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有人說紫禁城養心殿地下有水暖,其實這是誤解,專家揭開了謎團

菜單

有人說紫禁城養心殿地下有水暖,其實這是誤解,專家揭開了謎團

在遊覽北京故宮的時候,不少人會在故宮地基的側壁上發現一些管道狀排口,所以都想當然的認為,這些排口都是故宮養心殿下的地下水暖設施。其實此類想法是絕對錯誤的,因為他們看到的管道,並非是水暖設施,而是一些用於排煙的煙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有人說紫禁城養心殿地下有水暖,其實這是誤解,專家揭開了謎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古代皇權尊貴的重要象徵。作為皇帝處理政事與安歇的寢宮,紫禁城必須要滿足絕對的舒適,以此來取悅皇室一族。北方地區的天氣,四季氣候狀況十分明顯,北京更是如此。據我國天氣部門測定的資料來看,1966年的冬天,北京的極端最低氣溫達到了-27 。4度。至1988年時,氣候雖然好轉,但極端最低氣溫仍有-13。2度。相比於現代,明清統治階段正處於小冰河時期,所以冬季的氣溫會更加寒冷,受到西伯利亞寒流影響也會十分明顯。也正是因為如此,宮中的內務人員為皇帝尋找合適的取暖方式,已然成為了當務之急。

有人說紫禁城養心殿地下有水暖,其實這是誤解,專家揭開了謎團

不過有一個問題是,在明清時期,紫禁城內沒有電,宮廷內務府又該如何選擇乾淨衛生且取暖明顯的方式呢?肯定會有不少讀者會自行臆斷,認為宮廷之內可以燒木柴取暖。其實此類想法是誰分錯誤的,因為木柴燃燒的時候會產生極多的濃煙,嚴重汙染屋內的空氣。那麼,古人究竟使用了怎樣的方法用來取暖呢?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對故宮的保護和修繕工作日益重視,也逐步對故宮內需要保養維修的破損處進行修補。有趣的是,就在修復人員們修繕故宮養心殿的時候,他們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在養心殿的地下,出現了一排整齊排列的管道,管道為瓦制,呈現內黑外灰的狀態。由於當時人們對宮殿中的設施不熟悉,所以不少專家們都會想當然的認為,此次在養心殿地下發現的管道,應該就是當時專門為皇帝本人取暖的水暖裝置。可是在今人看來,此番言論著實經不起推敲,這無疑是在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古代,其結果必然存在極大的差異性。

有人說紫禁城養心殿地下有水暖,其實這是誤解,專家揭開了謎團

為了能夠徹底揭開養心殿地下管道之謎,文物修復專家特意查閱了大量與故宮有關的資料古籍,從中尋找相關的線索。功夫不負有心人,專家們終於在一本名為《酌中志》的古籍之內,找到了關於養心殿管道的隻言片語。此書為明太監劉若愚所著,在卷十七《大內規制紀略》中寫道:“右向東曰懋勤殿,先帝創造地炕於此,恆臨御之”;卷二十《飲食好尚紀略》有:“十月……是時夜已漸長,內臣始燒地炕”。

由此來看,養心殿下的管道的確就是地暖,但地暖真的只有水暖一種嗎?其實並不盡然,在另一本書中,專家們再次發現了一些相關的線索。據清末民初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記載:“每年十一月初一日,宮中開始燒暖坑,設圍爐,舊謂之開爐節”。也就是說,當時宮廷內已經開始使用火爐取暖,而所謂的暖坑,其實就類似於現代東北地區冬天普遍搭建的火炕。

有人說紫禁城養心殿地下有水暖,其實這是誤解,專家揭開了謎團

火炕的工作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火焰及火煙的熱量,推動熱氣在炕坑中四處遊走,繼而從煙囪中排出,而在煙火遊走之時,就會放出大量的熱,從而溫暖火炕。明清時紫禁城採取的地暖,也為燒火供暖,俗稱“火地”或“暖地”。火地的具體設計結構,是由位於窗戶外面的地下操作口、窗戶裡面的地下爐腔、室內陸面磚下面火道組成的,一旦在灶口生起火來,其取暖效果絕對不亞於農村火炕。而那些所謂的“水管子”,其實就是地炕燒木炭時候,專門用於排煙的煙囪。

有人說紫禁城養心殿地下有水暖,其實這是誤解,專家揭開了謎團

換句話說,按照北方農村火炕的設計結構來看,火炕的煙囪,其實就相當於養心殿下被發現的管子,只是此類“煙囪”與普通建築立在屋頂之上的煙囪不同,它位於室內陸面以下,巧妙地透過室外臺基將煙霧排出,既不影響建築整體外觀,又能起到良好的排煙效果,汲取熱量的效率也更高。

有人說紫禁城養心殿地下有水暖,其實這是誤解,專家揭開了謎團

最後還要提一點,就是明清時期的宮廷,會使用一種專門的火炭——紅蘿炭,其燃燒值極高,而且還不會產生濃烈的白煙,是火炭中的極品。

古人的智慧永遠不能被小覷,縱然現代科技已經完全超越了古代,可在人類成長髮展的道路上,任何環節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參考資料:《古董故事》 李偉峰著 河北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