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首都體育館冰場轉換測試順利進行 半世紀“老館”換新顏

菜單

首都體育館冰場轉換測試順利進行 半世紀“老館”換新顏

首都體育館冰場轉換測試順利進行 半世紀“老館”換新顏

4月6日,運動員在冰壺專案測試活動中。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攝

【北京冬奧 我們來了】

4月6日,在北京市首都體育館進行的“相約北京”冰上專案測試活動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賽進入到第四天。中午12點,花樣滑冰冰上舞蹈比賽結束,“接下來幾個小時,將是我們最繁忙的時間。”首都體育館場館(群)執行團隊場地轉換負責人申鴒介紹。

如何做好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的場地轉換

按照國際滑聯的賽事安排,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同用一個場地,但兩個場地的需求有所不同。作為本次冰上專案測試活動唯一一個在同一天進行轉場的比賽場館,首都體育館將如何進行場地轉換?

記者看到,冰舞比賽剛一結束,工作人員就在統一指揮下開始場地轉換工作,更換景觀設施、拆綁防護墊、搭建裁判臺……每位工作人員都在有序運轉。申鴒告訴記者,在本次“相約北京”冰上專案測試活動中,首都體育館將重點測試冰面轉換工作,計劃在6天時間內完成7次轉換,而每次轉換時間控制在兩小時內。“其間,工作人員要完成防護墊、形象景觀、攝像機位、裁判臺、醫療臺、冰面等多個方面的轉換”。

“場地轉換牽涉6個業務領域,這需要各領域人員通力合作完成,防止出現延誤。”申鴒說:“轉換過程中,關鍵的兩項就是防護墊和裁判臺的轉換,僅這兩項轉換就需要40人共同完成。花樣滑冰場地用的是移動式保護墊,它的厚度是25釐米,而短道用90釐米厚的墊子,從這幾天的轉換情況來看,演練還是比較順利的。”

另外,由於花樣滑冰的裁判臺比短道速滑的長,因此在兩個專案轉換的時候,需要工作人員對裁判臺進行迅速調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冰面外,其餘所有轉換流程需要工作人員在30分鐘內完成,從而給冰面轉換留足時間。申鴒告訴記者,因為一旦冰面轉換開始,為保證人員安全和冰面整潔度,其他領域工作人員都不能再上冰。通過幾次測試,除冰面外,完成其餘幾項轉換工作的時間已經從開始時的40~50分鐘,縮減為不到30分鐘,剩下時間全部留給冰面轉換工作。

當防護墊和裁判臺的轉換完成後,考驗執行團隊的工作冰面轉換才剛開始。短道用的冰和花滑用的冰,在各種技術引數上也有不同,短道需要冰硬,速度快,花滑需要冰軟,這樣才能讓運動員的冰刀吃住勁兒。因此,冰面的溫度和厚度十分考驗製冰師。

“由於首體場館是個老場館,經過升級改造後,軟硬體煥然一新,但在滿足大型國際比賽所要求的空間方面還有些限制,所以這次測試活動重點測試人員流線和場地佈置是否合適。如果不合適,怎麼改,是需要透過此次測試解決的問題。”申鴒還舉了個例項,“在第一次場地轉換過程中,更換防護墊環節就出了問題,由於溝通不夠通暢,轉換時間出現延誤。發現問題後,當天中午我們召開會議,及時更改轉換機制,併發到溝通群中。綜合兩天演練來看,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53年曆史體育館如何煥然一新

首都體育館是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座現代化的體育場館,2008年北京夏奧會女子排球比賽就曾在這裡舉行。為了承辦明年的北京冬奧會,這個擁有53年曆史的場館的多個系統得到了提升。首體場館群執行團隊主任丁東說:“一是音響,這是目前最現代化的音響。二是影片系統,天幕、環屏、端屏都是目前最現代化的。三是製冰系統,場館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技術製冰,這符合國際奧委會綠色低碳的要求。還有恆溫恆溼系統。再加上防疫的要求,場館空調系統、新風系統都重新進行了改造。”

丁東介紹,改造後的首體可容納的觀眾從18000人降到15000人。首體的外觀和大框架得到保留,為增加觀眾舒適度加寬了座椅,並按照國際奧委會要求增加了無障礙座席。場館容納的人數少了,但觀賽體驗改善了。

走進煥然一新的首體競賽場館,極具穿透力和感染力的音響效果,配合專業的燈光照明以及綜合影片顯示系統,無處不展示著首體打造的“最美的冰”。綜合影片顯示系統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場館頂部的1360平方米天幕,它由36塊網格膜組成,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內影片顯示系統。中國冰雪的吉祥物“冰娃”“雪娃”在天幕上登場,在現場緊張嚴肅的競賽氣氛中注入了一絲親切可愛。頂部天幕與東西端屏、四周環屏互動,提升現場觀賽體驗。花滑比賽時,選手將在天幕下進行表演,人與場館的藝術感交相輝映,選手和觀眾彷彿與現場融為一體。

“現在要求辦賽要精彩,球場氣氛、冰場氣氛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這方面需要下功夫準備,爭取在知識性、趣味性以及觀眾互動等方面更上一層樓。”首都體育館場館(群)執行團隊常務副主任蘭立告訴記者。

志願者工作同樣也是活動測試的一部分。首都體育館場館(群)執行團隊志願者經理丁莉婷介紹,本次測試賽共招募志願者164人,其中的專業志願者分別來自高校和社會,高校志願者來自體育、語言、醫學領域的四所高校,而社會志願者來自北京的醫療機構。全部164名通用、專業志願者負擔了包括語言服務、攝影執行、餐飲、交通、賽事服務、志願者管理、反興奮劑等15個業務領域,保證了測試活動有序展開。

(本報記者 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