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德州恩縣窪滯洪區獲國家批覆,325平方公里,涉及5鄉鎮157村莊

菜單

德州恩縣窪滯洪區獲國家批覆,325平方公里,涉及5鄉鎮157村莊

恩縣窪洩洪區位於武城縣東部及北部區域,該滯洪區是海河流域重點滯洪區之一,也是衛運河下游最後一個滯洪區。曾於1954年、1955年、1963年三次滯衛運河洪水,對保障下游鐵路、公路、油田等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京臺高速、京滬高鐵等南北交通大動脈的建設,滯洪區的作用愈加明顯。然而恩縣窪滯洪區近60年未曾啟用,其蓄洪效果大為減弱。因此近年來,恩縣窪滯洪區專案從國家到省市縣都非常重視,積極推動此專案進展,在2019年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對於可行性研究報告也獲得水利部批覆。

恩縣窪滯洪區位於武城縣北部的衛運河下游右岸,東以陳公堤為界,南至平(原)武(城)公路,西部為自然地形,北部為衛運河右岸大堤以及減河右岸大堤,總面積325平方公里,涉及武城縣縣城及武城、魯權屯、四女寺及廣贇街道辦事處等157個村莊,人口13。97萬人,耕地34。6萬畝,總投資4。047億元。

德州恩縣窪滯洪區獲國家批覆,325平方公里,涉及5鄉鎮157村莊

該滯洪區按照50年一遇,30年一遇洪水啟用標準設計。衛運河設計行洪流量為4000立方米每秒,至四女寺水利樞紐,由漳衛新河承洩3650立方米每秒,南運河承洩150立方米每秒,其餘200立方米每秒由漳衛新河強迫行洪,如漳衛河洪水超過保證樂陵或下游發生險情時,向恩縣窪分洪。恩縣窪滯洪區設計蓄洪水位24。82米,設計蓄洪量7億立方,蓄洪淹沒面積約為271平方公里。

恩縣窪滯洪區進口從該區西北角的西鄭莊分洪閘進入,設計分洪流量1200立方米每秒,出口退水位於該區東北角的牛角峪退水閘設計流量為257立方米每秒。

德州恩縣窪滯洪區獲國家批覆,325平方公里,涉及5鄉鎮157村莊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陳公堤修建穿堤涵閘15座,清淤疏浚退排水河道23。95公里,新建六五河擋洪閘;安全區加固堤防15公里,新建堤防0。5公里、護坡13。93公里,修建堤頂道路13。93公里,翻修堤頂路面19公里;翻修撤退幹路42。56公里、支路52。8公里,在安全區結合公共設施建設安置場所33940平方米;新建防汛排程指揮管理設施等。

近日,武城縣

武城縣人民政府土地徵收啟動公告武徵啟公告〔2021〕2號,用途為恩縣窪滯洪區專案,該專案為線性工程(主要為沿河堤走向),擬徵收土地位置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西起吳小屯村,延六六河左岸向東至六五河東岸,延六五河東岸向北至西李古寺村西側;第二部分西起東曹莊村,延頭屯南乾溝向東至大屯水庫西岸。

該專案範圍涉及4個鎮(街)26個村,分別為

武城鎮(13村)

坡寺村、東曹莊村、龐王莊村、西曹莊村、東大屯村、後劉莊村、上孫莊村、西大屯村、西肖河莊村、小楊莊村、新孫莊村、中大屯村、西賈莊村

甲馬營鎮(3村)

吳小屯村、韓墳臺村、邢墳臺村

廣運街道(8村)

棘圍村、蔣官屯村、果裡村、董前坡村、沙西村、沙東村、沙中村、東劉莊村

郝王莊鎮(2村)

西李古寺村、前玄帝廟村

德州恩縣窪滯洪區獲國家批覆,325平方公里,涉及5鄉鎮157村莊

說起恩縣窪滯洪區也是歷史悠久,其為千年洪區窪地,是魯西北平原上的封閉碟形窪地,地處海河流域,是衛運河下游的最後一個滯洪區,面積325平方公里,分佈著157個村莊、15萬人口,分別佔武城縣域總面積、總人口的44%、39%,因1956年前隸屬原恩縣轄區而得名。此窪歷史悠久,隋代稱高雞泊(pō)。據《恩縣縣誌》記載,為隋代竇建德、孫安祖起兵據守之地。直到解放前,此窪仍十年九災。1954年6月,國家正式將恩縣窪定為滯洪區,由國家防總直接排程運用,曾於1954年、1955年、1963年三次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