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銅陵螺螄山:一顆倒扣過來的螺螄,鑲嵌在銅陵的中心位置,青翠欲滴

菜單

銅陵螺螄山:一顆倒扣過來的螺螄,鑲嵌在銅陵的中心位置,青翠欲滴

螺螄山,鬱鬱蔥蔥,青翠欲滴,就象一顆倒扣過來的螺螄,鑲嵌在銅陵的中心位置上,其海拔高度只有111米。自1985年將其建成公園以來,每天吸引了無數的市民上山健身鍛鍊,遊玩觀光。

本人也曾多次登上山頂,每次都是從“青坊”大門而進,沿著那約309級青石條登山臺階抬級而上,再登上瓊樓向四周觀看幾下後,認為此山也就如此罷了,便按原路打道回府;今年春節期間天氣良好,本人再一次登上這座小山,沿著通達四周青石板鋪就的曲徑小道把全山逛了個遍,便有了驚奇的發現:如此小小的螺螄山上竟藏有造型各異,風格又各不相同的大大小小的涼亭七座。本人從南入口處說起,它們分別是:迎客亭、蘑菇亭、伴亭、瓊樓與疊閣、楓亭和勁松亭。

迎客亭

銅陵螺螄山:一顆倒扣過來的螺螄,鑲嵌在銅陵的中心位置,青翠欲滴

迎客亭座落在螺螄山南側的入口處,是一座方形的四角亭,鋼混結構的建築,棕紅色,琉璃瓦蓋頂,飛簷翹角,落落大方。它上面並沒名稱,詢問公園裡的工作人員也不知道它叫啥名。我問了一下在這座亭子旁邊健身的幾位老年朋友,他們說,這座亭子就座落在山南端的登山入口處,一年四季風雨無阻地迎接著客人們的到來,四方形的亭子裡有三方都設定了“美人靠”;客人們可在這亭子裡歇腳,乘涼,避風擋雨,就叫它“迎客亭”吧!老年們還告訴我說,在1985年以前,還沒有修建這個青年公園的時候市民們就喜歡到這座小山上來玩,那時根本就沒有什麼登山的道路,更沒有用青石板鋪就的登山臺階,人們上山下山都是從這裡爬上爬下。現在這條登山臺階路就是在原來人們“爬”出來的“路”的基楚上修建起來的。所以說這個入口是螺螄山最早的登山的路口。迎客亭,這個名子不錯,朗朗上口,吉祥如意,好聽,好叫,好記!我想就是螺螄山公園的工作人員也會認同的吧!

在迎客亭的下面就是一入供市民的健身鍛鍊的小廣場,每天到這裡來健身鍛鍊的人絡繹不絕。

蘑菇亭

銅陵螺螄山:一顆倒扣過來的螺螄,鑲嵌在銅陵的中心位置,青翠欲滴

在這個小廣場的西端還有一組涼亭,它是由三個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的蘑菇形狀的小涼亭組成,當然它的名子也就叫:“蘑菇亭”了。涼亭也是採用鋼混結構,通體白色,給人一種清新純靜的感覺。繞蘑菇亭的根部建造了一個直徑約兩米坐圈,遊人們上山、下山時可以在些坐坐。

蘑菇亭距迎客亭之間只有30米的距離。

伴亭

銅陵螺螄山:一顆倒扣過來的螺螄,鑲嵌在銅陵的中心位置,青翠欲滴

由蘑菇亭旁的登山臺階往上走,來到了螺螄山公園的半山腰處,有一座伴山而建的四柱亭子,它就象是被一把巨大的神刀將一座完整的亭子一刀劈成了兩半,另一半不知扔到哪裡去了,這一半隻好將其依靠在山腰處才能安身,所以又叫做:伴山亭;又因為它只有一半,又身處在半山腰處,所以又叫:“半亭”。半座山亭。

在伴亭的靠山牆上還鑲嵌了一塊出自宋代包拯所作的《書端州郡齋壁》碑刻: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遊人們在稍作休息之際,還能領略到先賢留下的“立身處事,決不能讓後人想到我而覺得羞恥”的諄諄教導 。

這裡雖然地處半山腰處,海拔不是很高,但也是一個觀景的絕佳之處。銅陵最熱鬧繁華的長江路就在眼皮底下,還有建設小街,觀山民築小區及人民醫院等全部都被收進了眼底。

瓊樓。疊閣 (這是兩座亭子)

