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早期的碑共有三種用途,既不是用來寫字,也不是用來當墓碑

菜單

早期的碑共有三種用途,既不是用來寫字,也不是用來當墓碑

墓碑

《說文解字》裡說“碑,豎石也。”《辭海》中對於“碑”的解釋是“長方形立石”,由此可見古人對於“碑”的解釋大多是從形狀上闡述,有時還兼以其用途。古代的碑用途有記載祭祀畫面、描述事件、作為標記和指引等一系列作用。比如在攀登泰山時半路的摩崖石刻,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中天門至雲步橋之間,上面刻有五嶽獨尊的紅色大字,彰顯著泰山甲天下的獨特地位。

早期的碑共有三種用途,既不是用來寫字,也不是用來當墓碑

石碑

我們印象裡最常見的碑刻應當是墓碑了,但早在春秋時期,其實已經有所謂“碑刻”的產生。那時的碑刻,和後世的用途大不相同。

第一種用途:測量時間。《禮儀·聘禮》記載曰:“東面北上,上當碑南陳”,古人用石碑豎立在宮廷院中,藉助陽光照射石碑後指示的方向辨別現在的時辰。這種用法和“日晷”有一些相似,但由於碑石的結構和日晷的指標不相同,相比指示時間的準確度也會相應下降一些。

早期的碑共有三種用途,既不是用來寫字,也不是用來當墓碑

石碑用途

第二種用途:系牲畜的固定物。《禮記·祭義》記載:“祭之日,君牽牲……既入廟門,麗於碑。”這裡的“麗”意思就是“系”。用在祭祀場合時,“碑”也有一種別樣的莊重與凝肅。皇帝盛裝華服向上天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用牛羊為祭祀,這個時候如果有牲畜來回走動,勢必會影響整場儀式的肅穆和秩序,那麼“碑”的作用就非常顯而易見了。碑樣式古樸,底座雕有花紋,其上刻有文字,與整個祭祀現場相得益彰。更顯得天意凜然不可違。

早期的碑共有三種用途,既不是用來寫字,也不是用來當墓碑

第三種用途:墓穴四角牽引繩索的工具。古代在向墓穴中呈放棺槨時,需要在墓穴四周先安放用來固定棺槨四處的石碑,然後在上面打孔,用繩索穿過,這樣就可以透過牽引繩索控制棺槨的移動,將棺槨放進墓穴中。之後,還可以在四角的石碑上刻上墓主人的生平事蹟和曾經的經歷,作為其一生的陳述和總結,而這種記載生平的形式,其實就是現代“墓碑”的雛形。

在春秋之後,我們所熟知的,意義上的“碑刻”開始形成。人工雕刻而成的碑發展完善,石碑的材質也變得更加有利於人為雕刻,擺脫了之前的天然石塊。到西漢時期,“碑”的主要作用就是刻字並且記載事件,它原本的用途就漸漸被人們遺忘了。

早期的碑共有三種用途,既不是用來寫字,也不是用來當墓碑

碑刻用途

無論如何,碑刻都是古人的智慧結晶,是不能被現代工業所取代的,具有巨大藝術價值的藏品。古人將事件或自己的情感訴求提筆於其上,是無論經過多少年也都歷久彌新的人文關懷,不會被時間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