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老照片 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龍門石窟1973年!

菜單

老照片 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龍門石窟1973年!

老照片 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龍門石窟1973年!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

老照片 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龍門石窟1973年!

根據《魏書》記載,龍門石窟開鑿於雲岡石窟之後。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

老照片 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龍門石窟1973年!

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這一時期北魏統一北方,外來的宗教佛教成為思想統治的精神支柱。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將國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遷於洛陽。

老照片 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龍門石窟1973年!

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遷都洛陽的前幾年。此後在東魏與西魏、北齊與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復和續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開鑿活動規模最大,長達150年之久。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唐代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右。

老照片 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龍門石窟1973年!

龍門石窟自建造以來受到的人為的盜鑿破壞十分嚴重。清末和民國初年的遊記史料記載了當時石窟造像被盜嚴重。此外,民國政府為從南京遷都洛陽,修建龍門西山下道路時也炸燬了大量的山麓佛龕。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龍門石窟造像受到了瘋狂的盜鑿,許多頭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國的文物商人收購。

老照片 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龍門石窟1973年!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此窟建開鑿於唐高宗初,鹹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則天贊助脂粉錢兩萬貫,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畢,長寬各30餘米,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老照片 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龍門石窟1973年!

潛溪寺是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它高、寬各九米多,進深近七米,大約建於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頂藻井為一朵淺刻大蓮花。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臺上,面頤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

老照片 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龍門石窟1973年!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代表性的洞窟。賓陽三洞開鑿於北魏時期,是北魏的宣武帝為他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開工於公元500年,歷時24年,用工達80萬2366個,後因為發生宮廷政變以及主持人劉騰病故等原因,計劃中的三所洞窟僅完成了一所即賓陽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老照片 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龍門石窟1973年!

萬佛洞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後室結構,前室造二力士、二獅子,後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是龍門石窟造像組合最完整的洞窟。整個洞窟金碧輝煌,烘托出一種熱烈歡快、萬眾成佛的氣氛。——-【龍門石窟,1973年。攝影:哈里森·福爾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