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有千年歷史的趙州橋,卻早已“消失”了,梁思成:失去了歷史底蘊

菜單

有千年歷史的趙州橋,卻早已“消失”了,梁思成:失去了歷史底蘊

有千年歷史的趙州橋,卻早已“消失”了,梁思成:失去了歷史底蘊

大家是否還記得初中語文課本里的那一篇《中國石拱橋》的文章,是否還記得課本上的一張“趙州橋”的老舊的照片?

這可能是大家第一次認識趙州橋,趙州橋始建於隋代,跨越13個世紀的歷史依然屹立在當今,如此當今儲存下來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但為什麼要說它在62年前消失了呢?

趙州橋的歷史

趙州橋,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南,是洨河之上的一座石拱橋,在古代時,趙縣的名字叫做趙州,趙州橋的名字就此得來。

在趙州,當地的百姓稱它為大石橋,為了區別城西門外的另一座橋(稱作小石橋)。大石橋始建於隋朝,後宋哲宗趙煦賜為將其正名,給大石橋取了個名字——安濟橋。

有千年歷史的趙州橋,卻早已“消失”了,梁思成:失去了歷史底蘊

趙州橋首創“敞肩拱”結構形式,是世界上橋樑史上的第一個拱形石橋,也是世界上存在世界跨度最長,儲存最完整的石拱橋,其建造工藝獨特,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據記載,建造它的人叫李春,是隋代的一位工匠。我們沒有辦法從歷史的記載裡找到這個人的詳細記載,他給後人留下的只有這一座趙州橋,但僅僅是這一座趙州橋,我們便能看出李春建造技藝的精湛。

李春在設計這座橋的時候,有別於之前一貫的橋身圓形設計,用了橢圓形,這種設計不僅僅減少了施工所用的材料,而且橋身的穩定性也大大加強。

在西方出現這種設計時,已經是600年之後了。正是這種設計的合理性,才保證了這座橋在後來的上千年間不斷修繕,使其儲存至今。

有千年歷史的趙州橋,卻早已“消失”了,梁思成:失去了歷史底蘊

建成後到宋代的趙州橋的幾次修繕

趙州橋能夠儲存到今日,是數百代人的成果,橋是供人們使用的,上千年的使用怎麼會不壞呢,於是,為橋修繕的工作就斷斷續續地持續了上千年。

趙州橋的第一次有記載的修繕,是在唐貞元八年(792年),

是根據李超然所著的《新修石橋記》裡的記載;此時,距趙州橋初建成已經有200多年了,此時的橋臺已經不像當初那樣堅固,若是在這種橋面上行走難免會出現危險,於是,當時的人們就加固了趙州橋的橋臺,使橋變得更加穩定。

第二次修繕是在宋治平三年(1066年),此時的趙州橋距建成已經經歷了大約400年的歲月,據《宋史》記載,當時的當地官員觀察到趙州橋出現了傾斜,狀況很不安全,於是對趙州橋進行了修繕。

有千年歷史的趙州橋,卻早已“消失”了,梁思成:失去了歷史底蘊

明清時期的趙州橋的幾次修繕

在明代,趙州橋一共有三次修繕的記錄。第一次是在明嘉靖四十到四十二年(1562—1563年),此時趙州橋已經將近900歲了,橋面已經破損嚴重,車輪已經把它碾壓的凹凸不平,為了能讓趙州橋繼續使用,官員召集人民花費兩年時間修復了橋面,使橋能夠正常通行。

第二次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這次修繕也是趙州橋的第五次修繕。此次修繕不僅又加固了一下橋身,而且還為橋面進行了精心的雕刻,把它打扮得更加精美。

第三次是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這次修繕並沒有過多的記載,我們只能得知趙州橋的路面又被車輪碾壓的凹凸不平了,於是,修補趙州橋的路面是這次修繕的主要任務。

清朝時只有一次修繕的記錄,是在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這是趙州橋的第七次修復記錄,也是古代中國的最後一次修復記錄,此時,趙州橋已經歷經了六個朝代,大約1100年的時光,這次的修繕,它應該又一次迴光返照,又一次被當時的人們喜愛。

有千年歷史的趙州橋,卻早已“消失”了,梁思成:失去了歷史底蘊

民國時期的趙州橋和愛護它的學者

梁啟超之子梁思成,是著名的中國古代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一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與保護,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之父。

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時,梁思成先生透過多年對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和對趙州橋的喜愛,寫成了《趙州大石橋即安濟橋》,用語言展示了他對趙州橋的愛。就在這本書寫成的當年,梁思成先生還像當時的國民政府提出了對趙州橋進行修繕的建議,但在當時的情境下,政府根本無暇這種時期,於是這份建議就被耽誤了。

趙州橋徹底“消失”了

新中國成立後,修繕趙州橋的方案終於被提上了日程。新中國總共派出四批專家組對趙州橋進行實地考察,並於1955年開始對趙州橋修繕,這是趙州橋第八次修繕,這次修繕歷時三年,於1958年完工,但這次修繕的結果,梁思成先生並不滿意。

有千年歷史的趙州橋,卻早已“消失”了,梁思成:失去了歷史底蘊

1963年時,梁思成先生對有關部門表達了自己的意見,這一次的修繕相當於將趙州橋完全翻新,雖說是保留的原來的樣子,但整個橋幾乎進行了全面的換新;梁思成先生認為這次修繕讓趙州橋失去了它應有的歷史底蘊。

有一個哲學問題叫做“忒修斯之船”,把一艘船的每一個部件都換成新的部件,那麼這艘船還是原來那艘船嗎?

先不管它是不是原來那艘船,至少他一定失去了原來的歲月的滄桑。雖然說它的實用性儲存下來了,但對於一個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歲月的趙州橋,那是它最具有價值的東西嗎?

既要重視又要注意方法

新中國很重視古代建築是,許多中國古代建築列入了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趙州橋也不例外,1961年3月4日,趙州橋被列為國家的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千年歷史的趙州橋,卻早已“消失”了,梁思成:失去了歷史底蘊

2010年,趙州橋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我們的語文課本上,也有著不少數量的有關古中國建築的文章。

即使如此,我們依然要在如何儲存中國古代建築上下功夫,古建築歷史久遠,若不及時修繕就會永遠沉睡在歷史長河中,中國和世界就少了一個見證歷史的機會。但若是修繕不當,中國古建築就會失去原有的姿態,變成僅僅是自欺欺人的“古代建築”。

我們在儲存中國古建築的時候,應當採取一些更有效的方法,就好比石窟藝術,當我們對佛像上色的時候,應當注意上色時用的材料,用不負責的現代油漆上色不僅僅是對石窟藝術的不尊重,更是對東晉以來中國佛教歷史的不尊重,即使是不對它們上色,保持被風雨、時間磨損的樣子,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佛像的氣勢。

有千年歷史的趙州橋,卻早已“消失”了,梁思成:失去了歷史底蘊

希望不會再有一個古代建築像趙州橋一樣讓梁思成先生一樣的古代中國建築愛好者感到悲傷,也希望在以後中國的古代建築能夠儲存原有的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