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菜單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深愛北京胡同文化的著名畫家況晗和北京民俗專家陸原攜手,用10年的時間打磨了近百幅技法獨特的衚衕畫作,《樹影鴿子人——衚衕北京的生趣與鄉愁》一書近日面世,一個飽經風霜的“衚衕北京“就在眼前。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南鑼鼓巷

這部書由一張張手工鉛筆畫和有趣的考證文字互相對照構成,講述老北京胡同的歷史沿革與當今日常生活生態。南鑼鼓巷、帽兒衚衕、東交民巷、西裱褙衚衕、菸袋斜街、景山前街等一個個讀者耳熟能詳的北京胡同,在畫家筆下充滿靈動之氣。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菸袋斜街

況晗說——

我畫的不僅是北京胡同,更是北京的城市氣質。人們被我的畫打動,其實是被衚衕打動。這些畫的藝術性再高,也不及歷史的永恆。

有些衚衕,花了很多錢改造,但效果如何呢?我問過很多北京市民,他們不反對城市改造,但對具體的改造細節不乏保留意見。那些老宅子的主人看到我的畫,再看看他們現在的房子,眼淚就出來了。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東交民巷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去畫故宮、長城、天壇這些高大上的建築,卻偏偏要畫不起眼的小衚衕?我說,因為那些建築都是國寶,國家一定會保護;可衚衕不一樣,今天不抓緊畫下來,明天就沒了。若干年後,我們的子孫看完故宮也許會問,那個朝代難道只有皇帝,他的子民都住在哪兒呀?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北帥府衚衕

陸原說——

北京是千年古都,在周朝為燕國薊城,燕昭王為振興燕國,受謀士郭隗“五百金買馬骨”策論啟發,築黃金臺招攬人才,留下了燕京八景之“金臺夕照”景觀。在遼朝為燕京,留下了天寧寺古塔,是北京現存最古的建築物。在金朝為中都,留下了盧溝橋和大寧宮皇家園林即今北海公園。在元朝為大都,留下了通惠河和國子監、孔廟。在明朝為北京,留下了皇宮紫禁城。在清朝亦稱北京,留下了暢春園、圓明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和萬壽山清漪園即今頤和園。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炮局衚衕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古往今來,天南海北,家國情懷,夢裡鄉愁。有多少人傑俊才,踏著盧溝古道而來,乘著運河航船而去。他們為北京留下的痕跡,有的已隨歲月飄逝,有的卻是名垂青史。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石雀衚衕

再看作者筆下的鉛筆衚衕,並非勝在如何逼真,最打動人的是這些作品背後透出的老北京隨性、寬厚的精神內涵。鉛筆樸素的線條、厚實的灰色調,最適合表現老北京的韻味——片片殘牆的斑駁、磚石風化的質感、老槐樹的光陰、衚衕的年輪,畫中處處可見人的生活、人的情感、人的情緒、人的思想、人的故事。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松樹街

每一個衚衕的前世今生在兩位作者的筆下,充滿著特別情感——

花梗衚衕南鄰的東旺衚衕,明朝舊稱馬將軍衚衕。往南的白米倉衚衕,明朝舊稱濟陽衛倉,是濟陽衛駐軍的糧倉。南鄰的府學衚衕,因明朝順天府學校而得名。元朝末年,有僧人在這裡營建報恩寺,寺院完工還未及安放佛像,明朝徵虜大將軍徐達已經攻入大都城。僧人擔憂寺院會被徵用為軍營,聽聞明朝尊崇孔子,就去孔廟借來孔子牌位供奉在寺院,謊稱這是新建的學校,於是弄假成真,寺院先是成為大興縣學校,後來又成了順天府學校。

府學衚衕在元朝有兵馬司的牢房,南宋丞相文天祥在這裡被關押四年。文天祥在這裡寫作了《正氣歌》,序言寫道:“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文天祥說牢房有水氣、土氣、火氣等七種汙穢惡氣,但是我有浩然之氣,這就是天地正氣。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北平按察副使劉崧在牢房舊址建造了文丞相祠,並且將這一帶街巷命名為教忠坊以紀念不屈的忠臣。文天祥所說的七種汙穢惡氣之一是“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可見北側的白米倉衚衕在元朝已經有了糧倉。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作者陸原

