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山東從"河"說起深耕沿黃資源 黃河文化旅遊帶"蓄勢待發"

菜單

山東從"河"說起深耕沿黃資源 黃河文化旅遊帶"蓄勢待發"

山東從"河"說起深耕沿黃資源 黃河文化旅遊帶"蓄勢待發"

中新網東營5月29日電 題:山東從“河”說起深耕沿黃資源 黃河文化旅遊帶“蓄勢待發”

作者 孫婷婷

“黃河入魯第一市”菏澤將廢舊礦坑打造成“網紅”旅遊勝地、濟南正在黃河沿岸謀劃面積798平方公里的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淄博高青縣著力把黃河第九道灣沉沙池區打造成綜合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當下,齊魯大地的沿黃9市在梳理黃河流域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將其與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運河文化、海洋文化等融合發展,提升“黃河入海”文化旅遊品牌,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區,助推形成黃河文化旅遊帶的“樣板”。

山東從"河"說起深耕沿黃資源 黃河文化旅遊帶"蓄勢待發"

鉅野縣以“封山轉型”為突破口,數萬棵綠化苗木在廢棄礦坑上開枝散葉,讓廢棄礦山變成綠水青山。孫婷婷 攝

黃河自菏澤市東明縣入魯,流經山東濟南、濟寧、淄博等9市25縣區,在東營市墾利區匯入渤海。記者近日跟隨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黃河文化和旅遊帶”媒體採風行,相繼走進菏澤、濟寧、淄博、東營等地,探尋各地深耕沿黃文化資源,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和做法。

“保護與開發並重”

黃河沿岸鋪就一幅美麗生態畫卷

地處淄博高青縣的黃河第九道灣——安瀾灣,其所處位置的南側,多年前曾是灌區引水沉沙池,由於常年引水,淤積沙土大量堆積,極易形成揚塵。高青縣文化和旅遊局旅遊發展中心主任孟慶吉介紹說,自2017年起,該縣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透過涵養水源提升水質,恢復溼地200萬平方米,形成綠化190萬平方米。如今的安瀾灣一帶,成群結隊的白鷺在天鵝湖溼地內嬉戲覓食,遊客在景區內或駐足觀景、或林中漫步、或花海騎行、或盪舟賞荷……

山東從"河"說起深耕沿黃資源 黃河文化旅遊帶"蓄勢待發"

濟寧市梁山縣打造黃河沿岸水滸文旅品牌。孫婷婷 攝

“提起對黃河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專案,沿線城市多以打造溼地景區為主,同質化現象嚴重。為此,我們在溼地的基礎上,引入了‘慢城’概念。”孟慶吉表示,該縣整合黃河、溼地、溫泉、鄉村、歷史等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打造高青黃河國際慢城專案。同時,景區建設了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漫修堂、風情慢島、黃河風情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等,注重文化元素植入,實現黃河文化的全方位融入。

山東從"河"說起深耕沿黃資源 黃河文化旅遊帶"蓄勢待發"

濟南市章丘區立足“山泉河湖城”,打造江北文旅名城。孫婷婷 攝

黃河在東營入海,位於入海口的黃河三角洲,每年吸引近600萬隻鳥類在此停靠。東營市旅遊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段濤介紹說,針對淡水溼地,保護區以水系連通為主,疏通黃河漫灘遺留溝汊,恢復溼地與黃河水的交流,恢復窪地,促進水系微迴圈,形成水系連通大迴圈,促進魚類等水生生物繁衍生息,保育原生植被,構建多樣化鳥類棲息地。

段濤表示,1530平方公里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野生動物達到1627種、野生植物393種,每年有以丹頂鶴、東方白鸛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為代表的600餘萬隻鳥類在這裡越冬、棲息和繁殖,有“鳥類國際機場”的美譽。

挖掘黃河時代價值

打造攜“河”發展樣板

山東從"河"說起深耕沿黃資源 黃河文化旅遊帶"蓄勢待發"

高青縣打造的黃河文化旅遊帶景觀。高青縣供圖

走進菏澤市鉅野縣白虎山天池風景區,一處處礦坑變身美麗天池,天池上方架起玻璃棧橋、過山車等,吸引無數遊客前來打卡。鉅野縣人民政府四級調研員馬德進介紹說,該縣曾處於黃泛區,因黃河多次改道形成的“大野澤”而得名,山石開採曾一度是該縣的支柱產業,也形成很多大小不一的礦坑。自2015年起,鉅野縣以“封山轉型”為突破口,融合山水、古村、人文等元素,打造了金山景區、青龍山旅遊度假區、白虎山天池風景區、前王莊石頭寨民俗文化區等旅遊板塊。

“黃河滋養了菏澤這方熱土,黃河文明孕育了以非遺為主要內容、以‘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武術之鄉’和‘民間藝術之鄉’為品牌的多彩菏澤文化。”菏澤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尹慧萍告訴記者,該市將以黃河大堤風景廊道和黃河故道綠色長廊為紐帶,挖掘沿黃河故道康養、民俗、農耕、生態等資源,發展以農業研學、農耕農事休閒、民俗文化體驗等為主的黃河風情文化旅遊產品體系,打造“黃河生態文化旅遊帶”和“黃河故道精品文化旅遊帶”兩條“金絲帶”。

與菏澤一樣,濟南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起步即衝刺”。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郅良表示,中國第二個起步區落地濟南,瞄準打造黃河流域“未來之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承擔著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使命,將在推動沿黃地區生態保護、黃河長久安瀾、高質量發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方面,發揮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

“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離不開歷史文化風貌的整體塑造與恢復。”郅良表示,該市將以濟南黃河大堤生態廊道為紐帶,發揮沿黃區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堅持區域聯動,串珠成鏈、連片成面,形成以沿黃文化旅遊廊道為主,與“山水聖人”中華文化樞軸共同搭建起濟南黃河文化旅遊發展支撐。

據瞭解,山東沿黃9市擁有泰山、“三孔”、齊長城、大運河4處世界文化遺產,不可移動文物近1。7萬處,國家級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1個(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省級33個,黃河非遺特色博物館(傳習所)151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82處,林地面積超過150萬公頃;A級景區622處,其中5A級景區4處、4A級景區105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3個(曲阜、章丘、齊河)、省級13個,黃河流域已成為該省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區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