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重慶智慧交通,讓山城出行更“巴適”

菜單

重慶智慧交通,讓山城出行更“巴適”

重慶市區在中梁山和銅鑼山之間,嘉陵江和長江流經的河谷、臺地、丘陵地帶。城市依山而建,道路高低不平,建築錯落有致,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山城”。

張之洞在詩中寫道:“名城危踞層巖上,鷹瞵鶚視雄三巴。”山即是城,城即是山。他所形容的就是山城重慶的美。

山城因山而美,但複雜的交通狀況,也為重慶的智慧交通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慶智慧交通的新願景

劉易斯·芒福德在《城市發展史》中認為,現代城市的基本特點是日益增強的交通導向性。交通的發達帶來社會邊界的重構、社會紐帶的轉移。

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是聯接城市的重要紐帶,也是為城市發展運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交通對生產要素的流動、城鎮體系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是城市興衰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同時,交通運輸也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作為我國西南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又是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重慶既是山城、又是江城,地理位置的因素也要求重慶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要把智慧交通提到一個很高的水平線。

今年初發布的《重慶市推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透過實施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基本建成“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幹線網、廣泛的基礎網”,基本建成國家綜合性鐵路樞紐、國家公路運輸樞紐、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基本實現“陸上交通成渝雙核1小時、市域2小時、毗鄰省會3小時、北上廣深6小時通達”,爭取在各個試點領域率先實現突破,形成一批能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全力為交通強國建設積累經驗、當好樣板。

主要承擔重慶市軌道、鐵路、公交、樞紐站場及其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開發和管理等任務的重慶城市交通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交通開投集團),也面臨著很多挑戰:

比如政府對大交通數字化提出更高要求;新技術、新趨勢帶來的業務模式變革;以及企業自身的數字化改進。

為此,重慶交通開投集團選擇與華為合作,從頂層規劃入手,加快重慶智慧交通的部署速度,並設立了:“新城市智慧交通,提供最佳出行服務”的新願景。

重慶智慧交通,讓山城出行更“巴適”

從頂層規劃入手,全面分解重慶大交通需求

儘管交通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但也需要先看到交通行業自身面臨的問題:

第一,交通行業自身缺乏數字化轉型經驗,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不足,缺乏清晰的戰略目標與實踐路徑,這需要有出色的技術“懂行人”與交通行業共同深入需求,邁向數字化轉型。

第二,交通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程度普遍不高。交通行業具有的高安全、重資產、專業化及移動性等特點,導致其在與5G、雲計算、大資料等數字技術融合發展過程中會面臨更多的挑戰,數字化程序落後於網際網路、金融、電信等行業。

第三,交通行業場景複雜,涵蓋陸海空三線所包含的人流和物流,成功過的經驗未必可以複用,如地鐵和輕軌的需求接近卻又不同,這對於綜合立體大交通的ICT能力是個重要的考量。

結合了交通行業數字化的痛點,以及重慶市大交通的現狀,華為首先從設計藍圖上,與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客戶一起劃定了目標:落實“以軌道為骨架,常規公交為網路,市域快線為紐帶,特色巴士、索道、出租為補充,慢行為延伸”的交通方式定位。

在技術邏輯上,華為也提出數字化轉型的完整方法論,運用7項新技術、6個工具實現集團1個數字化願景、2個目標、6大轉變,支撐數字化願景的實現。

而從實戰角度出發,任何技術和方案都應該基於場景的需求,華為基於重慶交通價值流識別出20個關鍵業務場景,併為其規劃出34個數字化解決方案構想,形成了對方法論的有力支撐,使其具備了足夠的落地可能。

華為一直認為,圍繞企業業務目標,在“戰略”和“實施”之間架起橋樑,是企業戰略執行的基礎。因此在華為設計的架構原則當中,既有數字化的總體原則,也有華為的實踐經驗,兩者結合形成了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的業務架構,以技術架構邏輯向上支撐了重慶的軌道、公交、樞紐等細分領域的系統演進。

當然數字化從不會一蹴而就,在這份宏大的設計藍圖中,也包含了重慶交通開投集團自身的數字化轉型目標,透過IT基礎設施先行,打造好“數字底座”,再與戰略伙伴深入合作,支撐核心業務走向數字化。

重慶智慧交通,讓山城出行更“巴適”

突破場景,“懂行”賦能重慶交通數字化

我們知道,交通行業數字化的複雜在於每一個場景都各具特色,場景之間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所以智慧交通的理念其實應該細分,比如智慧機場,智慧軌道,智慧公交等等。

而華為的優勢就在於理解場景,能夠透過數字技術的融合,解決具體場景裡的問題。

在重慶軌道交通領域,重慶是中國內地第九座、西部地區第一座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重慶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為343。29千米,位於中國內地第八名。2020年,重慶軌道交通年日均客運量229。4萬乘次,年客運量8。4億人次。

隨著重慶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也亟待數字化轉型來掌握準確的客流資料,改變行車計劃依賴人力的現狀,以及增加大客流突發被動響應的能力。

華為則提出圍繞客流,以人為本的行車管控與客流組織,透過行車組織最佳化、客流監察預測和客流管控與排程,提升城軌交通的執行效率,提高乘客的出行服務質量。有望幫助重慶軌道步入數字化發展的新階段。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位於重慶市郊東北方向21公里的渝北區,擁有三條跑道三座航站樓共73。7萬平方米,2020年旅客吞吐量3493。8萬人次,位列全國第四。“十三五”期間,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利用數字技術進行了區域性探索創新,但在業務數字化、數字化的採集與有效應用方面還有待提升。在傳統的機場資訊建設階段,“標準化程度低、服務效能化低、資料關聯度低、資料轉化率低”四低問題延緩了重慶機場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依託華為在交通行業及資訊化領域三十年的技術經驗,重慶機場集團聯合華為以“新架構、新標準、新體系”的“三新”為導向,結合華為智慧機場解決方案,啟動大資料智慧分析專案,旨在為重慶機場集團打造一個設計規範、功能完善、效能優良、安全可靠、擁有良好擴充套件性與可用性的“新架構”、“新體系”底座。

專案建成後,共計梳理出了24類旅客域指標、31類執行域指標和71個旅客標籤為各類智慧化應用提供高效的資料支撐;構建了重慶機場航班、執行及旅客資料動態IOC大屏,隨時掌握全盤動態趨勢,做到關鍵資訊一目瞭然;全新的Smart BI工具,極大地提升了業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在業務、資料、服務三方面同步改進,真正實現業務資料化、資料資產化、資產服務化、服務業務化,建立符合總體建設思路的技術、資料、服務、運營體系。

不同的場景化深入也是華為一直強調“懂行”的原因,華為基於30多年積累的ICT技術優勢和20多年深耕交通行業的豐富經驗,形成豐富的能力積澱,讓華為更好地服務於重慶智慧交通的建設,更好地服務於重慶市民出行體驗,讓交通出行更“巴適”。

更多精彩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盡在2021智博會華為展臺。秉承“懂行”之道,華為將持續在2021智博會上為參會來賓獻上數字化轉型的生動實踐。深耕產業鏈條佈局,深度融入重慶市大力實施以大資料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重慶傾力打造“智造重鎮”,加快建設“智慧名城”持續注入數字動能,共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