陸原寫衚衕堅持追求真相,堅持說有用之話。磚塔衚衕的萬松老人塔,民國時期書畫家葉恭綽斷定那是金朝的塔,但讓陸原特別有成就感的是,他透過翻閱、研讀大量古籍,認為萬松老人塔為元代所建,而非金代。

他解釋道,磚塔是高僧萬松老人的靈骨塔,通常都說是元朝古塔。但是萬松老人生於金朝大定六年(1166年),卒於蒙古貴由大汗元年(1246年),終年八十一歲。在萬松老人圓寂二十五年之後的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才將國號由蒙古改為大元,所以磚塔建造時間要早於元朝。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磚塔衚衕

陸原寫衚衕也有自己的個性。況晗畫了一個全聚德烤鴨店,陸原想,全聚德沒有委託他做軟廣告,就沒有寫文字。還有老舍故居,他更是覺得無從下筆,人人皆知的老舍生平、評價,他認為沒有必要再複述。因此,老舍故居這幅畫也沒配文。

兩位作者因對北京胡同的特別情感而走到了一起。陸原今年58歲,他自述出生於元朝大都路總管府所在地交道口,少年住在通惠河終端什剎海南岸白米斜街,青年住在明朝夕月壇東門南禮士路,中年住在金中都麗澤門舊址高樓村。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作者況晗

況晗是江西人,他1991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北京,畫衚衕已有近30年。“其實住衚衕開始是很難受的。”況晗回憶,當年所住的衚衕只有9。13平方米,一家三口吃喝拉撒全在這裡,別說放置一畫板,就連轉身都得小心翼翼。

下班後,他常在門口吸悶煙,無聊透頂。時間長了,他發現幹水桶、垃圾桶在石榴樹下和掃把、拖把一樣能組成一幅優美的圖畫,“這就是我畫衚衕的開端,當然我是用的老本行水彩畫的。”況晗著迷於北京胡同的滄桑感,“北京磚牆衚衕,磚縫裡積的都是幾百年的塵土。”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長巷二條

畫衚衕並非易事。多年前,寒冬臘月的北京有零下十幾度,況晗幾次在外寫生,洗水彩畫筆的水結冰了,常讓他半途而廢。悶悶不樂中他總是希望找到解決的方法,翻翻自己以前的速寫,鉛筆不用水、不結冰,工具還簡單,一塊畫板,一盒鉛筆,一個小馬紮就OK了。況晗本想用此方法練習一下基本功,天熱了再來畫水彩畫,但一畫不可收拾,一直用鉛筆畫到現在,連他自己也不可想象。在況晗眼中,衚衕的灰色與鉛筆的鉛色有了完美結合,這讓他深感意外。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宣武門外大街

畫衚衕,寫衚衕,兩位作者也見證著衚衕的變化。況晗認為,北京胡同的變化最大的時候是申奧成功之後。申奧之前有的衚衕髒亂差,他為收集素材拍照,居委會的老太太常常盤查。但奧運之後,遊衚衕的人多了,居民臉上那些懷疑的眼光也換成親切的笑容了。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香鉺衚衕

況晗從1991年開始畫衚衕至今近三十個年頭,他說,自己也從一個小夥子變成了老頭子,從對衚衕的一知半解到如今也算是如數家珍,跑衚衕畫衚衕更促使他的藝術獲得昇華。“我常常想起在我艱難的時候,胖大媽、盧大媽就像自己的母親一樣,對我這個外來人員的包容和幫助,小院的兄弟姐妹對我們一家人關懷備至,讓我這個遠離家鄉的遊子有了家的感覺。”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堅持近30年,他用一隻鉛筆竟畫出北京胡同的生趣和鄉愁

本期作者:路豔霞

本期編輯:金力維

本期監製:周南焱

流程編輯 吳越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