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木蘭詩》教學節錄分析

菜單

《木蘭詩》教學節錄分析

教材分析

《木蘭詩》是新課標七年級語文(下)第二單元的一篇樂府詩,這首詩一直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因為它有著獨到的人文藝術價值,詩歌內容對於現在的許多成年人來說,耳熟能詳。《木蘭詩》成功地塑造了木蘭這個不朽的藝術形象,木蘭是一個閨中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巾幗英雄,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代父從軍,女扮男裝,馳騁沙場十多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之後,又謝絕官職,返回家園,表現了淳樸與高潔的情操。她愛親人,也愛祖國,把對親人和對祖國的愛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剛毅和淳樸的優秀品質。

學生分析

目前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對於祖國的概念大多侷限在淺層中,對於“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選擇”這樣的理念一般不理解,甚至還持懷疑態度;對於戰爭的理解也侷限在電影電視的浪漫描寫中。對於木蘭,更是知之甚少,一般只知道有個木蘭這樣一個人,多數並不瞭解這首詩歌的內容。

鑑於上述情況,對於“祖國”、“戰爭”的理解便是一個難點,還有對於當時的時代背景不大瞭解,又成為理解的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還有他們第一次接觸樂府詩,至於編排到本冊書中的意義,更是需要老師的指導。

第二課時實錄(節選)

師:好處是使詩歌語言整齊,節奏鮮明,運用貼切生動的修辭方法,塑造了一個生動感人的英雄形象,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神韻所在。因此這首詩一直作為我們的語文教材,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問題探究一)

師:我在讀這首詩時遇到一個問題,作為保家衛國的巾幗英雄,木蘭是光明正大的,為什麼要隱瞞性別?請同學們仔細讀書,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另外,你們在讀書中有哪些問題不明白也可以提出來,同學們一道幫助他解決。(馬上有同學舉手)

生:這是因為那個社會男尊女卑的原因,認為男人勇敢,女人怯懦,因此即使木蘭十分勇敢,也必須扮成男的。

師:有道理。(板書:男尊女卑。又有一些同學舉手)

生:我認為從書中“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上看,當時要木蘭的父親去征戰,父親年邁,木蘭勇敢替父親出征,只能冒名頂替。

師:這個同學能夠結合書中內容來談,很好。

生:在古代,我國是重男輕女的,在這種緊急時刻,只能讓男子出征,因此木蘭要化裝成男的。(教師板書:重男輕女。一男生急不可待舉手)

生:在古代,女性都是受壓迫的,地位很低,另外有男主外,女主內的習慣,因此只能扮成男的。(板書:受壓迫,地位低)

師:(語重心長地)是啊,在中國的確是婦女的地位低。我到過鄒城的孟廟,從我們熟悉的“孟母擇鄰教子”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孟母為孟子的成才費盡心思,但是孟廟中,早就去世的孟子父親的廟規模宏大,內有孟子父親的塑像,而孟母的廟在其後面,矮小,簡陋,只有一個不起眼的牌位,因為她是個女的。(教師板書“歧視”教室靜然,又有舉手)

生:木蘭女扮男裝是怕別人嘲笑,不讓她去。(眾笑。)

師:也有一定道理。打仗讓女人走開,是不是對女性的關愛?生異口同聲地說:“不是!”看來只有今天的中國在各方面是尊重和愛護婦女的。男同學在學習生活中要關愛女同學。還有嗎?(一生舉手)

生:我有一個問題,男女其實性別差異很大,為什麼木蘭打了十幾年的仗,沒有人發現木蘭是個女兒身吶?

生:我也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木蘭不去做官,這不白打了那麼些年嗎?

(問題探究二)

師:這兩個問題提得十分好。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誰來回答?(下邊有小聲議論,幾個同學紛紛舉手)

生:打仗是艱苦的,戰鬥是激烈的,從“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以看出戰鬥頻繁,沒有時間顧及這類生活小事。

生:“寒光照鐵衣”這個句子看出出征的將士都是穿著鐵甲衣,那種鐵甲衣都很肥大,很多電影中都是,這就掩蓋了木蘭的女性特徵,因此就很難發現。

生:木蘭是騎馬的兵,因為她在準備征戰用品的時候先去買的馬,在馬上很容易掩蓋她的女性特徵。

師:看來大家都能夠認真讀書,並積極思考,這幾個同學說的都有道理。來,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好嗎?

