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民間故事:打更人巡夜,欲追趕抬轎隊伍,阿婆說,別追,快敲鑼

菜單

民間故事:打更人巡夜,欲追趕抬轎隊伍,阿婆說,別追,快敲鑼

本文為《民間故事》之970章,如果您喜歡看民間故事,記得常來!

故事發生在明朝,在濟南府某個小鎮裡有一個李姓老漢。李老漢天生膽子大,只是不愛說笑,但人性十分善良。

有一年,小鎮上挑選打更人,鄉民們都覺得李老漢不僅人好,膽子也大,就都推舉李老漢。很快,佈告下來了,李老漢果真成了一名打更人。

此後,李老漢經常在夜裡打著一盞燈籠,敲著銅鑼沿街巡夜,他幹活實在,從來不偷懶。

這個小鎮不算大,地處濟南府城北,是連線南北的主要鎮子,經常有生人在此路過和借宿,沿街討飯的乞丐也不在少數。

有一日,臨近午時,李老漢和妻子張氏正準備吃飯,此時院門被人敲響了。

“有人敲門,你去看看是不是隔壁的王兄,前兩天他跟說,家裡要蓋房子,說讓我幫個忙。”李老漢一邊說一邊坐下了。

“我去看看!”妻子放下碗筷,趕忙去開門。開啟門一看,門外卻站著一位陌生的阿婆。

阿婆衣衫襤褸,左手拿著一個破碗,右手領著一個小姑娘。那小姑娘頭髮很亂,臉上髒兮兮的,大大的眼睛看著張氏。

張氏一看兩個人的裝扮,定是討飯的乞丐無疑了。

民間故事:打更人巡夜,欲追趕抬轎隊伍,阿婆說,別追,快敲鑼

阿婆滿臉笑容,說道:“俺們娘倆路過此地,俺家小孫女已經一夜沒有吃過東西了,還請好心人能夠施捨一些飯菜。”

說完後,阿婆拉著小女孩就要下跪。張氏趕忙上前,一把攙扶住阿婆,又扶住了那個小女孩。

“阿婆,您只是討些食物,此乃小事,何必行如此大禮?快帶著孫女進來!”張氏拉著阿婆就要進屋。

阿婆有些不好意思,沒有跟進去。阿婆看了看孫女後說道:“俺倆討要了幾個人家,都沒有施捨飯菜給我們,還嫌棄俺們娘倆,將俺們給趕出來了。”

張氏一聽搖了搖頭,因為此地經常來乞丐討飯,鎮上的人都已經司空見慣。況且很多人自己都吃不飽,哪還有富餘的食物施捨呢?

李老漢的日子倒還不錯,夫妻倆料理著幾塊農田,李老漢每晚還去打更,也能賺些銀子,溫飽倒不成問題。

張氏想了想:“午時我蒸了四個饅頭,那就拿出兩個饅頭分給阿婆和小女孩吧!”

隨後,張氏說道:“阿婆,俺家蒸了饅頭,我這就回屋去拿!”張氏說完後就回了屋。

“是隔壁王兄嗎?”

“不是,是討飯的阿婆和小孫女。”

“小孫女?一老一少出來討飯實在不容易,你將她們倆請進來,坐下一起吃吧!”

“方才我已經請過了,阿婆怕咱們嫌棄,不敢進來。”

“那我去請!”李老漢放下碗筷就走出了屋。

“阿婆,外面天熱,快進屋吃些飯菜,喝些粥吧!”李老漢說道。

民間故事:打更人巡夜,欲追趕抬轎隊伍,阿婆說,別追,快敲鑼

“多謝好心人,俺娘倆就不給你們添麻了。”阿婆有些猶豫,小孫女緊緊抱著阿婆的胳膊。

“午時天氣熱得很,別把孫女曬出病來,快進來吧!”李老漢說完後拉著小女孩就進了屋子。阿婆一邊感謝,一邊跟進了屋裡。

張氏拿來碗筷,給阿婆和小女孩盛滿了米粥,又拿來熱騰騰的饅頭,阿婆感動得流下了熱淚,顫聲說道:“你們真是大好人啊!俺和孫女謝謝你們了!”說完,阿婆拉著小女孩就要下跪,李老漢離著近,一把將她們扶住。

吃過午飯,阿婆再三言謝,隨後帶著孫女慢慢離開了。李老漢和妻子看著她們遠去的背影是嘆氣不止。

當天晚上,李老漢吃過飯後提著燈籠和銅鑼,像往常一樣又去巡夜了。

過了二更天,李老漢走到老鄭家門口時,忽然看見前面有幾個黑衣人抬著一頂轎子正匆忙地朝前走著。

“這是誰家的轎子?天這麼黑,這些人都不打燈籠,還走得如此匆忙,這不太對勁,我要追上去問一問!”李老漢膽子大,思忖片刻就加快了腳步,朝著那幾個人追了上去。

離著近些了,李老漢仔細一看,前方共有四個人,他們都沒有說話,只是埋頭急匆匆地往前趕。

民間故事:打更人巡夜,欲追趕抬轎隊伍,阿婆說,別追,快敲鑼

李老漢欲追抬轎隊伍,上前詢問一番。此時,他的肩膀被人拉了一下:“恩人別追,快敲鑼,他們是匪賊,不然來不及了!”李老漢趕忙轉過身,說話之人正是那位討飯的阿婆!

