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民國時在長白山打獵,有三大規矩,一旦不遵守就會被全體獵手驅逐

菜單

民國時在長白山打獵,有三大規矩,一旦不遵守就會被全體獵手驅逐

長白山是吉林省的重要山脈,曾是當地人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寶庫,如今它已是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五A國家級的旅遊景區和聯合國自然保留地。民國時期,長白山有很多獵戶靠山為生,他們打獵有三條規矩,違者會被重罰,究竟是什麼行規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民國時在長白山打獵,有三大規矩,一旦不遵守就會被全體獵手驅逐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長白山是松花江、鴨綠江和圖們江的發源地,這裡也是我國東部的最高山系,山脈中最高峰為2691米。獨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山脈的高度,長白山脈全年白雪皚皚,雲霧繚繞,遠處觀望如同仙境。東北人的質樸展現在取地名上:鷹嘴砬子、大禿頂子、三個頂子……但是卻把所有的浪漫賦予了長白山,這裡有動人心魄的景色,還有古老而浪漫的寓意:長相守,共白頭。

民國時在長白山打獵,有三大規矩,一旦不遵守就會被全體獵手驅逐

有山的地方就會有野獸,有野獸的地方就會有獵人。民國時期長白山山脈的百姓,獵人仍然是他們職業的最優選擇。“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厚重的黑土地不僅孕育了茁壯的莊稼,而且滋養了千萬生靈,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雖然那時沒有“法”的概念,但是獵人們卻定了很多近乎嚴苛的規矩。

首先是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行為,因為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災難。獵人進山狩獵時,在吃飯後或轉移住宿位置時,一定要確保篝火熄滅才能離開,否則容易引發火災。更不要“自斷好運”,獵人是一個依靠運氣的職業,所以大家都對自然萬物心存敬畏,甚至還會約束自身的行為:鍋碗瓢盆等器皿一定要擺放平穩,油葫蘆和酒葫蘆也要整齊地掛在樹椏上,更不能隨便敲打東西發出聲響,因為老一輩獵人認為,這種隨意的行為是對老天爺的輕佻,會觸黴頭的。

民國時在長白山打獵,有三大規矩,一旦不遵守就會被全體獵手驅逐

除了這些對自身行為的約束,獵人們對捕獵也有十分明確的規則。接下來的第二個規矩,就是在捕殺動物時,要優先對年老野獸的開槍,當地滿族人將這種行為叫作“打喂子”,在獵鹿時如何做到這點呢?這就考察到獵手們的觀察能力了,老獵手常說,打那些吐草餅子的鹿,這是因為他們觀察到,在鹿老了之後,腸胃和牙齒都會退化,只能不停地咀嚼草莖,直到完全粉碎才可下嚥,而這種吐草餅子的鹿,就證明他無法將口中食物吞嚥下肚,只能吐掉,無法攝入營養,說明它馬上就要死去了。

現代生物學家發現,優先捕食年老的動物可以使整個種群更健康,當然民國時期的獵人並不知道那麼多的科學道理,但他們卻掌握了這個天機。最後的第三個規矩就是:獵人在狩獵時還很講究時令,“葷素”搭配的廚房法則被運用到了叢林中,獵人從來不會在夏天打“葷菜”,所謂的“葷菜”其實就是指老虎、野熊和野豬,它們都是脂肪含量較高的動物,夏天炎熱時節,並不適合食用它們的肉,嚴寒時才是它們肥美的時節,冬天吃這些“葷菜”剛剛好應景。

民國時在長白山打獵,有三大規矩,一旦不遵守就會被全體獵手驅逐

葷菜最宜在冬季食用,對於“素菜”比如野雞、狍子和兔子等瘦肉為主的動物,年輕的獵人們好像並沒有那麼多講究,因為這些動物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它們似乎是獵人們日常的“選單”,但是年齡較長的獵人們不這麼想,他們選擇在秋季捕食“素菜”,因為這順應了“秋收”的時令規定。

民國時在長白山打獵,有三大規矩,一旦不遵守就會被全體獵手驅逐

在民國的老獵人口口相傳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規矩:工作時要專一,也就是說打算捕獵什麼動物,就要做到只對這一種動物下手,打大牲口時,不能打小動物,反之亦然。比如在獵人們組隊去山中打虎時,其他的動物都儘可能地不去傷害。

雖然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東三省的獵人們並沒有肆意妄為,他們雖然向大山伸手討生活,但是卻將人為影響控制到了最低。一旦有人不遵守規矩,就會被全體的獵人驅趕!……

民國時在長白山打獵,有三大規矩,一旦不遵守就會被全體獵手驅逐

民國的獵人們常說:“別把山場打‘渾’了!”大白話的背後蘊含著大智慧。優先獵殺老的動物,按時令捕殺,不隨意品類的捕殺,這些行為其實都是為了維護生物圈的生態平衡,這個平衡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也就是說山林本身具有自我調節能力,有計劃且適度地影響不僅不會對其造成損害,反倒會加速生物圈向著對人類有益的方向發展。獵人們不僅捕殺食物,他們還保護山場,不破壞生態平衡,實現了可持續的發展,如此以來,長白山山脈才成為獵人們的聚寶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資料來源:《北障》 滕貞甫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