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滿族民俗:冬包豆包講鬼怪

菜單

滿族民俗:冬包豆包講鬼怪

滿族民俗:冬包豆包講鬼怪

作者孫樹發? 方誌吉林

選自《長白山民俗百怪》

粘豆包,是一種源於滿族人的食品,滿族人喜歡有粘性的食品,因為粘性食品食用量小而且又非常耐餓,有利於在寒冷的天氣裡,長時間地進行戶外活動,所以滿族人十分喜歡。漢族人受到啟發也漸漸地喜歡上了食用粘豆包。

滿族民俗:冬包豆包講鬼怪

在東北的民間,每年時間一進入臘月,當老北風呼嘯著,在大地颳得正起勁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籌備包粘豆包了。

東北的黑土地盛產黃米,黃米又分為大黃米(糜子)、小黃米(粘穀子)。用黃米包出了的豆包,又好吃,又筋道,是東北各族人民都喜愛的食品。

粘豆包的做法是,先把大黃米或小黃米用水泡上半天或一天,然後淘淨沙子,這叫淘米,之後晾曬個大半乾,上磨或碾子磨成粉。再用冷水和麵,像做白麵饅頭那樣,讓其自然發酵,待發出酸味,開始用手揉麵。接下來是做陷,把紅小豆或大芸豆粒放在鍋裡煮熟,搗成豆沙狀,再放入白糖,用手攥成核桃大小的陷團備用。

第三步是用揉好的黃米麵把攥成團的豆沙陷包入裡面,團成豆包狀,最後放入用波羅葉子(柞樹葉子)、蘇子葉做屜布子的籠屜裡,上鍋蒸上個二十分鐘或半個小時,即可出鍋食用了。

粘豆包有多種吃法,可以直接蘸白糖吃,也可以拍成圓餅用油煎著吃,再複雜一點,可滾上一些炒熟的黃豆麵吃,這又增加了一種糊香的豆味,這這種吃法還有一個不雅的名字,叫做——“驢打滾”。

滿族民俗:冬包豆包講鬼怪

粘豆包好吃,但最有趣的還要數包豆包的那些夜晚了,包豆包要一個一個地用手捏,這是個累活,動作也單調乏味, 易使人寂寞。為了打發包豆包的漫漫長夜,大戶人家往往還要請一個會講故事的老奶奶來,專門給包豆包的大姑娘、小媳婦們講“瞎話”,防止大夥發 困打瞌睡。

屋裡的炕上,老奶奶的故事又多是“鬼怪”呀、“狐狸”呀、“老虎媽 子”呀什麼的,愛聽故事的姑娘、媳婦,特別是孩子們,往往是既想聽又害怕,越害怕越想聽。故事都是以狐精鬼怪的傳說為主,而且非常富有寓意,不少是影射當時社會的現狀的。故事的結尾一般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這樣,許多東北的民間故事不斷產生,而且故事的情節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越來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