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行走貴州 多彩遊記|大屯,莊園一夢

菜單

行走貴州 多彩遊記|大屯,莊園一夢

行走貴州 多彩遊記|大屯,莊園一夢

行走貴州 多彩遊記|大屯,莊園一夢

要去看望土司莊園,內心激動而充滿期待。

許是千年的夢,許是一生的情結。總之,從決定去大屯土司莊園的那一刻起,心中便一直充滿著一種嚮往,一種盟約般的期待。

按理說,土司文化和我當是淵源深厚。然而,人到中年,對自已家族的歷史文化卻知之甚少。所以不善言談的我不喜歡別人刨根問底追尋出處。那種窘迫與無奈時時如芒在背,讓我無法平靜心情。曾經有幸和研究土司莊園文化和彝族文化的師友交談過,受益匪淺。

當這次,不止於想,決意於行時,我從黔西北蒼蒼茫茫的烏蒙山腹地,川滇黔三省交界的赤水河畔尋蹤而來,歷經重重疊疊的山水後見到大屯土司莊園時,我才恍然了悟,為什麼這裡總讓我有一種魂牽夢繞的感覺。

烈日下,整座大屯土司莊園氣勢恢宏、莊嚴肅穆、唐風古韻、虎威逼人。沿小路而上,慢慢走近莊園,看到整座莊園依山勢而建,坐東南向西北,由緩坡低平的臺地逐次升高,四周是高高的磚砌圍牆。遠望呈虎臥立勢,整個建築佈局呈中軸對稱的三重三路堂宇主體構建。

抬頭仰望,天空除了嬌陽,竟然沒有一朵雲,整個蒼穹一片蔚藍純淨,莊園後蜿蜒逶迤而去的山脈映入眼底,一如雄獅般躺臥著。四周山上,綠樹蔥蔥,山花浪漫。

穿門而入,站在院內,中路依次為大堂、二堂、正堂和後花園,東西兩路分別有東西花園、糧倉、繡樓、客廳、祠堂,各屋舍建築既相互獨立又融會貫通。每一樣都十分精美,院壩用青石板鋪造,院牆的牆簷到處都彩繪著花草牆飾及虎紋圖騰,古色古香,十分幽雅。莊園四周分別建築有碉堡六座,由此可以想象當年的莊園是多麼的肅穆莊重,守備森嚴。

在大屯土司莊園,無論遠觀還是近望,整個建築佈局都是層層深進、重重抬高,氣勢宏偉壯觀。門窗上的木雕、地上和牆上的石雕,以及傢俱雕刻的各類紋飾,都具有十分鮮明的彝族文化藝術特徵,是研究民族、民俗學的珍貴實物資料。莊園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佔地5000多平方米,是彝族土司餘達父之伯父餘象儀始建,後經餘達父逐年擴建成今天的規模。傳說當年參加修建莊園的工匠就多達數百人,歷時數年才大功告成。

在參觀中,看到土司莊園主人餘達父的塑像,睿智而溫文爾雅,一派學者風範。導遊解說中多次提到餘達父自幼好學,至老孜孜不倦。其實餘達父並沒做過土司,卻因過繼給伯父餘象儀而成為大屯土司莊園的少主人。據史料記載,餘達父不僅是一位高素質的進步學者,而且還是一位優秀的彝族詩人。他學問深湛,著作等身。生前刊印者即有《邃雅堂詩集》《罌石精舍文集》《蠖龕拾塵錄》《通雍餘氏宗譜》等作品傳於後世。時人稱譽他“讀書萬卷,用宏取精工書善文,昔擅詩名”“法律名家,文學泰斗”“深諳政法,尤擅詩文”。

在畢節,像大屯土司莊園這樣的彝族土司莊園被譽為畢節民族古建築中的瑰寶。黔西北彝族土司莊園無論是以木結構為主的水西式土司莊園,還是以土牆木屋架為主的烏蒙式土司莊園,作為凝固的歷史,都彰現了彝族文化的價值。

我的心絃一直緊緊地繃懸著。那些曾在夢中出現過千百次的亭臺樓閣次第在眼前出現。避開解說人員的喇叭聲和繁雜的人群,一個人一間間房屋地看,一座城樓一座城樓地輕撫,掌心與斑駁破損的牆面應和,目光與時光隧道里的人們對視,彷彿時空中的感應,有一種迴歸家園的似曾相識。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纏著大姑媽講故事。講外公家的碉樓,講大姑媽家那些層層疊疊的樓房,講那些車伕匠人的趣事,講那些私塾先生的嚴厲和少爺小姐們的狡黠與調皮。有時,大姑媽還會把她那些繡著牡丹和月季花的衣服從箱底翻出,雖然隨著時間的沉澱,她的私房繡衣如同歷經風雨的碉堡和樓房,早已在搖曳的馬燈裡沉澱,飄散。但那些回憶,那些往日舊事卻永遠支撐著靈魂,支撐著她對整個家族的信仰和懷念。

大姑媽其實是母親的親表姐,她和母親一樣都是土司之後,在那個時代曾經擁有的龐大家產讓她活得不識人間煙火。

同行人們的腳步聲把我拉回了現實,燦爛陽光下,大家都縮在了屋簷下、牆根腳或大樹下。這樣正好,不影響正獨自尋一條小路靜靜地遊蕩的我。在偌大的莊園內伸手處,能觸控到的,似乎都是那些被時光雕刻過的舊事。

夕陽餘輝中,走出側門,短短的時間內竟也有著絲絲不捨。是緣?是夢?是不捨。才踏出圍牆外,附近農戶家的雞鳴狗吠聲便不絕於耳,也是怪了,剛才在莊園裡,相隔也不遠,竟如與世隔絕一般安寧祥和,眼中心中全是那些夢中的畫卷。直到上車,也似乎做夢一般。輕輕的,我來了。匆匆地,我又走了。

文/隴忠麗

文字編輯/曹雯

視覺/實習生 盧錢沙

編審/李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