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葉甸古蹟】古海陵倉遺址

菜單

【葉甸古蹟】古海陵倉遺址

古海陵倉遺址古海陵倉遺址位於姜堰市葉甸鄉倉場村中央。《漢書》載:“吳有海陵之倉,倉為吳王濞所建。”唐代駱賓王在討武檄中說:“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一時海陵倉名揚四海。1988年春,泰縣人民政府在此立碑,以志其勝。

X

古老而神秘的海陵倉文物考古人員經過對倉場現有建築物的調查和考察後認為,這裡除了少量具有明清風格的古民居以外,幾乎全是現代建築的房屋。這樣,位居村中的祖師殿,就顯得極為奇特了。儘管其外表與當地房屋相同,但內部構造與之大相徑庭,不僅在裡下河一帶為絕無僅有,就是在蘇北揚、泰、通、鹽地區範圍內亦很是罕見。江蘇省古建築專家戚德耀先生,從祖師殿平面、結構、用材、做法等方面鑑定,認為該建築已具有明代建築的諸多特徵,不少地方留有元末時期的建築風格。葉甸倉場南靠泰州城,從泰州沿滷汀河北行十餘公里,就能很快到達倉場。倉場屬瀉河沉積平原,周圍河流縱橫,土地肥沃,盛產稻米,又是裡下河地區地勢較為高敞的地方。從倉場埋在地下填河的許多稻殼分析,專家認為當年張士誠部在這裡囤積、加工軍糧,是可以相信的。雖然一時無法弄清倉場祖師殿建築的來龍去脈,但祖師殿的建築年代是在元末張士誠部礱糧的那個時候。因為明代開國以後,在朱元璋政權的控制下,對與其爭奪天下的張士誠的老家泰州,採取了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打擊措施。就整個泰州地區而言,我們已找不到一處明代中期以前的民居建築

。而現存為數較多的泰州明代後期民居,就其建築的特色和風格都沒有能像倉場祖師殿這麼多地保留元以前建築的內涵。換言之,位於泰州北鄉偏僻水鄉之中的倉場,除了在元末張士誠礱糧時有可能建一座帶有元和元以前特徵的祖師殿外,進入明朝以後是不可能建造帶有明初或元以前風格的建築的。在泰州地方誌裡很少看到明清以後有關倉場的記載,也證明了元末之後的倉場,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張士誠自公元1353年在泰州白駒場起義,至1367年對朱元璋說完“天日照爾不照我”後自縊而亡,凡14年。600多年過去,泰州有關張起義的文物史料存世甚少,俞垛倉場祖師殿的發現,為研究元末泰州張士誠起義,特別是他在倉場屯糧礱谷,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從建築的角度看,祖師殿又是一座具元末明初風格的優秀古建築,堪稱文物精華。如今,仰望倉場祖師殿這座歷經風霜無數,依然骨架堅固的古代建築,追溯風雲激盪的張士誠起義,讓人感慨萬千,不僅是因為倉場礱谷的歷史又有了新的物證,而且在塵封的祖師殿裡發現了一篇元末張士誠起義的好文章。 ( 2006-7-21 泰州日報 )古海陵倉遺址紀念碑1988年春,原泰縣人民政府在倉場立“古海陵倉遺址”橫置石碑1座,以作紀念,碑為白色大理石制,高0。34米,長1。5米,隸書陰刻,磚砌碑座。碑文如下:泰縣,古臨海,夏商揚州,春秋吳,戰國屬楚,稱海陽。秦屬東海郡。漢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縣。邑中盛產稻穀。《漢書》載:“吳有海陵之倉,倉為吳王劉濞所建。”西晉左思《吳都賦》雲:“酈海陵之倉,則紅粟之流衍。”唐駱賓王贊曰:“海陵紅粟,倉儲之積糜窮。”元張士誠起兵,亦曾以此屯糧碾米之所。《民國泰縣誌稿》載:“海陵倉,一名大倉,在坂倫正南倉場莊。”夫,喜看今日倉場,壠畝歡歌,稻穀豐盈,貢獻之巨,絕非舊時可比矣,實邑之勝也。是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