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浪潮助力都江堰 千秋古堰煥發智慧生機

菜單

浪潮助力都江堰 千秋古堰煥發智慧生機

成都2021年8月9日 /美通社/ —— 始建於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樞紐,距今已逾2000餘年。2000多年過去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造福當時,更澤被後世,至今仍執行不輟,造就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歷經後人不斷經營,今天的都江堰已形成防洪、灌溉、交通、經濟和生態的五大效益,成為護佑成都平原的一道水利屏障。

但是,隨著灌溉面積的增加和灌區國民經濟的不斷髮展

,“

水網不清晰

”“

監測覆蓋少

”“

應用支撐弱

”“

智慧水平低”等問題也曾一度制約著都江堰水利的發展,如何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實現灌區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當時擺在都江堰面前新的歷史“課題”。

面對區域經濟發展對這座“千秋古堰”提出的新要求,四川省水利廳著手構建都江堰水利發展的整體戰略框架,並從2019年開始與浪潮展開全面合作,圍繞都江堰灌區實施水利資訊化改造,以實現從“治水”到“智水”的跨越。

統一平臺建設 構建基礎底座

要實現灌區的智慧化,首要的是夯實基礎底座、構建智慧大腦。面對都江堰灌區存在的資料孤立、資料利用程度低以及海量資料難以實現全生命週期管理等問題,浪潮根據四川省水利廳智慧水利建設的整體部署和要求,搭建“水利根平臺”,以滿足灌區資訊化的建設需要,同時在此基礎之上,推動全省智慧水利統籌謀劃及基礎底座建設。

“水利根平臺”主要包括資料平臺和應用中臺兩個子平臺,提供統一平臺、整合環境,統一上雲、降本增效,統一資料、共建共享的服務,一方面打破資料孤島,實現資料的彙集分析,另一方面也為智慧化應用的開發提供統一的平臺支撐。根平臺透過採用異構大資料處理技術及AI人工智慧線上分析技術,匯聚整合灌區全域資料,並按照“一數一源”的原則,對資料進行重新組織,建立全面、多層次資料體系,實現海量的大資料儲存、管理與服務,及各部門資料聯動、共享、融合和創新應用。

打造透徹感知體系 實現全面互聯

對於大型水利樞紐來說,全域感知的實現不僅服務於監測巡查管控、抗災指揮、應急事故的處理,更加能夠透過感知裝置收集資料,透過態勢分析支撐科學決策。

圍繞都江堰感知體系的建設,浪潮為其構建了包含閘控建設、影片監控、感知平臺建設等多種資訊化手段的“物聯感控體系”,採用物聯網、5G、遙感成像、無人機、北斗等技術對灌區實行全時空、全天候、全數字化覆蓋。同時,影片智慧分析管理系統、多種AI演算法等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實現漂浮物、水位、河道採砂監管等水利場景監測,並透過AR感知預警技術進行呈現,以此逐步實現終端裝置的無人值守,成功解決感知裝置落後

技術應用不先進等問題,最終實現物聯網終端的“統一接入、統一管理、裝置控制、自動化執行分析”。

另外,在“水利根平臺”和“物聯感控體系”的支撐下,結合灌區日常事務的管理需求,浪潮透過資訊化手段為都江堰灌區構建了水政執法、水文資料整編、水費計收管理、檔案管理等業務系統,為灌區的日常事務處理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實現灌區事務的精細化和智慧化管理。

作為四川省智慧水利重要組成部分和先行任務,都江堰灌區透過水利資訊化建設正在向透徹感知、精準量測、配水排程、科學預測、泛在服務的智慧灌區邁進。同時,四川省水利廳也將以都江堰灌區水利資訊化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全省智慧水利統籌謀劃及基礎底座建設,實現人水和諧共處的建設目標。

2000多年來,都江堰不僅仍在執行,而且效益日益擴大,這和歷代治水先驅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與創新是分不開的。如今,2275歲“高齡”的千秋古堰和浪潮攜手踏上向智慧化水利工程的轉型之路,相信它也將在新技術的護航之下,煥發新的生機,繼續造福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