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梯田旅遊,等一個火爆的機會

菜單

梯田旅遊,等一個火爆的機會

【品橙旅遊】中國山地旅遊資源豐富,梯田是其中一種。詩句“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形容的正是梯田景觀,現代則有“鏡子階梯”“春如銀帶夏如綠波”等句子出現。

現在,梯田旅遊正作為細分的山地旅遊產品受到關注,但由於地理位置和地貌地形,梯田資源與諸多因素更具關聯性,開發好梯田旅遊需要多方面做文章。

梯田旅遊,等一個火爆的機會

安靜中發展的梯田旅遊

梯田是“依山傍水”的產物,依地勢和水流變化,田埂蜿蜒曲折,地塊兒層層疊疊,具有較強的自然環境感;另有一些梯田所處緯度較低、海拔較高,雨量充沛,梯田周邊雲霧蒸騰,讓遊客居高臨下,彷彿進入仙境。因此,梯田觀賞性在觀光農業中出類拔萃。

在世界範圍內,梯田的分佈十分廣泛,由於地理位置、資源分配等原因,國內外梯田的特色與景觀各有千秋。

梯田旅遊,等一個火爆的機會

國外對梯田旅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菲律賓伊富高梯田和瑞士的拉沃梯田等幾個熱點地區。

菲律賓伊富高梯田有2000多年的開墾歷史,於1995年被UNESCO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由於梯田一直在退化,2001年被列入瀕危遺產名錄;拉沃梯田位於瑞士阿爾卑斯山南坡,開墾於12世紀中葉,是著名的葡萄產地和葡萄酒釀造基地,200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國內對梯田旅遊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但在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美國、法國的人類學家就已經開始對雲南元陽的哈尼村寨進行調查——渡部忠世在其所著《稻米之路》一書中,提出亞洲的栽培稻起源於印度的阿薩姆經緬甸、泰國北部到雲南的弧形地帶的“阿薩姆——雲南”假說,並指出哈尼族居住地有可能就是“稻作文化的發源地”。

哈尼梯田的歷史悠久,其鮮明的旅遊特色更是元陽縣影響力最大的旅遊產品之一。

1993年,中國西南邊疆民族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和紅河州民族研究所聯合舉辦多屆哈尼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底,首屆哈尼梯田大會上倡導梯田保護的《紅河宣言》被推出,哈尼梯田研究形成國際性的研究格局。之後,哈尼梯田於2013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19年,哈尼梯田遺產保護與旅遊減貧融合發展專案入選世界旅遊聯盟(WTA)《2019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

“發源地”看全國,梯田旅遊阻礙頗多

受歷史和地理環境因素影響,紅河南部社會發展的各項指標遠低於全國和全省水平,梯田旅遊對哈尼族和其他民族而言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全新產業,其運作方式、經營理念以及人流、物流、資訊流將加快紅河南部山區脫貧致富步伐,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

各級相關部門更推出大量相關政策,如針對哈尼梯田的缺水問題編制《紅河哈尼梯田核心區水資源調查報告》《紅河哈尼梯田核心區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紅河州農業局印發《紅河州哈尼梯田稻魚鴨生態種養模式實施方案》;元陽縣編制《元陽縣哈尼梯田紅米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年-2018年)》,總投資2。6億元實施發展優質梯田紅米產業,打造特色旅遊村,發展農家樂、農家客棧等旅遊服務產業等。

梯田是一種稀缺資源,作為旅遊資源被開發時,受到的制約因素和關聯方面較多,表現出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是激烈市場競爭的問題,舉例來說,儘管哈尼梯田名聲大噪,但中國境內梯田雖不十分常見但也具有一定數量,且梯田景觀大多大同小異,加之雲陽引以為傲的少數民族特色在雲南省內隨處可見,因此在同樣的人文地理景觀產品中打造出擁有自身特點產品是包括哈尼梯田在內的梯田旅遊產品必須考慮的問題。

其次是最重要的方面,即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由於山體滑坡、供水不足、灌溉系統脆弱等原因,導致梯田被荒廢,威脅到了梯田的可持續發展,這正是全世界梯田旅遊正面臨的嚴重問題。

巴厘島德格拉朗梯田享譽國內外,生態問題十分嚴重——在巴厘島,越來越多的別墅、酒店正在佔據農田,當地水資源嚴重缺乏,海水入侵、地面沉降、水質惡化等問題顯著存在,但使用群體和政府管理部門都沒有形成反饋體制並採取適當的反應措施。

國內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梯田十分注重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但較大的客流量帶來了使用水的數量提升,由此產生了人類生活用水和梯田的灌溉用水之間的衝突。

天氣時刻多變也會給梯田帶來不利影響。“雲和梯田近兩年氣候有些乾旱,這讓我們產生了危機意識,因此建造了一些蓄水池,但目前蓄水能力有限,到了冬春季節水量最少時,梯田灌溉等用水明顯不足,導致梯田景觀變差。景區配套的一些住宿餐飲甚至在節假日旺季出現用水荒,大型的水庫建設勢在必行。”雲和梯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公司副總經理熊建兵說。

