到形式上的氣派,而石窟的特徵恰似符合這一點。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那麼古代的龍游地區有沒有過國王呢?史書上有沒有相關記載呢?

還別說,專家還真的在龍游博物館的資料室找到了線索,一副古代字畫提供了資訊,在漢代的龍游地區的確有一個國王叫做徐偃王,專家在博物館又找到了半塊關於徐偃王的廟碑,碑上記載徐偃王死後鑿石為室作為陵墓埋葬其中,碑文中寫道“偃王死,民號其山曰徐山,鑿石為室以祠偃王”。

碑文上的資訊可以確定,但接下來專家在對石窟的發掘中沒有發現跟徐偃王相關的陪葬品和考古資訊。根據以往發現的漢代帝王陵墓的結構及陪葬品的慣例來看,25處石窟都不符合這一特徵。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各路專家學者的不同觀點學說都存在不可解釋的諸多疑點,有人說被盜墓賊捷足先登,有人說根本就不是陵墓。

5 兵器製造、儲存及練兵場的觀點

楊鴻勳認為,既然石窟是非常工程,那麼也就是在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所以就不能用一般的常識來解讀衡量它的合理性。首先要從社會需求的角度來認識它,如此規模宏大的工程到底是什麼人有這個需求,什麼人去建造了它。

根據石窟鑿痕楊鴻勳認為石窟是青銅器時代的產物,他推測最早應該是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對此有需求的最可能是社會最高統治者,也就是國王。春秋時期恰恰是吳越之爭的時期,吳越之戰時越王勾踐被滅國成為吳國俘虜,被釋放回越國後臥薪嚐膽,暗中隱藏實力發展經濟,這些石窟很有可能就是當時臥薪嚐膽韜光養晦的見證。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史書沒有記載就說明這樣的工程是在秘密中進行的,越王勾踐不可能在強大的吳國眼皮底下明目張膽的壯大實力,一定要採取隱瞞吳國耳目的做法。

正史《史記》中記載,越王勾踐回到越國後為報滅國之仇就想急於發展軍事和經濟,但被手下的將領勸說,如果一旦明裡壯大實力就會被吳國發現,所以必須要暗中秘密進行。勾踐的將領說“騭鳥之擊也必先隱其形”,言下之意是老鷹抓獵物之前都是先隱藏身影,等到足夠的距離和時機時迅猛的一擊,方可抓住獵物。顯然越王勾踐採納了建議,制定了更為長遠計劃。

勾踐如何在隱秘中壯大軍事實力呢?招兵買馬鍛造兵器,練兵屯糧等舉動都不能在吳國眼皮底下進行,如此一來龍游石窟剛好符合這一用途,巨大的地下空間,無論是隱秘效果還是戰備物資儲存都具顯得合情合理。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但問題來了,龍游地區在吳越之爭時期並不屬於越國,而是處於吳越兩國的人煙稀少的邊境地帶,春秋時期龍游地區被姑蔑國統治,根據《說文解字》中蔑的含義就是邊界的意思,也就是說姑蔑國處在吳越兩國的邊境之處。

那麼龍游石窟作為秘密練兵場的基地,為什麼越國將之設立在第三國呢?正史中記載,越國在後來攻打吳國時姑蔑國也出兵幫助勾踐參戰,這說明當時越國跟姑蔑國是情同手足的軍事聯盟關係,這就很容易讓人理解為什麼勾踐將秘密的壯大軍事實力的活動設立在第三國了,目的就是遮人耳目不易引起吳國的注意。

世界第九大奇蹟,抽乾17個日夜,抽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驚呆了

根據楊鴻勳的觀點,龍游石窟是吳越之爭的歷史產物,除此之外似乎沒有更為合理的解釋了,但問題是他的觀點仍然有些疑點,比如青銅時期的開鑿工具能不能支撐起如此龐大規模的工程?就算是在鐵器時代這樣的工程難度都很艱鉅;再比如越王勾踐在當時如果有著如此壯大的經濟和技術實力建造石窟,為何還要臥薪嚐膽呢?再比如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已經名垂青史了,為何傾國之力秘密建造如此巨大工程的事蹟卻在史書中無所痕跡呢?六 結束語

各路專家學者的理論觀點看似都有合理之處,但同時又有站不住腳的地方,看來龍游石窟的建造目的和建造過程就成了千古之謎,甚至還有些人可能是出於炒作或取眾華寵的目的,說龍游石窟是地外文明的結果。

龍游石窟之謎究竟能不能破解,這取決於科學家的不斷努力,歡迎大家留下自己的見解!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