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清宮神獸”駕臨上海自然博物館,從科學視角重讀中國文物古畫

菜單

“清宮神獸”駕臨上海自然博物館,從科學視角重讀中國文物古畫

“清宮神獸”駕臨上海自然博物館,從科學視角重讀中國文物古畫

推開惟妙惟肖的故宮紅牆大門,一個光怪陸離的“神獸世界”在眼前展開。“白澤,東望山獸也,黃帝巡狩至東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知萬物之情……”這是清宮《獸譜》中記錄白澤的文字,而在今天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幕的

“清宮獸譜”

展中,它又得到了現代哺乳動物學視角的重新詮釋。

“清宮獸譜”展

由上海科技館和故宮博物院聯合打造

。展覽透過標本與繪畫對比、中國哺乳動物科學繪畫發展兩條線索,將清宮《獸譜》中最具代表性的31幅高畫質繪畫作品,配合接近清代標本製作工藝的標本實物進行展示,讓現代動物學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相結合,進一步挖掘“清宮獸譜”文化的內涵和外延。

“清宮神獸”駕臨上海自然博物館,從科學視角重讀中國文物古畫

展覽分為“開啟想象與好奇之門、現實之獸、與神獸共舞”三大展示板塊。

第一板塊“開啟想象與好奇之門”是在107幅傳說之獸中挑選最具有群眾基礎的神獸,同時考慮虎年新春的元素,對麒麟、白澤、九尾狐等七幅代表性的神獸進行解讀。結合現代哺乳動物學,透過高畫質圖譜圖片、圖文版和大型互動多媒體《白澤甦醒》《山之境》對這些神獸進行介紹,讓觀眾瞭解在《獸譜》中佔了近七成比例的神獸,瞭解中華民族期盼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寓意。

第二板塊“現實之獸”挑選《獸譜》中24種具有生物“種”意義動物,以及相對應的7目27件動物標本,讓標本和繪畫直接對比,令觀眾一目瞭然;每幅畫透過“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解讀圖注”和“從科學繪畫的角度解讀繪圖”兩個方面進行解讀,用現代哺乳動物學的視角來欣賞這些繪畫作品;同時將每個動物出現在古代圖譜類的百科式全書的形象與清宮《獸譜》中的形象及現代哺乳動物原色圖鑑上的動物形象進行對比,探尋中國哺乳動物科學繪畫的發展脈絡。

第三板塊“與神獸共舞”對清宮《獸譜》的歷史地位及價值進行回顧和肯定,透過互動多媒體《筆墨生靈》闡明中華民族悠久動物學發展的歷史,《我心中的神獸》拼圖遊戲進一步加深觀眾對植根於我們民族精神家園的神獸的直觀印象。

“清宮神獸”駕臨上海自然博物館,從科學視角重讀中國文物古畫

清宮《獸譜》是清乾隆時期的一項浩大文史工程,全本共計繪畫動物180幅,由著名宮廷畫家餘省、張為邦繪製,軍機大臣傅恆、劉統勳等人校勘,經歷11年才得以完成的一部圖文並茂的獸類動物圖志。《獸譜》集前人之大成,融中國傳統寫實風格和西洋繪畫光影技巧繪製而成,它對繪製的每種動物的名稱、習性、生境及文化進行了說明,為我們探索那個時代的人們對獸類的瞭解和哺乳動物學的發展狀況、以及當時的世界哺乳動物的交流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展覽透過仿“故宮”建築宮牆情景打造“清宮”氛圍,以紅、黃、棕、褐為基本色調,尤以紅、黃為裝飾主基調,與《獸譜》原作保持色調的統一。同時展覽採用了整體較暗、區域性照明的燈光布展,重點突出畫作與標本展品。

作者:沈湫莎

攝影:袁婧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