在大交通等基礎設施方面,梯田旅遊也面臨著很多問題。梯田存在於山區,多半區位較偏僻。雲南、貴州、廣西、江西、福建、湖南等地是梯田的密集區,從機場或高鐵站等交通樞紐前往,一般都要耗時較長,如哈尼梯田,從昆明前往大約需要5個小時;廣西龍脊梯田,從桂林機場前往需要4個小時;浙江雲和梯田,從溫州機場前往需要3個小時。

不論是同質化還是生態保護甚至是交通,都不是一朝一夕間能解決的問題,而在現代旅遊市場,梯田旅遊還要發展下去,這就需要梯田建設者在儘量規避以上問題的同時找到新的出路。

梯田的開發與保護

梯田作為大地景觀,原生態是最基本的要求,梯田旅遊開發要巧,儘量減少人工痕跡,緊密結合保護與利用,同時無論開發何種型別的旅遊產品,都應突出梯田的核心地位。

因此有專家表示,梯田建設及之後的維護過程中需時刻提升審美標準,可在灌渠、水溝、田堰等適當位置,設定必要的仿古水車、水磨、水碓等,作為和諧的點綴性景觀;要有專業性規劃,突出梯田不同時期的代表性景色;要合理編制旅遊參觀路線,讓不同季節和時段的到訪者既能看到想看的景色,也能避開擁擠和擁堵。

如雲和梯田在開發過程中堅守“不減一丘梯田”“不砍一棵古樹”“不棄一戶村民”“不拆一間好房”“不引一個入侵物種”的五“不”原則,保障梯田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龍脊梯田核心景區內的村寨利用傳統方式耕種的梯田資源,以“企業+梯田+農戶”的模式參與旅遊開發,公司負責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景區管理、遊客銷售,農戶以自家承包梯田入股的形式,負責用傳統的方式維護和耕種梯田,保持梯田的原始風貌。

伴隨中國旅遊需求變化發展,傳統的觀光旅遊已經不再能滿足遊客的旅遊需要,因此梯田旅遊不僅要發展觀光旅遊,作為成熟的梯田旅遊目的地,更要擁有多元的旅遊產品結構。

圍繞梯田展開的休閒度假、體驗旅遊、民俗旅遊、生態旅遊、體育旅遊甚至是婚慶旅遊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梯田綻放著不同的光彩。

雲和梯田深入挖掘當地的農耕文化、銀礦文化、畲族文化和木玩文化,利用梯田景觀特徵和景區資源特點,劃定景區重點建設區域,打造特色鮮明的景點,強化景區吸引力,並打造了一批具有文化內涵的旅遊專案,如正在籌建首個梯田博物館,據此推動農業旅遊產業體系構建。

雲和梯田的優勢和劣勢均非常明顯。優勢上看,雲和梯田開發較早,在當地的影響力較大,在梯田上日出景觀與梯田雲海是吸引遊客的二大“武器”;劣勢上看,不是每個遊客都能在多變的天氣下觀賞到最壯闊的雲海景觀,同時雲和梯田受到政府和文物保護部門管轄,不能過度開採,導致梯田管理方在開發適合年輕人體驗的戶外網紅專案時需要多加註意。

同時梯田可種植收穫的農作物有限,儘管當地政府和梯田管理公司會給周邊農民一些補助,也激發不起當地人對梯田種植的關注,久而久之導致雲和梯田周邊的荒廢梯田較多,至少一半以上的荒廢梯田已對景區景觀體驗產生了非常的不利影響。

對此,熊建兵介紹,梯田農耕不僅要依靠政府政策,雲和梯田投資公司正積極計劃以會員體系的方式向全國招募農場主會員,將單純賣景區產品升級為賣梯田度假生活方式,透過向會員分享景區資源,提供露營非標住宿、地方風味宴、主題農事參與、高山梯田綠色農產品等超值產品,打造農耕文化生活度假深度體驗,再由會員切體驗透過朋友圈分享等方式拉動更多遊客,會員也可以透過景區的分銷機制得到利益分紅。

這樣一來,景區與會員就形成了一種良性合作關係,一方面帶動遊客積極參與性,提高景區客流量,加快資金回籠;另一方面,透過分銷,荒廢的農田也能得到新的利用,甚至在廢棄稻田上實驗有機肥與生物科學,最終讓生態環保的理念進入企業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也有專家提示,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旅遊業的發展,不僅僅需要依託本身的地理人文風情,更需要有效的營銷手段才能夠打響品牌,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無論是在哪一個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旅遊都需要利用正確的市場營銷手段。

若從起源時間來看,梯田旅遊並不是新鮮產物,但因交通區位等各種因素,梯田旅遊並沒有引起更多重視,在生態旅遊發展的關鍵時期裡,梯田旅遊作為其中一種旅遊方式正逐漸得到關注,與之相配的,需要梯田旅遊發展方投入更多精力,在保證梯田環境不受到破壞的情況下盡力發展梯田旅遊及周邊產業,最終藉助梯田的力量實現當地旅遊市場的發展。(品橙旅遊 Yang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