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走!去泉州看世遺!

菜單

走!去泉州看世遺!

7月25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透過審議,“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入列《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6個世界遺產專案。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由泉州22處代表性古蹟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它們是:九日山祈風石刻、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天后宮、真武廟、南外宗正司遺址、泉州府文廟、開元寺、老君巖造像、清淨寺、伊斯蘭教聖墓、草菴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窯址、德化窯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洛陽橋、安平橋、順濟橋遺址、江口碼頭、石湖碼頭、六勝塔、萬壽塔。這22處古蹟無不體現了東西方文化交融的鮮明特徵,其中就包括福建最著名的兩大寺院:開元寺和清淨寺。

泉州開元寺位於泉州西街的開元寺創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初名蓮花寺,唐玄宗二十六年(738),詔改為開元寺。歷代又多次修建。開元寺在閩南現存眾多木構古建築中年代最久、規模最大,在我國建築史上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其特點主要有兩個方面 :

走!去泉州看世遺!

1。 繼承傳統又不囿於傳統,大膽突破創新。開元寺既有濃郁的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韻味,又有鮮明的閩南建築風格。開元寺佔地約50畝,中軸線上的建築依次為紫雲屏、天王殿、拜院、大雄寶殿、甘露戒臺、藏經閣等,前殿後壇,左右通以長廊。寺內殿閣壇塔布局嚴整,主從有致。其宏偉的規模、非凡的氣勢、嚴整的佈局,皆得之於我國傳統建築之精髓。開元寺雖然主體為明代所建,但在閩南民風篤厚嗜古的特殊環境中,它蘊藏著醇厚的唐風宋韻。比如,南北朝時建佛殿總是前塔後殿,以塔為中心;唐代佛殿成為主體,殿側建塔,這成為通常做法,開元寺整體平面正是這一時期的典型。再如,根據宋代《營造法式》中對進深和椽架的規定,開元寺大雄寶殿的平面佈局顯然屬於宋遼時期的建築風格。但開元寺最吸引人的還是許多獨具匠心的創新。在佈局上,挨著拜庭東西兩側有兩條各長116米的長廊,共有石柱120根,拜庭和大雄寶殿被東西兩條長廊夾護著,好比脅生雙翼,使開元寺不因佔地廣闊而顯得孤荒單調,反使中軸線上的建築更加緊湊對稱,主體突出。在造型上,開元寺的大殿與一般在簷椽上加飛椽的做法不同,它的簷椽不加飛椽;大殿屋頂從兩個方向向上的正脊曲線選取方式,在中國建築中是絕無僅有的;大殿正脊兩端高高翹起成燕尾形,龍盤鳳棲,只只鴿子輕落脊上,這些巧奪天工的脊飾,正是閩南建築的代表。在用料上,大殿的建築設計應有100根柱子,但為了奉置佛像,採用了偷槽減柱的方法,所以雖號稱 “百柱殿”,實際上只有86根柱。在構架上,大殿的處理手法極其恰當地適應了建築平面和空間上的功能要求,穿鬥草架、平萁天花、等高鋪作及柱網的組合等,博採眾長,既產生了殿堂建築莊嚴壯觀的氣氛,又體現了廳堂建築結構穩定的優勢。

走!去泉州看世遺!

