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曹操墓已證實,那為什麼會有七十二疑冢呢?漳河河底的墓又是誰?

菜單

曹操墓已證實,那為什麼會有七十二疑冢呢?漳河河底的墓又是誰?

2009年12月27日,經中國考古學界一致確認,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為曹操。

曹操墓已證實,那為什麼會有七十二疑冢呢?漳河河底的墓又是誰?

而在發現之前,迄今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曹操為一代梟雄,仇家頗多,為了對付仇人挖墳或盜墓者,在他死後,設了七十二座疑冢於漳河邊。這種說法最早見於元初楊奐的《山陵雜記》:

“曹操沒後恐人發其冢,乃設疑冢七十二在潼河之上。”

後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述:

“曹操有疑冢七十二處,河南彰德府臨漳縣故鄴城北漳水上,自講武城外森然彌望,高者如小山佈列,直磁州而止。”

明朝人俞應符著《七十二疑冢》,清朝人陳大玠《疑冢記》均認為曹操設七十二冢,並認定其中必有座葬有曹操的屍體。

曹操墓已證實,那為什麼會有七十二疑冢呢?漳河河底的墓又是誰?

清末年間,因鬧饑荒,漳河七十二疑冢多有盜掘。冢內皆有屍骨,多行墓誌,但均系北魏、北齊時代王公要人之墓。對此,有些史家認為,七十二疑冢可能是於操生前所設,以惑後人,而北朝王公命婦則是“坐享其成”。尤其是《三國演義》中為了揚劉貶曹,突出曹操的“奸雄”形象,對設疑冢事記述的更為淋漓盡致,使曹操設七十二冢之說,更加廣泛地傳播。

另一種說法是,曹操陵墓建於漳河河底。

持其論者認為,魏文帝《止臨菑侯植求祭先王詔》中有

“欲祭先王於河上,覽省上下,悲切感切”

之句。還有清沈松《全健筆錄》引《堅瓠續集》中記載:

“順治初,漳河水涸。有捕魚者見河中有大石板,旁有隙,窺之黧然,疑其中多魚,乃由隙入。數十步得一石門,心怪之,出招諸捕魚者入。初啟門,見其中盡美女,或坐或倚或臥,分列兩行,有頃俱化為灰委地。內有石床,床上臥一人,冠服儼如王者,中立一碑,漁人中有識字者就之,則曹操也。眾人因跳而斬之,磔裂其屍。諸美人蓋生而殉葬者,地氣凝結,故如生人,既而漏洩其氣,故蘧成灰、獨操以水銀殮,其肌膚尚未朽腐”

另有人根據近年來水文水利專家們對漳河所進行的一系列勘查,為詳盡地摸清了漳河的涸溢規律和改道方位。並結合歷史文獻提出:古漳河歷史上幾經遷徙,文獻記載的曹操陵墓以及銅雀臺等建築,均因河水改道而被衝沒,現在根本無法考證了。

曹操墓已證實,那為什麼會有七十二疑冢呢?漳河河底的墓又是誰?

現在曹操墓已找到,那麼這個墓又是誰的呢?只有2種可能性:其一,曹操的疑墓之一,曹操本身就是盜墓的祖師爺,防止後人盜墓,故有佈下一個疑陣;其二,古往今來,曹姓王侯將相也有不少人,漁民發現的是一個曹姓諸侯的墓,年代久遠,操字看錯而已。

第三種說法:薄葬短喪

曹操一生極力主動薄葬短喪,所以根本就沒有設疑冢之事。據《三國志》記載:建安十年(205年),曹操鑑於長期戰亂,“天下凋弊”而“送死奢糜”之風卻盛行不衰。於是下令“禁厚葬,皆一之於法。”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患病,開始在鄴城規劃墓地,他提出三條原則:

1,選高亢“瘠薄之地”,不佔良田;

2,墓地與“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共同,不單獨建立陵園;

3,“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

曹操墓已證實,那為什麼會有七十二疑冢呢?漳河河底的墓又是誰?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還立下遺囑;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第二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遵循乃父遺教,喪彈從簡,“無所增加”。

曹操墓已證實,那為什麼會有七十二疑冢呢?漳河河底的墓又是誰?

曹操墓的發現

2009年在河南安陽工地施工過程中,發現了一座東漢的大型墓葬,考古專家經過長期的研究,終於認定這座大墓就是曹操的墓。墓沒有盜洞口,墓內的陪葬品儲存完好,出土石牌、石枕刻銘稱“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時的稱謂。墓室中發現的男性遺骨,專家鑑定年齡在60歲左右,與曹操終年66歲吻合,應為曹操遺骨正是曹操下葬時的稱謂。

曹操墓已證實,那為什麼會有七十二疑冢呢?漳河河底的墓又是誰?

困擾了中國考古界上千年的謎底終於破解了。也許曹操自己就是盜墓界的鼻祖,同時也可能是曹操對於自己的墓防盜措施到位,所以得以千年無人打擾。曹操的喪葬比較簡單,但是這個“亂世之梟雄”卻在歷史上留下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