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這座甘肅小城,是史料記載中伏羲誕生的"成紀"

菜單

這座甘肅小城,是史料記載中伏羲誕生的"成紀"

這座甘肅小城,是史料記載中伏羲誕生的"成紀"

成紀文化城

原諒我的孤陋寡聞,來到平涼靜寧縣之前,在我的記憶中壓根就沒有這座甘肅小城的印跡。到了方知,此地為伏羲的誕生地,真得有些汗顏,連人文初祖的出生地都忘記了,用“太過遙遠”來敷衍自己,似乎也說不過去。好吧,既然來了,就該好好拜謁。

靜寧古稱成紀。相傳,華夏“人文初祖”伏羲孕一紀(十二年)而後成,故古人把伏羲誕生地稱為“成紀”。為了紀念伏羲聖德,靜寧人民自籌數千萬元,盡全民之力修建了這座成紀文化城。這中間還有個委屈的插曲,原先此城命名為伏羲文化城,後來不得不改為現在的名稱,這都是當今盛行的“名人故里之爭”惹的禍。

中華始祖之爭熱鬧非凡,黃帝、炎帝、女媧故里都是爭奪物件。而伏羲故里之爭的主要競爭者來自陝西、河南、甘肅、山東。這其中甘肅的天水與靜寧之爭,總不免讓人覺得有種“本乃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感覺。

讓我們把這個話題先放一放,隨講解員邊看邊聊。伏羲,中華上古人文始祖,三皇之一,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三皇”版本很多,大多數把伏羲列為三皇之首,但按時間順序應為:燧人、伏羲、神農。燧人鑽木取火,伏羲漁獵,神農嘗百草。這段時期稱為三皇時代,大約為公元前6727年至公元前3077年。

據後世考證,伏羲時期傳15代,大約1260年。也就是說,伏羲是15位羲皇的合體,世人把其功勳歸結到一人身上。伏羲作為當時部落的首領,自然居所也有變更,這就為後代伏羲故里之爭埋下了伏筆。據史料記載,伏羲生成紀,而史上成紀三遷其址。成紀始自靜寧,後自秦安再到天水……

位於靜寧縣治平鄉劉河村的成紀城遺址,現在還殘存部分城垣,出土了許多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類的彩陶罐、缽等。2006年,從李店鄉五方河村出土一件陶壺,器物肩部刻“成紀容三升”5字銘文,進一步佐證了靜寧就是古紀成所在地,古成紀遺址現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

伏羲的傳說很多。一日,伏羲在黃河邊上觀察河水流動,一匹龍馬從河底分水而出。龍馬揹負玉板,獻給伏羲。玉板上鐫刻有無字天書,又稱河圖,伏羲據此推演出“易”。河圖的出現給伏羲莫大的啟示,也開啟了中華文化爆炸式的發展。就像《道德經》中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樣,伏羲的八卦和易,成為中華文明的源頭,伏羲也因此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談到伏羲的傳奇,無論如何也繞不開伏羲女媧兄妹成婚的故事。當宇宙初開之時,女媧和伏羲兄妹避洪水而隱居於崑崙山,兩人商議為繁衍人類而結為夫妻,又覺得羞恥,於是決定用占卜的方式來決定,他們各自點起了篝火,發下大心願說:“上天如果不讓人類絕跡,要讓我兄妹二人結為夫妻,就讓兩堆火的煙合為一股吧。”話聲剛落,兩股濃雲糾纏到一起了,正是天意讓二人成為夫妻。

在靜寧縣城南25公里處,有一處名為仙人峽的地方,傳說這裡是伏羲與女媧生活繁衍之地。從高空俯瞰仙人峽,其山形與葫蘆河水構成了一幅男女交合圖……

神話傳說中伏羲和女媧兄妹相稱並結為夫婦。實際上,女媧的記載出現在比《楚帛書》更早的《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而且女媧的傳說有其獨立的體系。

聯絡人類歷史的發展猜想,女媧和伏羲可能分別為兩個時代或者兩個部落的首領。二人的結合,或許並沒有神話傳說的那麼美好,也許是伏羲氏部落以武力將女媧氏部落吞併。至於神話傳說,只是後人的美好願望罷了。

撥開上古傳說的神秘面紗,讓我們從人類社會進化史的角度來說說伏羲。根據歷史學家的推算和考古學家的論證,伏羲大約生活在距今7000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華夏大地上開始出現城市的雛形——聚邑。聚邑不僅是人口聚集區,也是財富的聚集區。

由於華夏文明沿河而建,聚邑開放式建設的現狀,對外擴張是不可逆轉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聚邑的建設、防禦以及財富的掠奪,男人比女人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聚邑的出現,加速了以血緣和氏族為紐帶的舊石器時代的瓦解,以女性為中心的母系社會,也隨之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裡。

伏羲作為一個父系氏族的首領,領導有方,運籌帷幄,不斷擴張,最終成為上古時期多個聚邑共同認可的君主,也逐步探索形成了治理國家的體系。

創造文字,結束結繩記事;廢除了“亂婚制”,制定新的嫁娶制度,實行男女對偶制,禁止近親結婚,要求男子向女子求婚必須用鹿皮做聘禮;制定官職,管理日益龐大的部落;製作琴瑟,讓人享受音律之美……這些都是伏羲在實踐中逐步制定並完善的。

伏羲的神聖之德和其卓越的領導才能,最終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定都在陳地,封禪泰山。伏羲作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發明創造者,作為各民族團結協作、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歷史象徵,對華夏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伏羲還是中國龍祖。《史記·補三皇本紀》雲:“庖犧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由於龍文化始於伏羲,故遠古的器物飾紋,以至漢代的帛畫和石刻畫像都把伏羲描繪成傳說中龍的樣子。不論是文字記載還是形象描畫,龍進入中華民族的生活是從伏羲開始的,所以說伏羲是中國的龍祖,中華民族也就成了龍的傳人。

聽完這娓娓動聽的講解,我們基本聽明白了:伏羲出生於成紀,後遷址秦安再到天水,逐步統一了華夏部落,定都在陳地,封禪泰山。創作八卦,用來解釋天地萬物的演變規律及人倫秩序,又造書契、制樂曲、正婚姻、教漁獵,結束人類結繩記事的矇昧時代,創始了以龍圖騰為氏族徽號,成為了各族共同尊奉的先祖。

陸游曾對伏羲開天作了這樣的評價:“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伏羲作為上古時代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一位創世紀的偉大人物,是龍的傳人和華夏共祖,各地建祠、廟祭祀伏羲,緬懷始祖是無可厚非的,個人以為要以史為證,弱化旅遊經濟的爭議,懷著一顆虔誠敬畏之心,來拜謁我們的人文先祖。再見,成紀文化城,我喜歡這無門票且很接地氣的成紀,也喜歡和我揮手告別的小女孩,她們是靜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