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吉安又一古村走紅,36座祠堂,18口古井,眼之所及,盡是美景

菜單

吉安又一古村走紅,36座祠堂,18口古井,眼之所及,盡是美景

旅行放鬆自己的身心,可以增加自己的閱歷。旅遊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因為看了一張那裡唯美的照片,亦或是某種特殊的情懷。比如那些隱匿於城市中的古鎮,它沒有城市的繁華,沒有城市的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有的只是遺世的寧靜。碧綠的贛江,靜靜地流淌著,傳遞著這裡的淵源的歷史。今天筆者就給大家推薦一個吉安的古村,它名氣不大卻有著近千年歷史,這裡就是陂下古村。

吉安又一古村走紅,36座祠堂,18口古井,眼之所及,盡是美景

陂下古村位於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陂下古名潭溪,自唐代開基以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有胡、羅兩姓,400餘戶,1800多人口,97%的人口為胡姓。陂下猶如一顆古樸的明珠,從遙遠璀璨到今天。這裡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館,抖落的是塵埃,留下的是珍貴,舊垣殘瓦之間似乎向子孫後代述說著光陰的故事。

吉安又一古村走紅,36座祠堂,18口古井,眼之所及,盡是美景

匡家娘娘祠—崇孝堂,該祠堂始建於明成化年間,呈兩院三廳結構,由照壁、聚星池、孱亭、廂房、朝樓、享堂等組成,是吉安地區最長的祠堂。據匡家家譜記載,明高帝六世孫建安簡定王朱拱樋娶了匡氏匡鵬中的長女為妻,被誥封為一品夫人,這座祠堂式的朝樓就是專門為了紀念匡娘娘建造的。

吉安又一古村走紅,36座祠堂,18口古井,眼之所及,盡是美景

村中最大的祠堂“敦仁堂”,面積近3000平方米,長98米,寬29米,分上中下三棟,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距今近五百年。最大的特點是全棟祠堂的木料構件數以千計,但所有木料銜接部位卻都用木榫,沒用一顆鐵釘,特別是正廳的穹頂和門樓的鵲閣,這樣高難度的建築不用一顆鐵釘,實在是匪夷所思,令人歎為觀止。

吉安又一古村走紅,36座祠堂,18口古井,眼之所及,盡是美景

“第二食堂”前的圍牆搖搖欲墜的樣子,並不是快要坍塌,仔細看呈現規整的“八”字,傾斜著屹立在風雨中。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八字牆’,它可不是快要坍塌的圍牆,這是古人按照風水學的理論,特意把磚塊用熱糯米飯摻生石灰做膩子砌成的。祈盼後世子孫希望子孫後代個個生辰八字強,個個都長命百歲。

吉安又一古村走紅,36座祠堂,18口古井,眼之所及,盡是美景

村中的老學堂,那些稀世珍品的鑾駕就儲存在那裡。胡氏先祖胡晃公,因打了勝仗,仁宗皇帝犒勞三軍,論功行賞,特別為胡晃御筆賜匾,並恩賜鑾駕一套,共二十四對四十八件,此乃稀世珍寶。所謂鑾駕,是皇帝出行時的車輦和系列儀仗用品,民間慶典或祭祀亦有使用。每年下元宵節舉行民俗活動時,這套鑾駕才拿出來展示一番,活動結束,立馬又十分秘密地保管。

吉安又一古村走紅,36座祠堂,18口古井,眼之所及,盡是美景

村中有一條僅百餘米的“扁擔街”,始建於道光甲午年。徜徉在這不足百米的古街上,布匹染坊、藥鋪、醩坊、糧食雜貨等店鋪俱全,相當於今天的“商業步行街”,令人想象這樣的山區村落的商業街是怎樣發展起來的?36座祠堂,18口古井,孝義坊,紫沙廟、星聚堂的龍鳳樓閣,腰鼓,龍燈,壩王鞭,清晰地記錄著陂下村的發展和變遷。

吉安又一古村走紅,36座祠堂,18口古井,眼之所及,盡是美景

但是在全國,許多古村並沒有陂下古村這般美景,遭遇拆遷困境的古村落並不少見。而即使倖免於拆遷,不少古村也面臨著空心化、人去屋空、基礎設施落後逐步縮小等種種難題,生存現狀堪憂。當然,也有的古村落因地制宜,在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修繕、開發,並將當地非遺資源合理利用,增加了旅遊收入,改變了貧窮落後的的狀況。中國眾多的古村落現在的生存現狀如何呢?它們該如何保護,如何開發,如何更好地將歷史記憶和文化脈絡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