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廬山味道:名人與廬山——徹空與廬山黃龍寺

菜單

廬山味道:名人與廬山——徹空與廬山黃龍寺

在廬山天王峰和玉屏峰之間有一條寬大的峽谷,谷中林壑優美,溪流縱橫。尤其是位於山谷腹地的黃龍寺以及寺前的三寶樹,每天都會吸引不少遊人前來拜謁和觀賞。據《廬山志》記載:“寺因黃龍潭而得名。潭之為龍居,徹空大師訓之。後龍之種化群蛟復起為災,師又擊鐘伏之,而後建為黃龍寺。”其實這只是有關黃龍寺由來的一種已被人們神話了的說法。相傳,明萬曆年間,徹空大師雲遊至玉屏峰下,目睹這裡山勢環擁,叢林茂密,清潭飛瀑,風景幽邃,即心愛之,並有住下弘法之願。但當徹空大師看到山麓之中,千鹿成群,遊嬉其中,有礙建寺時,當即默唸祈禱“此間於我有緣,群鹿為徙。”次日,徹空再往探看,果如所願,不見鹿蹤,於是,釋徹空就地殊茅立寺。

廬山味道:名人與廬山——徹空與廬山黃龍寺

由於黃龍寺最初建在群鹿出沒的地方,又因為這裡山野空曠,寺名便稱為“鹿野禪林”,時任江西提學副使的王宗沐還題寫了寺額。沒過多久,徹空大師因為自己所承繼的是臨濟宗黃龍派,而且寺院又靠近黃龍潭而建,故改名為“黃龍寺”。當時,徹空大師非常注重對寺宇周圍林木的保護,告誡僧眾對山谷之中的一草一木都要精心保護,並制定了“山木不得折一枝,折之,必訟至枝長而後已”的寺規。

黃龍寺建成之初,名聲並不大,香火也不旺。因為在當時的廬山,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淨土宗,在廬山影響很大,還有廬山上的天池寺,也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的敕建而名聲鵲起。黃龍寺不管從規模還是影響都無法和廬山其他幾大寺院相提並論。就連徹空大師最初看重的幽靜環境,也由於香客的稀少,使得寺院變得更加清冷。然而,就在徹空大師心灰意冷的時候,黃龍寺卻迎來了它的興盛期。

廬山味道:名人與廬山——徹空與廬山黃龍寺

公元1586年,徹空大師離開廬山到金陵弘揚佛法,不想竟得到明神宗皇帝的母親慈聖太后的召見。原來慈聖太后信奉的也是黃龍宗,對徹空大師極為敬重。奉旨進宮的徹空大師不僅對慈聖太后進行講經說法,還把廬山寺院的情形和狀況也講了個大概,他對廬山上的黃龍寺自然講得非常詳盡。慈聖太后這才知道,原來廬嶽之巔還建有奉信黃龍宗的黃龍寺,並且與太祖敕建的天池寺遙遙相望,於是下詔,賜給黃龍寺水墨羅漢圖13幅,唐代銅質佛像一尊,經書600卷。由於慈聖太后的恩賜,使黃龍寺的名聲大震。一時內,晨鐘暮鼓,香火鼎盛,前來拜佛求經者絡繹不絕。正如清代詩人閔麟嗣在《黃龍寺》詩中描寫的那樣:“萬木亂參天,孤峰對鐵船。客因看畫至,地以伏龍傳。寶笈悲前代,蒲團坐小年。松花吹不定,半落講堂邊。”

廬山味道:名人與廬山——徹空與廬山黃龍寺

徹空大師為了紀念慈聖太后,還在黃龍寺旁的山頂上,修建了一座賜經亭。賜經亭與寺前的三寶樹,遙相呼應,見證著黃龍寺盛衰相續的變遷。三寶樹是兩棵柳杉和一棵銀杏,因為三棵樹錯落有致地分佈在黃龍寺的山門前,一直被視為廟堂之寶,故稱三寶樹。三寶樹相傳是廬山大林寺主持曇詵從西域引來廬山親手所植,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三寶樹身軀挺拔,凌空而立,樹高均達40多米,胸圍達6米。三棵樹的枝葉縱橫交錯,遠遠望去,就如一頂碩大的天然帳篷,覆蓋在遊人如織的黃龍峽谷之上。

廬山味道:名人與廬山——徹空與廬山黃龍寺

1926年,康有為慕名到黃龍寺遊玩,並應寺院住持的請求,欣然為黃龍寺題寫了匾額。民國時期,時任四川大學校長的程天放遊罷黃龍寺,即興記述了黃龍幽谷間這道美麗的文化景觀:“古剎清幽客喜過,千年寶樹態婆婆。降龍伏虎成陳跡,只剩山僧禮佛陀。”“寺前三株樹,一樹一菩提”。數百年來的文人題刻與吟詠,使得黃龍寺的香火中散發出不絕的墨香,不管從儒到禪,還是從建築到風景,都能使前來遊玩的人們產生一種神秘的體驗,達到一種頓悟的意境。

文:龔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