生:木蘭怕做官,因為她只會打仗。

生:木蘭害怕被皇帝知道,那樣她就犯了欺君之罪,弄不好就得殺頭,因此木蘭“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就是要快點回家,逃離是非之地。

生:我認為木蘭十分思念家人,不願再裝下去了,從“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看出,木蘭十分高興,表現出木蘭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

師:大家說的都有道理,木蘭是熱愛生活的,但更重要的一條是怕犯“欺君之罪”,因此她寧願拋棄高官,回到故里去過她的平民生活,她這種淡泊名利的思想值得我們思考,因為這是一種幸福,但這種幸福不是一種簡單的概念,而是一種人生的取捨,她放棄了高官厚祿,回到平民中,她在享受著平凡的人的幸福。當然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各個角度去理解,但有一點就是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再大的困難留給自己克服,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木蘭的可貴品質,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個人的選擇,保家衛國,義不容辭,這種犧牲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源遠流長,千古流傳,繁衍生息的精神支柱,值得我們後人發揚光大。

(問題探究三)

師:然而歷史上不獨有這一個巾幗英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讓我們仰慕,你還能再舉出一些中外歷史上巾幗英雄的例子嗎?

生(紛紛說):居里夫人終生追求對於科學的探究,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劉胡蘭面對屠刀無所畏懼;穆桂英、佘老太君等楊家女將;王昭君出塞;秋瑾為了推翻清朝政府而犧牲;英國的撒切爾夫人;……

師:看來性別不是成功的障礙,只要有自信,就能為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戰爭是殘酷的,木蘭能夠活著回來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十分不容易。

6。問題探究四(4`)

師:古代描寫戰爭的詩歌有很多,有很多同學找來了打在軟盤上,可以今天因為學校有重要的事情佔用了微機室,所以有那位同學能給大家背誦一下描寫戰爭的詩?

生:背誦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一生又舉手,老師讓他發言,他說:這首詩描寫的地點是錯誤的,不應該算數。)

師:很好,看出這個同學平時善於讀書,並且能夠在關鍵時候用得上,希望大家向他學習。還有誰能背誦?

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這兩個同學真不簡單,能夠按內容要求來背誦,我們要在平時多積累,才能運用自如。

(問題探究五)

師:我們現在也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內安靜的讀書,真是一種幸福,然而我們平時並不在乎,覺得這很平常,可是世界並不太平,現在的伊拉克就面臨戰爭的威脅,你怎樣看待目前伊拉克的局勢?

(一言既出,同學們立即躍躍欲試,紛紛舉手)

生:現在發動戰爭的是美國現任總統布什,他是子承父業,90年老布什就是打海灣戰爭的總統,現在小布什是在繼承他老子的想法。

生:伊拉克是世界上的大富翁,他們國家的人均收入是在世界前列,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打下伊拉克可以滿足美國的需要,可以不開採自己國家的石油。

生:伊拉克的威脅是薩達姆總統自找的,他如果90年(實際為89年)不入侵科威特,他就不會招致世界聯合國(概念有重複的地方)對他進行制裁,2001年美國遭遇“9。11”後,美國就在到處找茬,先是打了阿富汗,但沒有找到本拉登,於是這次就找到了薩達姆的頭上。

師:剛才這三個同學的分析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大家想一想,戰爭給誰帶來的災難最大?

生:(紛紛說)人民,老百姓。

師:是啊,每次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是最為痛苦的,每個愛好和平的人都在為和平祈禱,希望目前已十分貧困的伊拉克人民遠離戰爭,然而從目前的形勢上看,美英會就此罷手嗎?為什麼?

生:不能,因為美國和英國的軍事實力非常強大,現在已經開到紅海,地中海的航空母艦都已經準備好了,他們怎麼肯輕易罷手呢?

師:從這件事上,我們應該吸取怎樣的教訓?

生:美國仗勢欺人,落後就要捱打,我們必須使中國強大起來,那樣才不至於捱打。

師:說的太精彩了。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詩歌中涉及到的修辭方法,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國家的強大才能讓人民安居樂業,但是一旦國家有難,每個人都應當義不容辭的挺身而出,這樣才能保衛我們的和平生活,木蘭是一個古代的巾幗英雄,保家衛國,英勇堅毅,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教學反思

一、語文新課改三個緯度的落實:

知識與能力:瞭解了樂府詩的基本內容,學習了詩歌語言特色,提高了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過程與方法:兩節課中始終貫穿了學生是主體的原則,讓同學們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各抒己見,充分發揮了學生動腦動手能力,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只是起到引導,點評,點撥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討論讓學生感悟到“個人與祖國”之間的關係,明確個人與國家的聯絡,從而樹立為了祖國的強大與富強而學習的目標。

二、語文新課改中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的落實:

關注人生:一個人的成長要在“國家”“集體”的環境中不斷成長,樹立美好的人生態度,懂得個人的人生目標是以國家的繁榮為前提的。

關注社會:懂得“強大”與“弱小”之間的關係,明確古今中外民族之間,國家之間的矛盾衝突的解決方法。把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做到“讀手中書,觀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