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農諺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啥意思?

菜單

農諺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啥意思?

七月十五稱中元節,在民間也叫“鬼節”。其主題就是弘揚孝道文化祭祀祖先,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的節日。後來,經過歷史發展,受到宗教影響,道教稱農曆七月十五這天為“中元節”,佛教稱這天為“盂蘭盆節”。

農諺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啥意思?

不管節日怎樣的由來,“鬼節”已在民間形成了一種俗信,因此,七月十五也就流傳下了很多的習俗和講究。同時針對中元節這天的天氣情況,人們總結並積累了一些豐富的經驗,用於預測天氣變化和農業生產,形成了膾炙人口的民間諺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這句諺語是什麼意思。

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

按正常的思維,有二種解釋,其一,這句諺語可以說是,到了七月十五這天,是旱是澇已成定局,前期出現的洪澇災害或者是酷熱大旱,都將要結束,後面不會出現大旱或大澇的情況。八月十五又是農作物收穫的季節,這時農作物也已成定局,當然就會知道了收成如何,但小編認為下面其二的解釋應該更妥善一些。

農諺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啥意思?

七月十五定旱澇

大家知道,諺語都是古人留下的經驗之談,在當時沒有氣象臺預報的年代,人們應該是對天氣的一種預測。縱觀以前許多諺語,多和節日及節氣有關,人們認為節日節氣都是有著特殊意義的,因此七月十五也就成了一個對於天氣預測的節點。

更何況,在過去又全以農業為主,氣候變化肯定被所有人所重視,就如現在出門首先要看天氣預報一樣。

在農時上農曆的七月十五,已過了三伏天。常言道“伏裡天、窪不幹”,也就是說伏天是多雨的季節,降水最多。七月十五已進入秋季,二十四節氣中已經到了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暑。這說明降雨的季節已然過去,出現大雨、暴雨的機率將會明顯地減少。

於是就預測如果七月十五出現了降雨,那麼就預示著以後的一段時間裡將會降雨很多。這也是人們透過觀測多年的總結,因為七月十五以後天氣降水的多少對農作物的生長是有著很大的影響的。這個時候的農作物已經到了即將成熟的的階段,過不久就要秋收了。

秋作物快要收穫的季節如果降雨多,一直出現陰雨連綿的天氣,就不方便收穫,而且收穫到家裡之後,也不便於晾曬。七月十五定旱澇,也就是說,以後雨水的多少,就看七月十五是下雨還是晴天了。從而引申出了下一句“八月十五定收成這句話來。

農諺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啥意思?

八月十五定收成

處於“七月十五定旱澇”對於天氣的預測,人們認為,七月十五下雨多,預示後期也雨水多,農作物不能及時收穫和晾曬,容易影響產量和質量,會減產。如果七月十五不下雨,就預示著是個豐收之年。因此,由七月十五的觀測來預測八月十五的收成。

當然了,農諺和俗語都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和侷限性。我國地域遼闊,俗語並不是適合每個地方,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凡事只有相對,沒有絕對。

農諺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啥意思?

不過,“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這句諺語告訴我們,七月十五和八月十五都是個天氣變化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雖然諺語並不是完全準確,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醒人們要時刻注意實時氣候變化,以做好相應的管理措施,這樣才能確保糧食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