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我的越秀山故事》徵文選登:難忘的回憶(蒙光勵)

菜單

《我的越秀山故事》徵文選登:難忘的回憶(蒙光勵)

《我的越秀山故事》徵文選登:

難忘的回憶

蒙光勵

《我的越秀山故事》徵文選登:難忘的回憶(蒙光勵)

越秀山是廣州人娛樂、鍛鍊和避暑的好地方。它是由多個石英岩的小山崗所組成的。南北長1160米,寬1000米,主峰高68米,山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景色美不勝收,自10世紀初,越秀山便是廣州的鎮城之山了。

在越秀山上有歌友們唱歌的,也有在體育場上踢足球的,集文娛、體育和休閒於一身,在節假日的越秀公園大門口,擺滿了各種鮮花,奼紫嫣紅,更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氣氛,自元代以來,就一直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

我在廣州度過了40多個春秋,去越秀山旅遊是我的首選。山上的景點很多,但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山上的鎮海樓。我對這幢樓情有獨鍾。常常在那裡流連忘返,浮思聯翩。

明末清初的著名詩人屈大均寫詩讚曰:“瑋麗雄偉,雖黃鶴樓、岳陽樓莫能過之。”他的讚美,並非誇張之辭!

越秀山的鎮海樓座落在越秀山峰的東側,俗稱五層樓。這幢樓名聞遐邇,樓閣31米,朱牆綠瓦,體型雄偉,巍峨壯觀。登樓眺望,有如銀帶一樣的珠江,素來享有“嶺南第一勝景”之美譽。鎮海樓自1954年起,便成為廣州市博物館的所在地,登上五層樓,不僅可以俯瞰羊城之美景,還可欣賞許多珍貴的文物,領略嶺南之風情,一舉而數得矣!

我是越秀山的常客。1965年我從暨南大學歷史學系畢業之後,分配到廣州部隊工作,後來轉業回廣州。我有一位大學同班同學鍾志,也和我一起分配到廣州部隊。他於1973年轉業回廣州交易會史志辦工作。同窗五載,分配到部隊之後,又同在一個連隊摸爬滾打一年,共同體驗戰士的生活。六年的交往,使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有時候我外出辦事,路過廣交會,常常去找他聊天。廣交會離越秀山很近,有時我們會一起到越秀山暢敘友情,在綠樹掩映的美景下,促膝談心。

1984

年9月5日,我們倆在越秀山的主峰“孫中山紀念碑”前徘徊,他問我:“你是研究廖仲愷何香凝的學者,你知道陳炯明下令其部屬葉舉炮轟觀音山總統府的故事嗎?”我還來不及回答,他接著說:“孫中山要北伐,統一全中國,而陳炯明則不同意,他要搞聯省自治,竟然搞兵變。1922年6月14日先在東莞市石龍囚禁廖仲愷,然後指令他的部屬葉舉指揮部隊於16日凌晨炮轟觀音山總統府。當時情況十分危急,孫夫人宋慶齡規勸孫中山:‘您趕快離開!中國可以沒有我,但不能沒有您!’隨後等孫中山離開之後,宋慶齡才在衛士的掩護下離開了。”他興趣甚濃,侃侃而談。我補充說:“是的,後來何香凝還到處尋找宋慶齡的下落,她衝破重重阻攔,併到永豐艦上拜謁孫中山。”他點了點頭,若有所思。接著,我又說:“廖仲愷在囚禁中,知道陳炯明叛變,十分激憤,他寫了一首詠鎮海樓的詞,憤怒譴責陳炯明的叛逆行徑,我還能背誦得出來呢!”他盯著驚奇的眼睛,半信半疑。於是,我向他高聲朗誦起來:“疊閣層欄倚晚風,山上煙籠,江上霞紅,興亡閱遍古今同,文只雕蟲,技只屠龍。莫問當年舊主公,昔日名隆,今日樓空,跳梁小鼠穴其中,盡夜潛蹤,夜靜穿墉。”他聽了我的背誦,嘖嘖稱讚:“廖先生這首詠鎮海樓的詞寫得實在太好了!”早在大學時代,鍾志就是一個古典詩詞的愛好者,他能夠熟練的背誦許多唐詩宋詞,他感慨萬千!

