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乾隆在香山留下"鳳咮"刻石,專家經分析,破解了這兩個字的謎團

菜單

乾隆在香山留下"鳳咮"刻石,專家經分析,破解了這兩個字的謎團

香山位於北京海淀區,它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別院,因此也留下大量的歷史建築遺蹟。在香山中最多的遺蹟是乾隆石刻,不過主要都集中在勤政殿。專家們表示,乾隆的“鳳咮”刻石最有名氣,因為一開始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何意,後來經過研究才發現它的奧秘。究竟“鳳咮”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乾隆在香山留下"鳳咮"刻石,專家經分析,破解了這兩個字的謎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勤政殿在香山的東門,史料記載其修建於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是乾隆為在香山“辦公”而建,因此才取名為“勤政”,即“勤政務本,勤于思政”。勤政殿佔地面積約8千平方米,主要由正殿和南北配殿構成,以及一些景觀假山和流水。乾隆皇頗愛勤政殿,幾乎每年都要在此小住上幾日,尤其是秋季紅葉盛開的時候,乾隆還會攜文武百官在香山秋獵。乾隆皇帝駕崩之後,勤政殿也就一直被空閒了,直到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闖入香山,一把火將勤政殿燒得乾乾淨淨,最後只剩下了一點點宮殿的殿基。

乾隆在香山留下"鳳咮"刻石,專家經分析,破解了這兩個字的謎團

在本世紀初,北京市有關部門維護香山古建,於是在2002年勤政殿被重修復原,也算是再次煥發生機,一時間也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往遊覽參觀,一睹乾隆皇帝“辦公室”的模樣。在遊覽勤政殿的時候,很多市民還看到不少乾隆石刻也被修繕一新,並且還都塗上了紅色的油漆,不僅更好辨認,看起來也頗為喜慶。

據不完全統計,在香山上的石刻多達百處,有的是帝王留下的,有的是名人志士留下的,但其中最具歷史價值的還是帝王石刻,尤其以乾隆石刻為最佳,比如“森玉笏”石刻,還是如今的“二十八景之一”;還有“蔚秀”石刻,“垂雲”石刻和“留青”石刻等。透過這些石刻,不僅能看到乾隆皇帝的書法,還能感受到他對生活的情趣,也都表明了乾隆豁達的人生觀。在眾多的石刻中,最讓人們印象深刻的還是“鳳咮”。

乾隆在香山留下"鳳咮"刻石,專家經分析,破解了這兩個字的謎團

“鳳咮”石刻在勤政殿西南,刻在一塊方形的疊石外側,一般人們路過的時候抬眼就能看到。最有意思的是,在一開始很多人都看成“鳳味”,還總是在想鳳味是什麼意思。後來,專家們表示這是“鳳咮”,最後一個字的字音同“咒”,意思是鳥類的喙,因此“鳳咮”的意思是鳳凰的嘴喙。其實,單就字面意思來說這樣理解沒錯,但如果再深入去思考,為何是“鳳咮”呢?畢竟刻“鳳咮”的石頭也不太像鳳凰的嘴喙。

乾隆在香山留下"鳳咮"刻石,專家經分析,破解了這兩個字的謎團

再後來,有專家經過研究,發現“鳳咮”還有另一種解釋,即鳳咮硯。所謂“鳳咮硯”,是一種硯臺的名稱,北宋文學家蘇軾在《論文房四寶》有中記載:“熙寧中太原王頤以為硯,餘名曰鳳咮”,並且還將其譽為“龍尾珍品”。專家們經過研究,發現鳳咮硯由南劍石製作而成,而該石又主要產自於福建省南平市閩江沿岸,因為長期受到江水沖刷,於是石料都形如嘴喙,所以製成硯臺就得到了一個雅稱——鳳咮硯。

乾隆在香山留下"鳳咮"刻石,專家經分析,破解了這兩個字的謎團

乾隆皇帝喜好收藏,雖然鳳咮硯並非是歷史上的名硯,但是名稱高雅也頗受推崇,故此,在乾隆的收藏中也定然少不了一方鳳咮硯。專家們表示,刻有“鳳咮”的岩石如果從上往下看確實就像一塊硯臺,由此也證明了乾隆皇帝的“鳳咮”石刻就源於鳳咮硯,或許是當時乾隆皇帝剛剛獲得一方鳳咮硯,又看到眼前的岩石很像硯臺,於是就興致大發寫下了鳳咮刻在岩石上,最後還加上“乾隆宸翰”,表明了這是他的真跡。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不僅“治大國如烹小鮮”,並且還很會享受生活樂趣,因此他活到了89歲,成為中國封建帝王中壽命最長的皇帝。另外,乾隆還喜好收藏,為我們也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寶貝,此外他還特別喜歡題字,不管是書畫,還是山石,乾隆皇帝總想留點他的筆墨,因此人們說他是“題字狂魔”。其實,這樣的說法不對,畢竟乾隆是一國之君,他的題字都成了寶貝,現在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乾隆在香山留下"鳳咮"刻石,專家經分析,破解了這兩個字的謎團

現如今,乾隆皇帝早已成為了歷史,勤政殿雖然被毀,但也修繕一新,只有他的石刻亙古未變,比如“鳳咮”石刻也還是原來的模樣,如果您有時間也不妨去香山探尋石刻,或許還能體會到乾隆皇帝的生活之趣。

參考資料:

《香山石刻》作者:張渝麗,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