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戰略分析帖:李淵太原起兵只有3萬,為何短短七年便統一了天下?

菜單

戰略分析帖:李淵太原起兵只有3萬,為何短短七年便統一了天下?

唐高祖李淵太原起兵的時候只有三萬士兵,統一天下也僅僅七年時間,雖然有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因素,但我認為這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完美戰略。

戰略分析帖:李淵太原起兵只有3萬,為何短短七年便統一了天下?

唐高祖李淵出身關隴集團,雖然到他這裡的時候差點家道中落,但好在跟隋文帝楊堅是親戚,得以在隋朝任職為官。公元613年隨表兄弟隋煬帝楊廣東征高句麗,公元615年平定毋端兒叛亂,公元616年被隋煬帝楊廣派往太原防禦突厥。這些經歷不僅鍛鍊了李淵一家的軍事才能,而且還因此獲得了第一個根據地——太原。

這裡春秋時期被納入晉國領土範圍內,之後被趙國繼承,其境內晉中盆地是趙國的一大糧倉之一。太原西側是呂梁山脈與黃河,東側、南側是太行山脈,北側有系周山、五臺山等,繼續往北就是陰山山脈了,加上進出晉中盆地的出口很少,可以說是屬於易守難攻的型別。

隋朝之所以會在這裡設定重兵,看中的便是這一點。突厥入侵一般是越過陰山或者從河西走廊進犯河套地區,太原這裡的軍隊可以迅速作出反應,出兵抵抗。而敵人都是騎兵為主,很難越過黃河與呂梁山脈進攻太原這個大本營。

同樣地這個地理優勢也可以被李淵利用,他只需要留少量兵力即可防禦住東面的割據勢力,諸如後來的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這樣他就可以安心攻略老家關隴地區。

而且很關鍵的一點,李淵之所以能穩住突厥人不參與到中原混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太原的特殊性。在此前數次都證明了對突厥的入侵防禦效果非常好,只要李淵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拿下關中,即可以太原、關中一小一大兩個根據地對河套地區形成掎角之勢,對防禦突厥有雙保險作用。

太原相比中原三支最大的割據勢力李密、王世充、竇建德人口、經濟優勢相對較小一些,所以他起兵只有3萬士兵,這差不多到了極限。但是太原這個戰略起點很適合作為起步的根據地,可以說是很完美的戰略起點,這使得李淵一開始就比其他割據勢力輕鬆得多。李密、王世充、竇建德要拿下太原會付出數倍的代價,所以他們只好優先選擇沒有什麼天險可守且緊挨著的割據勢力,這導致他們三個之間根本沒法避免互相攻伐,而且一打起戰只能拼個你死我活,被動地為李淵爭奪取關中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戰略分析帖:李淵太原起兵只有3萬,為何短短七年便統一了天下?

相比於太原,關中地勢更平,人口、經濟要強大很多,而且李淵的老家本來就在這裡,可以很容易獲得關隴集團勢力的響應。正如前面論證的,太原對突厥與李密、王世充、竇建德形成一定防禦,使得唐高祖李淵拿下關中的阻力大大減少。

不僅如此,關中也有類似太原的地理優勢,有黃河、函谷關、潼關等天險可以很好地防禦住來自中原地區的威脅。除了後方隴西、涼州與河套地區可能來犯的突厥,關中基本就沒有其他勢力能威脅到了。南面與巴蜀隔著秦嶺,也是天險。與三國時期的蜀漢(季漢)類似,巴蜀由於體量較小,朱粲也很難攻上來。

最關鍵的一點,離得近的李密原本也是出身關隴集團,在取得瓦崗軍的控制權之後,並沒有聽謀士柴孝和的建議搶先攻佔關中,這無疑讓唐高祖李淵撿了大便宜,攻取關中幾乎沒有什麼外部阻力。因為李密的失誤導致他只能轉向中原地區與王世充、竇建德爭雄,間接幫助李淵消除了來自中原地區的威脅,使得李淵可以安心實行他接下來的南北兩條戰略支線。

所以相對來說,關中的戰略安全因為各種因素,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強攻長安是李世民一再堅持之下才完成的。

戰略分析帖:李淵太原起兵只有3萬,為何短短七年便統一了天下?