1986

年初有一天,我辦完公事後,漫步在越秀山的路上,遇見一位約50歲左右的男子,面孔很熟,我想了一會,這不就是我所在部隊的老團長嗎?於是,我走上前去輕聲問道:“請問您是張仲達團長嗎?”他望了望,也認出我來了,他高興地問道:“你是蒙光勵同志嗎?”我走上前去,雙手緊握,點頭稱是。然後,他帶我到他在越秀山上的“廣州人民防空辦公室”聊天。原來,他在參加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後,升任陸軍41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後來轉業到該辦公室當主任兼黨組書記。這個辦公室就設在越秀山上。在部隊時,他任41軍軍炮團團長時,我任該團12連的副指導員,他多次到們連蹲點,所以大家比較熟悉。我們交談了半個多小時,為了不影響他的工作,我匆匆向老首長告別。過了幾天,我約41軍軍炮團轉業到廣州的幾位戰友到越秀山上去拜訪他。他給我們講述許多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驚險的戰鬥故事。他講到在一次戰鬥中,越軍的炮彈落到他的指揮所附近,轟然爆炸,他差點喪命。他說,那時他已有4個兒子,最大的16歲,小的才剛剛2歲,如果他犧牲了,他的夫人就辛苦了,但是為了捍衛祖國的尊嚴,他帶領部隊英勇戰鬥,圓滿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聽了他的戰鬥故事,我們深受教育。

光陰荏苒,歲月流逝。30多年過去了,倆位戰友均已先後駕鶴西去。然而,在越秀山上“孫中山紀念碑”前同戰友的深情對話,那厚重的歷史底蘊,以及在山上與張仲達老團長的邂逅,聆聽他講述那驚心動魄的戰鬥故事,卻時常浮現於我的腦際,難以忘懷!

《我的越秀山故事》徵文選登:難忘的回憶(蒙光勵)

作者:蒙光勵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首任館長、副研究員。

專著《廖家兩代人》由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40多萬字。在《廣東社會科學》等學術刊物及《人民日報》等報刊上發表研究廖仲愷何香凝的論文或文章70多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及中國人民大學資料影印中心《中國現代史》全文轉載。

《我的越秀山故事》徵文選登:難忘的回憶(蒙光勵)

相關閱讀

【歡迎投稿】

附:《我的越秀山故事》融媒徵集啟事

越秀公園是廣州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以西漢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臺”而得名,是廣州歷史文脈起點和嶺南文化的集中代表,自元代以來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在越秀山上,有廣州城標“五羊石像”,有嶺南第一勝景“鎮海樓”,有廣州僅存的明代古城牆,有清代的四方炮臺,有民國的“中山紀念碑”,有著名的越秀山體育場等等。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厚重,是廣州歷代著名的重要旅遊勝地。為吸引更多的市民群眾參與越秀山歷史文化的深入挖掘與非遺保護,越秀公園特聯合廣東省文化學會、廣東廣播電視臺城市之聲、廣東廣播電視臺聲創融媒工作室、廣東粵語語言藝術團等單位共同開展“我的越秀山故事”融媒徵集活動,深入挖掘千年越秀山的魅力,展現大美羊城風采。

投稿方式

投稿作品應以電子郵件形式傳送至大賽徵稿郵箱:yxgyzw@126。com。郵件標題應註明“我的越秀山故事”字樣,投稿作品正文後應附作者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及職務、聯絡電話等資訊。

不方便使用電子郵箱的市民,也可將自己的作品寄送至:廣州市解放北路988號越秀公園廣州城市公園展覽館,請註明“我的越秀山故事”。

(詳情請搜尋相關征稿新聞)

《我的越秀山故事》徵文選登:難忘的回憶(蒙光勵)

釋出:何金德導演工作室(媒體矩陣)

責編:何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