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小島說事】我們在齋堂島的最後一班船,看到了一片藍天,看到了天

菜單

【小島說事】我們在齋堂島的最後一班船,看到了一片藍天,看到了天

文/徐茹冰

去年暑假和朋友相約一起遊齋堂島,那天的天氣如蒸籠,碼頭上除了漁民留下來的臭魚爛蝦,別無陰涼之處,烤的我們無處藏匿。

我們進島之後,首先找了個漁家賓館住了下來,簡單吃了點東西就窩在屋裡吹著空調沒敢出門。

島上的風光自然是沒有領略到。

【小島說事】我們在齋堂島的最後一班船,看到了一片藍天,看到了天

一直到下午四點多,我們方才出屋,在島上懶洋洋地轉了一圈,感覺沒什麼出彩的,決定打道回府。

我們乘最後一班船出島,看那清澈的海水,漂浮在海上的漁船,飛翔的海鷗,遠處的天空,即將被慕色籠罩,形成了一道灰色的剪影。

我的心裡忽然悵然若失,好像錯過了什麼更美的東西!下船之後,回頭望著那座霧氣繚繞的小島,心裡默唸:什麼時候再回來揭開你的廬山真面目呢!

恰巧東夷文學社組織的”端午詩會“,給了我再次走進齋堂島的機會。

一大早的和詩友們一起乘車來到碼頭,只見碼頭上停放著幾艘損毀的船隻,從破舊的程度可以看出這些是待修的漁船或者是廢棄不用的,它們默立在那裡,彷彿向人們訴說著它曾經的輝煌。

海是靜的,渡輪也是靜的。收船票的依然是去年那個精神矍鑠的老人,黝黑的面龐,兩道長壽眉,看起來比去年更加的硬朗。他靠在碼頭的欄杆上,拿著手機示意可以掃碼支付船票,同行的劉老師先行墊付了來回的船票,我們準備登船。

被海水打溼的登船臺階有點滑,船上工作人員的攙扶著我們依次登船。他們用粗糙的雙手,用力牢牢的握住每一位遊客的手,常年累月地保護著乘客的安全。

渡輪離開了碼頭,濺起的白色浪花,追逐著渡輪前行,涼爽愜意的海風中遞來一股鹹鹹的味道,此時不由得想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航程很短,還沒充分飽覽海上的景色,渡輪就停靠在齋堂島的碼頭。

下了船,沿著碼頭前行,渾然不覺已經踏足於齋堂島的懷抱,似曾相識的感覺中有點點陌生。

稍作停留,便來到海島南邊的一座山上,山叫雞公山,是從周邊人的閒談中得知。有的人因為進山收費而放棄了前行,豈不知,錯過了山裡的景色是最大的遺憾。

這是一座保留了原始生態的小山,沒有過多人為的修葺和雕琢,松柏傲立,野花竟開,各種形狀的山石彷彿向人們控訴著遠古的侵蝕,臨海的懸崖峭壁忍受著大海的咆哮,孤立的寶塔接受海風的問候,一切都那麼的自自然然。

走在沙礫土路上,依山勢而彎曲,不像攀登石階那樣的辛苦。路兩邊不知名的小花,或鮮豔,或素潔,都展示出自己生命最燦爛的顏色。

海風伴著海水把山裡的空氣盪滌的清新愜意,我的胸腔無限放大,一掃近段時間心裡的陰霾,貪婪的吮吸著花香,聆聽著海水撞擊岩石的聲音。

詩友們興致勃勃,一路拍攝,一路歡歌笑語,聽張社長講述秦始皇和他母親的陳年往事,講述秦始皇三登琅琊臺的豪放,講述齋堂島名字的由來。思緒好像穿越到那個年代,感受那個年代給這座小島刻印下的悲歡離合。

轉眼到了中午,我們回到漁家宴的店家,熱情好客的郭家大嫂早已把海鮮擺滿了飯桌。

我們在推杯問盞中,繼續我們的端午詩會,激情飽滿的朗誦詩歌,紀念屈原,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席間,各位詩友暢談對文學的愛好,對文學創作的渴望,大家各自表達了對文化傳承的理解和期望。

在漁民叮叮噹噹的修船的聲音中,我們依依不捨的登船離島,勤勞的漁民休漁期卻不休息,他們要為下一次的出海做好準備。

回望,祝福!我們的海島會越來越美好!我們還會回來,還會在這古人的齋堂邊吟詩暢想。

作者簡介:徐茹冰,西海岸新區教師,中華詩詞會員,青島詩詞會員,青西新區教育作協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喜歡文字,偶爾寫作,作品散見於網路平臺和紙刊。

壹點號當代散文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