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地圖上的戰爭:噶爾丹引兵叛亂,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大勝而歸

菜單

地圖上的戰爭:噶爾丹引兵叛亂,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大勝而歸

在清朝建立之初,蒙古族迫於清廷勢強,一度臣服於清廷。

蒙古部落從明朝開始,基本上以大漠為中心劃分為了漠南蒙古、喀爾喀蒙古以及厄魯特蒙古為主的三大主要力量群體,這三大勢力統轄之下還有眾多的部落,其中隸屬於厄魯特蒙古的準噶爾部隨著清廷的立國,也漸漸開始發展起來。

此時的準噶爾部雖然臣服於清廷,可是在清廷忙於在江南之地四處征戰和平定三藩的戰事中,卻讓準噶爾部一步步的開始發展起來,甚至一度有吞併整個蒙古勢力的趨勢。

康熙元年,喀爾喀蒙古左翼和右翼兩股勢力內訌不斷,當時的旺舒克統帥喀爾喀左翼勢力,額琳沁統帥喀爾喀右翼勢力,剛剛上臺不久的兩個人便開始箭弩拔張,大有相互吞併對方之意。然而還沒有及時出手的額琳沁就被旺舒克集結了喀爾喀七部兵馬一舉重創,大敗之後的額琳沁帶領著殘餘勢力投靠了準噶爾部。

地圖上的戰爭:噶爾丹引兵叛亂,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大勝而歸

康熙九年,準噶爾部發生內鬥,部落首領僧格被殺,噶爾丹打著為兄報仇的口號趁機發動攻勢,驅逐勁敵,成功奪取了準噶爾部的領導權,成為了統帥準噶爾部的可汗。

準噶爾部中噶爾丹本來就有一統蒙古的雄心,再加上額琳沁一直以來的復仇之心,適逢此時,喀爾喀內部爭鬥不斷,各個部落之間相互傾軋者可以說是層出不窮,數不勝數,噶爾丹一方面想以沙俄為後援,一方面想要以護送額琳沁回到喀爾喀部落為名,帶領大軍名正言順的來到了喀爾喀境內。

康熙二十六年,勢力日益龐大的噶爾丹帶領三萬精銳騎兵,發動了蕩平喀爾喀部落的戰役。

先鋒部隊:急速行進至喀爾喀境內,引誘喀爾喀部落的主力大軍

主力大軍:配合先鋒部隊,合力圍剿喀爾喀部落的主力大軍

地圖上的戰爭:噶爾丹引兵叛亂,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大勝而歸

事情果然和噶爾丹所想的一模一樣,當噶爾丹的前鋒部隊義無反顧的進入到喀爾喀境內之後,喀爾喀部落的主力大軍迅速包抄過來,噶爾丹繞後突襲,成功擊潰了喀爾喀的主力。

首戰告捷之後的噶爾丹趁勢向東進軍,抵達杭愛山,噶爾丹的意外突襲,讓毫無準備的喀爾喀部落迅速敗退,開始紛紛向東逃竄。噶爾丹帶領騎兵繼續追擊,一直追到了克魯倫河,聽聞喀爾喀部落已經在鄂羅會諾爾整軍備戰,噶爾丹急令大軍前進,雙方很快廝殺在了一起,噶爾丹再一次重創了喀爾喀部落,繳獲牛馬、輜重數不勝數。

地圖上的戰爭:噶爾丹引兵叛亂,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大勝而歸

蒙古噶爾丹對於其他部落的廝殺,讓喀爾喀部落的各大可汗幾近走投無路,他們只能向清廷康熙皇帝請求援助。康熙皇帝對於噶爾丹貿然進攻其他部落大為震驚,康熙屢屢派遣使者前去調和,都未能奏效。