2。 將雕飾藝術與構造技術巧妙地融為一體。開元寺就是一個雕飾的藝術大觀園,其形式之多樣、技法之嫻熟、材料之豐富、內容之廣泛,是無與倫比的。這些雕飾絕不是遊離於建築之外的藝術,而是整個建築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藝術裝飾和實用功能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福建工匠的睿智。在寺中參觀,就等於在參觀一座精美的藝術館,處處令人目不暇接。天王殿屋脊正中有一座五層小寶塔,屋脊兩端的鴟尾處,有兩條騰躍的小龍朝向寶塔;寶塔下有一顆火焰寶珠浮在波浪上,兩旁有兩條大青龍直奔寶珠。屋脊的其餘部分綴滿了雞、象、獅、馬、博古、花卉等五彩繽紛的雕飾;簷柱上的斗拱雕紋繪彩,金翅鳥形的雀替振翼展翅;兩根大石柱上裝嵌著兩條滾龍形斗拱,每條龍的爪中都抓著一顆金光燦燦的明珠。月臺三邊的壁面束腰部分嵌著人面獅身青石浮雕72幅,有的鬣毛蓬鬆,有的髮結旋螺,有的雙耳垂肩,有的昂首齜牙,有的爪持蓮花,有的回頭顧盼,出神入化,風情萬千,這是宋元時期泉州港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的珍貴史蹟,是我國佛教建築中絕無僅有的雕飾。大雄寶殿後廊簷下正中兩根十六角形的青石柱共刻有24幅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卷草圖案,這些元朝遺留下來的儲存完好的印度教石刻珍品,即使今天在印度也難以看到。大殿樑柱上雕刻著24尊飛天樂伎,分成兩排,面面相對,是迦陵頻伽舞的一種隊形。“飛天”為人首鳥身的美麗女神,背生雙翼,手執樂器或供品,袒胸露臂,體態輕盈,雙臂平伸,長裙飄舉,頭上各戴美麗花冠,花冠恰好承托住建築物的樑架和斗拱,既是藝術裝飾,又是樑柱結構的重要部件,兩者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其構思之巧妙、手法之高超,為國內同期建築罕見。戒堂上的立柱斗拱和四面鋪作的桁梁之上,亦有24尊木雕的飛天樂伎,一個個身上飄帶飛舞、吹奏著具有閩南地方特色的各種樂器,從四面八方趨向中心,其除了有裝飾性和實用性外,還是研究泉州地方古典音樂珍貴的形象資料。西塔邊的麒麟壁也是罕見的壁雕藝術,中間一匹高2米、長4。8米的大麒麟在奮蹄向前之時回首顧盼,地上散落元寶、蓮花等吉慶祥瑞之物,兩塊壁面是用陶土燒製的,上有蜂猴 (封侯)、磬瓶 (清平 )等含有吉利意義的物類。壁的兩端是耳屏,右屏上是一肩扛掃帚的道童,表示除汙驅疫;左屏上是一個手執芭蕉葉的道童,表示迎喜納福。壁上的各種圖雕,是我國古代人民將美好願望與宗教信仰結合的一種表現。

走!去泉州看世遺!

走!去泉州看世遺!

泉州清淨寺位於泉州塗門街的伊斯蘭教寺院清淨寺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所清真寺。寺現有平面呈方形,佔地約2500平方米。這座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建立的古建築之所以成為我國建築史上的珍寶,除了年代古老外,還在於它以中世紀清真寺的建築風格為主,在許多建築部位上又帶有中國傳統建築的技藝。比如,其第一拱門頂部為穹形結構,用輝綠岩石刻拼砌成放射狀的圖案,象徵宇宙的無限威力;第二拱門用花崗岩石刻拼成如蜂巢網狀的小尖拱,層層疊疊,組成穹頂結構,象徵無上崇高;第三、四拱門之間的甬道上方罩著一個完整的磚砌的圓形拱狀頂蓋。門樓整條甬道的東西兩壁上還凹砌六座尖弓狀頂蓋的壁龕。這種形式的寺門樓,基本保持著1310年或1350年重修時的中世紀清真寺的建築風格。但這三層穹隆頂的設計和砌築方法,則是中國傳統的狀如井榦形的天花板“藻井 ”的變異。這種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的 “藻井”為方形、多邊形的凹面,上有各種花紋、雕刻和彩繪。該寺上層穹隆頂每一塊彎弧形石刻都是預先精工細雕使成為左右長、上下短的凹彎形,然後砌上去,依次向上遞減,直至合尖處的垂蓮為止。第二層的穹隆僅用三段白花崗石石板,琢成半圓形,上飾以龜紋圖案,其下則另砌以墊石。這是我國木構建築的傳統形式。其他如石料的雕琢、雕刻的風格等,也與中國傳統方式有著密切關係。清淨寺的禮拜大殿呈長方形,南北長於東西,禮拜殿的平面遠較佛教殿堂靈活多變。這種“寬敞型大殿”的建築格局,實為公元10世紀以前阿拉伯穆斯林禮拜大殿的流行模式。

走!去泉州看世遺!

走!去泉州看世遺!

推薦閱讀

走!去泉州看世遺!

《閩文化通論》

走!去泉州看世遺!

《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