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菜單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經歷明清兩代24朝400年事件裡,故宮內有記載的火災就有80多起。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相比古代的普通民居,故宮失火的比率確實比較高。在故宮這麼多起火災中,有放焰火著了的,有做飯燒著的,也有雷劈著的,自然少不了一些故意放火的火災。

畢竟整座紫禁城人數眾多,點蠟、炊火、取暖、花燈,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釀成火災。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新年元宵景圖》區域性,兩個小太監在帝座前烤火

再加上故宮是政治中樞,每次火災都有詳盡的記載,平均每七年就有一次失火,讓人印象深刻。

而文獻記載得最全面,損失相對較重的,是康熙十八年的那次,和1923年那次。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康熙:哪起火了?

1679年即康熙十八年臘月初三的深夜,人們畏縮在室內,聽著窗外北方冬季寒風的呼嘯,有如哀嚎。這是不祥的一夜,也註定成為太和殿的受難之時。

子時剛過,康熙帝從夢中被驚醒,有人前來奏報,太和殿起火了!康熙帝急命百官率眾救火,這場大火一直燒到了中午才被撲滅,僅僅一個夜晚,太和殿又一次被焚燬,只剩下了焦黑的樑架。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康熙帝震怒,命內閣大學士索額圖調查火因。

索額圖據實上報:太和殿西邊的御膳房不慎失火,北風助長了火勢,烈焰順著斜廊迅速蔓延到了太和殿,肇事者是御膳房的六名太監。

儘管這一年的七月北京曾發生地震,因為天災皇帝大赦天下,但失火之罪是不能被饒恕的。

於是,六名太監被判處絞刑。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故宮大火之後

一場大火無數珍寶化為灰燼

1923年6月的一天晚上,天氣晴朗,平靜無風,溥儀小朝廷儲藏珍寶的建福宮突然起了一場大火。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溥儀後來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提到,大火過後,內務府找人來處理後事,中標的商家在廢墟中竟然撿出17000多兩金塊和金片,由此可知,損失數額必是天價。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這麼一個平靜無風的夜晚,哪裡來的這場大火呢?

溥儀命令內務府查來查去,也沒查出個結果來。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焚燬前的建福宮

在溥儀看來,這肯定是看守建福宮的太監們偷賣建福宮文物,怕事情洩露而集體縱火銷燬罪證。偷賣文物,太監們人人有份。所以,燒燬建福宮也是太監們集體作案,出了事情,也是層層包庇,所以查不出什麼結果來。

溥儀一氣之下,把絕大多數太監都逐出了皇宮。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清朝太監

故宮防火三大招

其實,當年的宮中人是極其怕火災的,皇帝爺的智囊團們也是費勁心機做了很多消防預案的。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第一招:潑水

城內有308口大缸永遠盛滿了水,就是為了救火預備的,在冬天的時候還要費勁心機給它們穿上棉襖烤上火爐(冬天在水缸下總是有煤火加熱,並由宮人專門值守),就怕水結冰,著急用時潑不出來啊~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還有一種滅火工具叫做激桶(又叫唧筒、水銃),玩過水槍的你們一定不會覺得它陌生吧!用法也不用我羅嗦了,你們都耍得很溜了~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故宮的消防機構也因此得名為“激桶處”。最早的激桶是竹製的,清代開始有銅質的激桶出現,再後來由單人操作版改造為放大的多人版,民間管它叫做水龍。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鄧玉函口譯,王徵筆述繪圖的《遠西奇器圖說》

但至於它的威力嘛……在火勢兇猛的時候簡直就和玩具槍是一個級別的,所以故宮還有另外一個消防預案。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第二招:防火牆

據說在皇帝爺的生活區,乾清宮和坤寧宮附近,有幾道特殊的牆,外表看上去和別的牆沒區別,梁、柱、斗拱、椽飛等結構一樣不少,但近看能發現它們全部都是石制的,一旦牆外有火災發生,燒到這裡也就沒有了去路,自然能保護裡面的宮殿。

此招甚妙,這不就是“隔離可燃物”嘛!下次有機會去故宮,各位一定要眼見為實!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第三招:意念大法

故宮的火災一大部分是由雷擊造成的——那麼寬敞的地盤兒就這麼一個高大房子擺場面,肯定特別遭雷。而中國古代對於雷電的認識,不像西方那樣走向科學的道路,更多被解釋為一種神意。於是消防第三招——意念大法就誕生了。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在御花園裡有一座中軸線上唯一的宗教性建築——欽安殿,裡面供奉的就是道教中的水神,每天都有人在那拜拜,求水神爺爺護佑。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欽安殿

另一種是藻井。城內重要宮殿的天花板上,都置有藻井,除了裝飾之外,“井”字寄託了人們怎樣的期待,應該不難理解吧。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故宮內的藻井

還有一種是在房頂覆蓋黑色的瓦片,這裡說的就是故宮文淵閣。

文淵閣記憶體有大量藏書,最怕失火,而黑色在中國的五行八卦學說裡是代表水的,故以黑色瓦片覆蓋,在一片金燦燦偶有翠瑩瑩的紫禁城房頂間,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文淵閣

雖說意念大法沒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但在那個科學還不發達的年代,至少換了個心裡舒坦。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

《新年元宵景圖》區域性

但新中國成立以後,人們科學避雷,為故宮安上了避雷針,也做了很好的防火設施,就再也沒著過火了。

古代被火燒燬的建築數不勝數,那麼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