勢力日益龐大的噶爾丹早已經不想繼續臣服於清廷的統治之下,此時的噶爾丹不僅僅要橫掃蒙古諸多部落,還試圖和清廷分庭抗禮,挑戰清王朝的統治地位。

康熙二十九年,噶爾丹帶領了兩萬精銳騎兵再一次在蒙古各部落橫行無忌,順利越過貝爾湖,挺兵至嶽爾濟山,在附近瘋狂的侵襲,肆意的搶奪其他蒙古部落的牛羊馬畜。

六月,忍不可忍的康熙皇帝御駕親征,統帥三路大軍向著邊境草原進發。

左翼大軍:福全、胤褆帶領大軍從古北口出兵,進攻噶爾丹

右翼大軍:常寧、鄂紮帶領大軍從喜峰口出兵,進攻噶爾丹

輔助大軍: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帶領大軍挺兵遼河,掩護山海關關口的安全

地圖上的戰爭:噶爾丹引兵叛亂,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大勝而歸

康熙皇帝在做好一切的部署之後,親自坐鎮熱河指揮戰事。可是左翼統帥福全、胤褆不和,康熙皇帝為了防止拖延戰事,急忙將皇子胤褆從前線戰場撤換下來。然而即便如此,由於左翼大軍的拖延,常寧統帥的右翼大軍孤軍深入到大興安嶺以北,直面噶爾丹的大軍。

地圖上的戰爭:噶爾丹引兵叛亂,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大勝而歸

常寧的孤軍深入,很快就被噶爾丹擊潰,退到了大興安嶺,噶爾丹趁勢直驅南下,駐紮在了烏蘭布通。

噶爾丹兵鋒正盛,可是他的冒險南下恰恰為清廷的兩大大軍形成合圍之勢創造了機會。

在康熙皇帝聽聞噶爾丹駐軍於烏蘭布通的時候,急令常寧、福全展開全面進攻,同時另外徵調熱河軍隊命令其挺兵至歸化城,徹底切斷噶爾丹的退路,三路大軍共圍噶爾丹。

地圖上的戰爭:噶爾丹引兵叛亂,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大勝而歸

噶爾丹對於陣地的選擇頗有講究,駐軍於烏蘭布通的噶爾丹挑選了一塊極佳的戰略要地,噶爾丹的整個大軍北倚高山,南側河流為天然屏障,西側多為樹林掩護,可以說說一塊絕佳的防守要地。

可是,噶爾丹的防守缺陷卻在東部的廣闊地帶,以及西部的樹林地帶。

噶爾丹為了能夠防止清軍騎兵的衝擊,徵用了上萬頭的駱駝全部捆綁起來平鋪在了東西兩地的地面上,在東西兩面構成了一個“兩側防禦圈”。

地圖上的戰爭:噶爾丹引兵叛亂,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大勝而歸

同時在駱駝的身上放置了大量的木箱,最後用毛氈全部鋪蓋起來,組成了可攻可守“駝陣”。

清廷的兩路大軍對於噶爾丹的這種防守方案毫無對策,不僅僅無法徹底攻入敵陣,反而被噶爾丹憑藉防禦陣型殺傷了不少的清兵,損失慘重。

在熱河的康熙皇帝聽到訊息之後,急忙徵調了炮兵營前往前線戰場,幫助兩路清軍。

左翼、右翼兩路大軍有了炮兵營的防守可以說是如虎添翼,噶爾丹用駱駝組成的“駝陣”防禦圈很快就被轟開了缺口,噶爾丹開始全面潰敗。可是此時噶爾丹卻意外的向清廷示弱,同時致信於清軍左翼統帥福全,表示自己永不再犯喀爾喀的決心,福全立馬上書康熙皇帝,請求進兵方案。

地圖上的戰爭:噶爾丹引兵叛亂,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大勝而歸

康熙皇帝收到福全的信後,急忙下令讓福全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噶爾丹斬草除根,不留後患,然而此時的噶爾丹早已經帶領著殘兵逃亡大興安嶺,回到了科布多。

清廷此次以康熙皇帝為主動策劃的烏蘭布通大戰,可以說是一鳴驚人。康熙皇帝雖然沒有親自奔襲戰場,可是在策劃圍剿戰略的時候顯得遊刃有餘,他總能夠關鍵的時刻看到噶爾丹的短板所在,康熙皇帝對於軍事的敏銳程度,可以說是已經達到了清廷歷代帝王的一生都難以企及的一個高度。

可是,此時讓噶爾丹逃脫,也為以後噶爾丹的再次叛亂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