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南望 · 姑蘇|何斌鋒:浪漫在古代蘇州的七夕

菜單

南望 · 姑蘇|何斌鋒:浪漫在古代蘇州的七夕

南望 · 姑蘇

新百年,新起點,新平臺,新希望!2022年7月,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將展開首屆招生工作,未來南京大學四個校區(鼓樓、仙林、浦口、蘇州)所有本科新生將進入新生學院,按照同等標準、同等模式在南京校區完成第一學年的基礎學習,第二年赴蘇州校區的相應學院/書院。傳統與現代一統,山水與建設相合——蘇州,這座未來之城,同樣承載了許許多多小藍鯨的回憶,讓我們傾聽他們的故事,觸控這座美麗的城市……本期《南望》由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校園詩人、南京大學金陵學院何斌鋒老師分享——

南望 · 姑蘇|何斌鋒:浪漫在古代蘇州的七夕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小橋流水人家,少不了的是橋。眾多的橋中,有一座烏鵲橋,是蘇州城內最古老的橋之一。名叫烏鵲橋,不是因為橋上有烏鵲,而是橋畔設有烏鵲館,是專門用來買賣烏鵲的。春秋時期,烏鵲橋北是吳王宮殿,宮殿南面一帶是大臣府第。民間有“烏鵲叫,喜事到”一說,烏鵲就是喜鵲,是一種吉祥鳥。人們很喜愛烏鵲,王公大臣一時養烏鵲成風,就有了烏鵲市場,橋也因此得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是這座烏鵲橋嗎?當然不是,但人們希望它是。宋代楊備有詩:月滿星移水照天,南飛烏鵲影翩翩;雖然上屬牽牛分,不為秋河織女填。明代高啟更是將蘇州姑娘比作織女:烏鵲南飛月自明,恨通銀漢水盈盈;夜來吳娃橋上過,只道天邊織女行。

南望 · 姑蘇|何斌鋒:浪漫在古代蘇州的七夕

是與不是,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風月人間,快樂浪漫。說到快樂浪漫,任何時代都不會缺少,最不能缺少的,其實還是吃。七夕節逐漸演化為了有情人的節日。又是表白,又是約會,少不了美餐相助,互訴衷腸;單身人也不會歇著,吃吃瓜,吃吃狗糧,同時也會祈願自己真愛的到來。各得其所。

南望 · 姑蘇|何斌鋒:浪漫在古代蘇州的七夕

熱鬧是他們的,中年男人什麼也沒有,有的只是懷舊。前幾天易中天老師發文,說七夕節不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準確來說,確實如此。在中國古代,七夕節又被稱為“乞巧節”,唐詩裡就有名句“七夕宮娥乞巧忙”。乞巧可是古代女子了不得的大事。盡色兄說,他有個親戚就是生於七夕,家人給她取名“巧雲”。你看,今人依舊看重乞巧呢。當然,七夕也沒有冷落男孩子,據說,七夕還來自於“魁星”崇拜,古代讀書人把七夕稱為“曬書節”。

南望 · 姑蘇|何斌鋒:浪漫在古代蘇州的七夕

不過我覺得,甭管七夕到底是什麼節,風俗如何演變,隆重的主題依舊是:吃。在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之一的蘇州,七夕有“吃巧果”的習俗。透過品嚐時令美食巧果,寄託讓享用者心靈手巧的美好願望。據《吳郡歲華紀麗》記載:“吳中舊俗,七夕,市上賣巧果,以面和糖,綰作苧結形,或剪作飛禽之式,油煮令脆,總名巧果。”

南望 · 姑蘇|何斌鋒:浪漫在古代蘇州的七夕

不過,最早的巧果不是這樣的。巧果,巧果,與瓜果是有點糾葛的。早在《東京夢華錄》中有記載:“以瓜雕刻成花樣,謂之花瓜。又以油麵糖蜜造為‘笑靨兒’,謂之果食,花樣奇巧百端”。我想,“笑靨兒”可能代表了當時最高技術的美食了,現在聽上去依舊饞人。

南望 · 姑蘇|何斌鋒:浪漫在古代蘇州的七夕

直到清朝《清嘉錄》才有雲:“七夕前,市上已賣巧果,有以面白和糖,綰作苧結之形,油氽令脆者,俗呼為‘苧結’。至是,或偕花果、陳香蠟於庭或露臺之上,禮拜雙星以乞巧。”我們現在有巧果這種點心,這裡提到的“苧結”,就比較接近我們現在所知曉的巧果了。大概是:菱形狀、被扭成“結”、小巧玲瓏、極薄極脆的油炸麵皮片。小時候,每至七夕節,奶奶們就會做“苧結”給我們吃。對奶奶們來說,七夕更意味著孩子們的成長大餐,希望孩子們聰明伶俐。

南望 · 姑蘇|何斌鋒:浪漫在古代蘇州的七夕

有人感嘆,巧果是一種曾經大為有名、而今早已消失的休閒食品。其實不必,奶奶們老了,我們也長大了;我們老了,我們的孩子也長大了……我開心地看著孩子們啃薯片,捧起一罐,呱噠呱噠地吃個不停,也想起了我的小時候,想起了在烏鵲橋邊,白相白相。

祝福我的朋友們,在這個七夕節裡,一定要先吃好。

南望 · 姑蘇|何斌鋒:浪漫在古代蘇州的七夕

十年一覺蘇州夢 何斌鋒運河流流去了千年的浪頭不再回頭浪子回望,從青絲望到白首青藤爬滿園林的一角是藤呢還是離愁寒山寺的鐘聲告訴浪子,你已離去太久太久楓橋的碼頭靜靜等待著一艘艘歸舟十年一覺的夢裡石板橋,依舊運河水,依舊灰白斑駁牆的老房,依舊蘇州啊是夢,是回憶,是淡淡的離愁……

南望 · 姑蘇|何斌鋒:浪漫在古代蘇州的七夕

文字來源 | 何斌鋒美編 | 朱華璽封面 | 李芝坤版權宣告: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