“方才俺親眼看見四個匪賊從一戶人家裡搶走了一位姑娘,就塞進那頂花轎裡。臨走時,他們還將姑娘的爹孃打暈在地。他們都帶著刀劍,俺怕牽連俺孫女,才沒有聲張。”阿婆緊張地說道。

李老漢一聽這才明白咋回事,他趕忙拿起木槌,一邊敲鑼,一邊大聲喊道:“有匪賊,快來捉賊啊!”

前面的四個人聽見喊聲和鑼聲後,腳下亂了,拼命朝著城門方向跑。此時,附近居住的鄉民們拿著扁擔和鋤頭,紛紛跑了出來。

“匪賊在前面,鄉親們快追啊!”李老漢一邊喊一邊追。

聞聲而來的鄉民們越來越多,那四個人見勢不妙,丟下轎子後各自逃跑了。

鄉民們朝著花轎圍了過來,李老漢小心翼翼地掀開簾子,轎子中果然有一位姑娘,被綁住了手腳,嘴巴也被堵住了。

“這是老張家的閨女翠花啊,趕緊給她鬆綁!”鄉民們一邊說一邊給翠花鬆綁。

張翠花是鎮上炊餅店張老闆的小女兒,因為長相漂亮,鎮上的人都認識她。

“翠花,發生啥事了?那幾個人是誰啊?”李老漢問道。

“俺不認識他們,他們蒙面拿到刀劍衝到俺家裡,二話不說就把俺捆住,塞進了轎子裡。俺爹孃上前阻攔,都被他們打暈了,俺要去救爹孃!”翠花邊哭邊說。

民間故事:打更人巡夜,欲追趕抬轎隊伍,阿婆說,別追,快敲鑼

鄉民們一聽,都跟著張翠花去了家裡。李老漢聽了這些話是後怕不已,倘若自己方才追上抬轎隊伍進行盤問,勢必會遭到他們的毒手,說不好連命都不保了。

李老漢越想越後怕,忽然想起了那位阿婆。他提著燈籠趕忙往回走,欲要答謝阿婆的救命之恩。

可等他走回去再看時,那位阿婆已經消失不見了。李老漢在附近找尋了半晌,依舊沒有找到那位阿婆。

他深鞠一躬,自言自語道:“多謝阿婆的救命之恩,在下銘記於心了。以後若能再和阿婆相見,在下必會報答這份恩情!”

回到家,李老漢將遇到抬轎隊伍、阿婆救自己的事說給了妻子張氏。張氏一聽是心有餘悸,隨後她微微一笑,說道:“多虧咱倆施捨飯菜給阿婆和小女孩,阿婆才會心存感恩之心,在你遇到危險時,阿婆及時提醒了你,你才躲過了災禍。看來,我們的善舉沒有白費呀!”李老漢覺得妻子的話很有道理,用力地點了點頭。

民間故事:打更人巡夜,欲追趕抬轎隊伍,阿婆說,別追,快敲鑼

張翠花的爹孃只是被打暈了,經過調養很快就好了。經歷這件事後,李老漢在打更巡夜時,提高了警惕,不敢再貿然行事。而那位乞討的阿婆和小女孩,李老漢再也沒有遇到過。

筆者有話說:

打更人李老漢和妻子看見阿婆和小女孩實在可憐,並沒有嫌棄她們,還邀請她們到家裡吃飯,這足以說明李老漢和妻子人性十分善良,而且樂善好施。

而就在當晚李老漢巡夜時,看見了可疑的抬轎隊伍,欲要上前追趕,被阿婆及時攔住,李老漢因此躲過了災禍。可以看出,那位阿婆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

老話說得好:

善有善報。

從本文可以看出,做善事的人,終歸能夠得到好報,逢兇能夠化吉。

另外,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對於別人的恩情,我們應該銘記於心,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也應該盡最大努力去回報,這才是為人處世的正確方法,您說對嗎?

宣告:本文由“詩文書畫匯”原創首發

民間故事意在向世人闡述世俗道理,傳遞正能量,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