唐高祖李淵的戰略北線,第一步就是穩定後方。這個後方指的是西北的薛舉與河西走廊的李軌,這兩個割據勢力實力不可小覷,因為此地自古羌漢混雜,民風強悍,士兵戰鬥力都很強。不過好在有李世民這個軍事天才,於公元618年平定薛舉,關中西北後方從此無憂,戰略南線攻略巴蜀也少了隴西方面的威脅;公元619年平定李軌,河西走廊安定下來,太原根據地也不容易受到劉武周、李軌兩面威脅,防禦壓力大大減輕。

休養一年多之後,公元621年李世民北伐打黃河中下游的竇建德。而在休養期間,李密、竇建德、王世充互相混戰,均已元氣大傷。甚至李密於邙山大戰之時敗給王世充,之後王世充想打關中,卻因為暫降於他的瓦崗軍將領幾乎全部轉投了李唐,使得王世充根本無法對關中形成有效威脅。因為王世充被削弱了,李世民又得到秦瓊、程咬金、徐茂功等一眾瓦崗猛將,打竇建德就顯得輕鬆許多。

結果竇建德一滅,即對王世充形成三面包圍之勢,在缺兵少糧的情況下,王世充不得不投降。由於他沒有選擇負隅頑抗,使得李唐損失大大減少,在之後平定其他較小的割據勢力要輕鬆許多。

後方穩定,又有敵人互相消耗,所以本身軍事水平極高的李世民統一北方就變得順風順水了。即便之後(公元623年)竇建德舊部劉黑闥鬧事,也掀不起什麼浪花。

戰略分析帖:李淵太原起兵只有3萬,為何短短七年便統一了天下?

戰略南線是由李孝恭統領的,他的能力其實不算差,但還不是一流的。不過好在有戰神李靖這個超級輔助,使得南方戰略幾乎沒有什麼阻力。

公元618年李孝恭、李靖拿下巴蜀,俘獲朱粲,李唐因此獲得了大量的人口與糧草,成為其進一步平定天下的資本。

休養一年後,李孝恭、李靖於公元619年開始從巴蜀順江而下,攻打蕭銑。雖然蕭銑一度擁兵40萬,可能比李唐還多,但其內亂不斷,自相殘殺,實際是不堪一擊的——更何況還有李靖在。不過畢竟體量擺在那裡,還是到了621年才完全滅了蕭銑。

而公元621年,李孝恭、李靖又成功招降嶺南諸州,這無疑又避免了李唐很多損耗,為進一步平定江南創造了有利條件。

公元623年到624年,平定了最後一隻江南的割據勢力輔公祏。這個輔公祏很有意思,他原本是杜伏威的下屬。他們這一對跟李密翟讓非常相似,開始很好,後面分道揚鑣了。不過杜伏威有點爭不過他,就降唐了,輔公祏則繼續割據一方。江淮一帶就杜伏威、輔公祏勢力最大,但他們的主要作用其實是消耗隋軍在江南的勢力,變相給李唐爭取了一點時間。所以最後收拾他們,是很有道理的。

自此南方平定,全國統一。

戰略分析帖:李淵太原起兵只有3萬,為何短短七年便統一了天下?

我認為唐高祖李淵統一天下的戰略參考了秦統一六國的戰略,先後方與巴蜀,再中原與江南。但時代不一樣,戰國時期合縱連橫是常有的事情,秦國沒辦法分兵,只能一個國家一個慢慢滅;而隋末的形勢,中原地區諸侯混戰,對關中威脅相對要小很多,唐軍分兵南北攻略是可取的。

李淵起步在可以防禦突厥與劉武周、竇建德的太原這裡,然後奪取秦國故地核心區域關中,也是跟他家族關係緊密的關隴集團所在;另外李淵、李世民父子是分南北兩條線路分兵逐一消滅諸侯的,其過程也是每消滅一個割據勢力就進行一定時間的休養,徐圖緩進,步步為營,穩紮穩打。

李唐政權的戰略路線十分明確且合理,但敵人卻因為太弱小、偏安一隅、沒有天險、互相攻伐損耗太多、沒有意識到關中重要性等等各方面因素或者戰略失誤,最終完敗於李唐。

能制定出這麼完美的戰略,說明李淵、李世民父子的戰略眼光是極高的,想必是招攬了非常多張良、陳平、蕭何、韓信級別的人才,所以能夠3萬兵馬起步,7年就統一了天下。

我是東海尋人,喜歡這篇文章的小夥伴,記得關注、點贊、收藏、分享、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