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菜單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說起非遺,人們大都想起了去博物館參觀。而藏在民間的非遺,就不是你想看就能看得見的了!更何況,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多彩貴州,一個民間非遺的發源地,一定是藏在不起眼的大山深處的……也正好印證了“多彩貴州”這一宣傳口號,漫步黔南的路上、即欣賞了貴州景色的多彩,也更可以瞭解非遺色彩這一點睛之筆!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此次黔南自駕行程我們選擇了風景不輸大牌景區,卻相對人少的優質景區路線。第一站、便來到了黔中腹地的龍里。巧的是,在巫山峽谷景區的雙龍鎮,我卻看到了我不甚瞭解的牙舟陶,而牙舟陶器燒製技藝的發源地,卻是遠在150公里之外的平塘!不管原因為何,2008年,中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牙舟陶器燒製技藝赫然在列,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雙龍鎮應該是一處新建仿古的小鎮,而就在這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且古意滿滿的雅趣小鎮中,就藏有這一家不起眼的建築坐落於此。“閒林合香藝術中心”,當我推門進入的時候,古琴聲聲的背景音樂,焚香品茗的茶臺首先映入眼簾,好雅緻的一處場所。而更多看到的則是展架和檯面上佈置的精美瓷器。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由於我的專注拍攝,引來了展館的相關負責人員向我講解到,這個就是牙舟陶!千年窯火生生不息,至今陶瓷仍然綻放出無窮的魅力。

浮樑巧燒瓷

顏色比瓊玖

九秋風露越窯開

奪得千峰翠色來

玲瓏剔透萬般好

靜中見動青山來……

主人操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口中唸唸有詞地介紹著,而我卻也是跟隨著他手指的方向,邊聽邊按著快門!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據瞭解,這裡所展示的牙舟陶大都為本土製陶工藝大師原創設計的陶瓷藝術作品,當然也有師出江西景德鎮陶藝製作大家。而說到牙舟陶的歷史,更是可以追溯到600年以前。牙舟陶始於明洪武16年,發源地也正是黔南平塘縣的牙舟鎮。而相關的故事傳說,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據傳,鎮子上的一個楊姓青年砍樹,當砍到第三斧時,打了個哈欠,自此,嘴就再也沒有合攏過。而這棵樹下發現根底部埋有古陶窯遺址一座,裡面盡是瓷器碎片……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此後,這個故事便被鎮子上的人們廣為流傳,並認定這棵古樹是庇護埋有瓷器的窯址的,誰膽敢破壞,便會受到懲罰……

牙舟陶以黃、白綠、紫、棕、褐色為基調色,以玻璃為基礎釉,各種顏色互相配合,市面工藝品顏色以孔雀藍為主(如上圖)。另一方面,牙舟陶獨特的“冰裂紋”現象,更可與古汝窯藝境相媲美!而手感潤滑如脂,也有似玉非玉之美……面對這些當代藝術作品,不禁感慨牙舟陶的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傳世存稀,聲譽更是響徹中外!這不走尋常路的第一站,可謂是錦上添花,來得值!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而貴州那些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山水,也正如這裡眾多的少數民族一樣,每每都能在途中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與收穫。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都水族自治縣,一個我聽說過、卻從未踏足的地方,當然也更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這裡,是一個水族聚居並在此繁衍生息的古村落。而這個神秘的民族,也有著自己獨特、悠久的歷史與文化。馬尾繡,也是這次行程中意外的收穫,更是早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走進村子裡,能看見不少女性身著民族特色服飾坐在自家門口或閣樓上,手裡、卻都不約而同地繡著什麼,包括耄耋老人也都如是。走近前可以瞭解到,這也許就是水族有名的馬尾繡吧。同樣詢問了幾句,才得知,這些算是傳統刺繡的技藝手法,屬於馬尾繡的範疇,但並沒有用到馬尾。而且這些只是居家服飾,說白了就是做衣服給自家人穿的。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而與之相隔不遠的,便是這個不大的村寨裡唯一一座民辦馬尾繡博物展館。展館的主人,也正是馬尾繡非遺傳承人之一韋桃花。不巧的是,展館大門緊閉,當然,展館主人也沒能見到,只是惋惜之餘,正好家裡人回來了。於是便得以進入參觀。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一進門,在顯眼處,除了眾多的獎盃獎狀之外,更加吸引眼球的,則是一幅幅精緻但有些稍許褪色的馬尾繡工藝展品。據展館負責人介紹,我所看到的揹帶(貴州傳統背娃用的)大都是有這相當年曆史的古董了。並且經他的眼睛一看,便能基本斷出年代和工藝等細節。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同時,我們也瞭解到,揹帶這一民用生活產物,很早就已經應用了。當自家閨女婚後產娃時,由外婆親手製作一床或幾床揹帶送給女兒作賀禮,而其中的一床,一定是馬尾繡的。其中的圖案帶有吉祥寓意,大都是祈福新生兒平安幸福、健康成長、長命百歲等。並且這一條揹帶將延續傳用,甚至有的可以傳到三代、四代之久!這也由此可見水族馬尾繡揹帶的結實耐用程度,也就不難理解這裡展示的揹帶,有不少使用痕跡的老物件了!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而製作這樣一條可以傳世的揹帶,也是要花上至少一年的時間才可以製作完成。這看似樸素卻實則繁複奢華的揹帶,在目前的市場價格據說少說也要萬八塊錢,一點也不比年輕人的奢侈品便宜。之所以貴,就是貴在馬尾繡繁雜的製作工藝上!從最初的梳馬尾、再到纏絲線、然後一針一線地繡在扎染好的布料上。行針技法有繡、挑、補、梭、亂針等手法。以達到絲絲鑲嵌;色彩張揚;經久耐用;藝術效果和實用效果!且這樣的過程,在熟手的操作下基本是一氣呵成不打草稿的!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三板斧砍出的牙舟陶、馬尾裡繡出個“活化石”,藏在黔南大山裡的非遺

眼見了這些榮譽,再加之瞭解到了馬尾繡的近千年傳承與歷史,不禁讚歎馬尾繡這一水族特有的傳統手工技藝,是如何被稱為刺繡界的“活化石”,並首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同樣,無論是牙舟陶還是馬尾繡,都在黔南這片土地上開出了“指尖非遺”的花朵,不得不說,漫步黔南,你能領略到的不僅僅是多彩貴州的山山水水,更是一場文化之旅,非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