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陝西省一個縣,因為名字生僻難認,所以改成現在的名字!

菜單

陝西省一個縣,因為名字生僻難認,所以改成現在的名字!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古都西安。陝西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此基礎上,截至2018年底,陝西省下轄10個設區市,含30個市轄區、72個縣、5個縣級市。其中,就禮泉縣來說,人口超40萬,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位於關中平原中部,東鄰涇陽,西鄰乾縣,南與興平、咸陽相連,北與淳化、永壽接壤。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醴泉縣,因為“醴”字生僻難認,所以,在1964年9月,改“醴”為“禮”,也即改名為禮泉縣。

陝西省一個縣,因為名字生僻難認,所以改成現在的名字!

首先,禮泉縣,隸屬於陝西省地級咸陽市。在地理位置上,禮泉縣位於關中平原中部,東鄰涇陽,西鄰乾縣,南與興平、咸陽相連,北與淳化、永壽接壤。禮泉縣介於東經108°17′40″—108°41′46″和北緯34°20′50″—34°50′02″之間,總面積達到1018平方千米。就禮泉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秦國這一諸侯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秦朝在該地區設立谷口縣。進入到西漢(前206—8年)時期,依然設立谷口縣,今陝西省禮泉縣一帶屬之。東漢時期,廢谷口縣,入雲陽縣,今咸陽市禮泉縣一帶屬雲陽縣。

陝西省一個縣,因為名字生僻難認,所以改成現在的名字!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禮泉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265—316年),該地區南部屬好疇縣,北部屬池陽縣。北魏太延元年(435年),分池陽縣地,該地區屬之。西魏大統四年(538年),設立甘泉縣(因縣北的甘泉山得名年),轄區為今縣境北部,同時設立新疇縣,轄區為今縣境南部。北周建立後,將西魏時秦郡的甘泉、新疇2縣撤銷。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今禮泉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開皇十八年(598年),隋朝正式設立醴泉縣(因縣境內有醴泉宮而得名)。在隋朝時期,醴泉縣包含今禮泉縣地及乾縣東部。

陝西省一個縣,因為名字生僻難認,所以改成現在的名字!

由此,就該地區來說,自隋朝初期建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唐朝建立後,分醴泉縣設立設立溫秀縣。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撤銷溫秀縣。貞觀十年(636年),醴泉縣屬雍州,天授二年(691年)七月改屬鼎州,久視元年(700年)八月還屬雍州。五代十國時期,醴泉縣屬乾州。北宋建立後,醴泉縣初屬京兆府,公元1118年,醴泉縣改屬醴州。南宋時期,醴泉縣屬乾州這一建制。元朝建立後,設立陝西等處行中書省,醴泉縣屬之。

陝西省一個縣,因為名字生僻難認,所以改成現在的名字!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醴泉縣先屬乾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一月改屬西安府。清朝取代明朝後,醴泉縣屬陝西省西安府。到了1914年,醴泉縣屬關中道。1928年,醴泉縣直屬於陝西省。1964年9月,因為“醴”字生僻難認,不利於識記書寫,所以改“醴”為“禮”(不改變其讀音),也即醴泉縣改為禮泉縣。1970年,禮泉縣屬咸陽地區。1984年,撤銷咸陽地區,咸陽市改為省轄市,禮泉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禮泉縣總面積達1018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45。5萬人。對於禮泉縣,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