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投資超4000萬元!澄海這些地方變的越來越美了!

菜單

投資超4000萬元!澄海這些地方變的越來越美了!

位於汕頭澄海區東里鎮,新興街長百米。街上古舊的棧房,沐浴在牛年的春風裡,多年來,保留著不少先民出海的回憶。

在新春來臨之際,這片被稱為“呼吸著的歷史”的古港,又一次展新顏。古港廣場的一側,文化長廊用精美嵌瓷和五行厝角佈置,夜晚燈火通明,歷史在長廊展示,遊客可賞玩可休息;本是舊時貨倉和航標兩用,供船工休息,永定樓如今將變身“僑批紀念館”;連線古港河片區與樟林“八街六社”上引下連中轉站,連理樹文化廣場晚上燈火通明……

投資超4000萬元!澄海這些地方變的越來越美了!

僑厝洋樓林立有價值的祠堂達28處

在1886年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上,曾出現過“樟林”字樣。而當年,只要寫上“中國樟林”,郵件就可以寄達。汕頭市東里鎮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歷史在樟林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樣一座因“樟樹成林”而聞名的古港,在聚落形態上,經歷了從幾個小山村,到一個寨子,到八街六社,到十八個裡的演變。

從專家勘察的情況來看,樟林儲存著有價值的祠堂28處,傳統民居49處,更留存了不少僑厝洋樓,例如西塘、哲謀廣居書齋、南盛裡、連洲別墅等。這得益於,清末明初,大量潮人往海外謀生。

據不完全統計,從樟林古港乘坐紅頭船到泰國的潮人有150萬人之多,佔潮汕早期下南洋六成以上。

如何進行保護,多年來樟林古港走過了一條漫長的路。

曾經,古港河旁亂搭亂建,綿延的水路因為造田修路蓋樓,只剩下一小段;曾經,南盛裡,不少窗琉璃剝落,木樑坍塌,而新興街的棧房也難逃歲月風吹日曬的侵蝕;不僅外部被吞噬,古港內部也改變了格局。眾多專家學者齊聲呼籲:“古港需要修繕!”

樟林古港環境綜合整治和保育活化工作,從2007年開始推進, 2008年,東里鎮投入1000多萬元對古港河逐步展開水體環境整治。2017年,企業捐資3000萬元對樟林古港進行全面環境綜合整治。2018年,大型模擬景觀紅頭船。2019年,南粵古驛道—樟林古港示範段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啟動。

近日,東里鎮委託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澄海區東里鎮鄉村振興示範片總體規劃設計》已經完成,準備打造以紅頭船精神為特色,以海絲文化為主題,走出歷史文化名鎮發展路徑。

投資超4000萬元!澄海這些地方變的越來越美了!

樟林儲存著有價值的祠堂28處。

修繕僑批館以講好紅頭船故事

國學大師饒宗頤曾表示,樟林古港的新興街是潮人漂洋過海出國謀生的歷史見證,是海內外潮人的寶貴歷史資源。

在省社科院研究員莊偉生看來,樟林古港歷史文化價值高,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是留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自信重塑,重在文化生態的重構。特別中央重視考古學課發展,未來對古港活化和重生,保護開發帶來了機遇。古港應該搶抓機遇,提升旅遊資源品質,成為滿足百姓生活需要的重要載體。

永定樓就位於新興街,融貨倉和航標兩用,供舊時船工、水手休閒。“在樟林古港繁盛時期,永定樓每天車水馬龍,晚上燈火通明,樓上掛著紅色的航燈,紅頭船進入南澳海面即可見到。”多年研究樟林歷史學者陳澄波說。

僑批研究專家張美生告訴記者,“如今,永定樓已經進行修繕,準備打造成僑批博物館,此舉是對先僑出海謀生的紅頭船精神的傳承。”

“從去年10月開始,採取維護、清理、整治等措施,在保持建築本體原真性的基礎上,透過粉刷牆面,對書齋原有建築色彩的復原,利用鄉土植物進行外牆遮擋等,對祠堂進行了修繕。今年,起鳳陳公祠將申報市級不可移動文物。”華南師範大學教師陳椰博士說。

投資超4000萬元!澄海這些地方變的越來越美了!

張美生還告訴記者,目前華僑博物館正準備重修,希望能有更多華僑文化的實物展出,讓參觀者對紅頭船歷史有更加直觀的瞭解。“僑批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是華僑出外謀生後,將所賺錢財寄回家鄉的一方故事,寫就了千萬老百姓的家長裡短。”

也有不少專業人士認為,由於樟林滄海桑田的變化,很多遊客來了古港不知道古碼頭等在哪,缺乏一個能夠為遊客重塑乘坐紅頭船下南洋的場景。

對此,張美生就指出,希望能利用科技手段,再現當時的場景。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認同,“應該在古港廣場開闢一片地方,進行3D動畫展示,講好樟林紅頭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