銅陵螺螄山:一顆倒扣過來的螺螄,鑲嵌在銅陵的中心位置,青翠欲滴

瓊樓疊閣。就是山頂上的那座兩層的大型鋼混結構建築物,是一座集古今中外建築藝術大成的樓臺亭閣,也是這座小山的“鎮山之寶”。它沿著山勢而建,呈前高後低、前大後小之勢,雙層結構,恰似一條飛龍降至這小山之上,那龍頭和龍尾就各是一座造型典雅別緻的涼亭。那龍頭向著南方,龍尾朝著北方。向著南邊的亭子名稱叫:瓊樓;朝著北方的亭子名子叫:疊閣。登上瓊樓疊閣,俯瞰新銅都,城市新貌,盡收眼底: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馬路樅橫,車輛如織,人流如潮:遠眺:那奔流向東的長江猶如一條銀白色的飄帶,在古老而又年輕的銅都胸前迎風擺舞:那一片片綠色的山野及那多彩的園林、湖泊點綴其間,使美麗的銅陵山城更顯得分外嬌嬈。

銅陵螺螄山:一顆倒扣過來的螺螄,鑲嵌在銅陵的中心位置,青翠欲滴

此座建築修建於2007年,由合肥市綠地園林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造施工。一座建築物取了兩個名子在銅陵地區實屬不多,人們在登閣觀景之時,無不對它的設計、建造者們的聰明才智和付出的艱辛勞動發出由衷地讚歎!

楓亭

銅陵螺螄山:一顆倒扣過來的螺螄,鑲嵌在銅陵的中心位置,青翠欲滴

山頂龍尾處的臺階往下走,到了三叉路口處時再往東拐約150米,來到了“白家澇”的山口處(這是一個老地名,山的南面就是現在的市環保局,山的北面就是現在的綠雲山莊,原名叫“白家澇”)有一座只有三條腿的亭子,叫楓亭,又名三角亭。楓亭也是一座鋼混結構的建築,面積約10平方左右,三根柱子用石板鋪就的是約50釐米高的長臺子,可共遊人休息之用;上面覆蓋的是“漢瓦”,紫紅色的樑柱更顯得的點古色古香,螺螄山的盤山石板路從這個亭子可以繼續往東走,前面就是大青山,又叫青石山。

在這裡順便地說一下,螺螄山是大青山的組成部分,大青山又是銅官山的組成部分,銅官山又是黃山的餘脈。要不是螺螄山公園的大名又叫:“安徽銅陵銅都森林公園螺螄山景區”呢?這“銅都森林公園”就是由“銅陵市大銅官山森林公園”改名過來的。

銅陵螺螄山:一顆倒扣過來的螺螄,鑲嵌在銅陵的中心位置,青翠欲滴

看完了楓亭再往回走,沿著環山的石板小路往西行,在螺螄山主峰的西北邊有兩座海拔高度只有六、七十米的小山,一座是每天都有人在那裡讀書看報,唱歌吊嗓子,人們稱之為:“文山”;另一座是每天都有人在那裡練武打拳,切磋武藝,人們便稱之為:“武山”。就在這“文山”之上,有一座六柱六角的亭子,叫:“勁松亭”。面積約六、七平方米,其樑柱為鋼混結構,塗紫紅色,亭頂也是飛簷翹角,上面覆蓋的也是“漢瓦”;裡面的五方設定有“美人靠”坐椅,門頭上方懸掛一扁額:上書“勁松亭”三個金色大字格外地醒目。遊人在此不論是讀書看報還是唱歌練聲那都是一件十分地愜意的事情。

螺螄山上的7座亭子就說完了,最後說一說螺螄山公園的大門:

青坊

銅陵螺螄山:一顆倒扣過來的螺螄,鑲嵌在銅陵的中心位置,青翠欲滴

座與眾不同公園大門,是銅陵市建市以來的修建的第一座牌坊式的公園大門,建造於1985年,由銅官山銅礦捐資13萬元人民幣建造。又因為這個公園被市政府命名為:“螺螄山青年公園”,所以這座大門就被稱之為:“青坊”,就是青年公園牌坊式大門的意思。青坊是一座高約12米的三門四柱三層全石仿古雕刻結構,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既古樸典雅,又氣勢宏偉,其門頭及二層三層的橫向結構上都採用雕刻工藝,給人以壯重大方,雄偉莊麗藝術之美感。由青坊309級臺階拾級而上,沿途可觀賞兩側各種常青樹木和四季花卉,不時地散發出陣陣幽香,令人陶醉;登山臺階的兩旁還設有石桌石凳供遊人小歇。

美麗的螺螄山公園,因有那麼多、那麼美的亭子裝扮其中而顯得鬱鬱蔥蔥,更加美麗;而那那麼多、那麼漂亮的亭子靜立在這座如詩如畫的螺螄山中,便顯得身價大增,更加地嫵魅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