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無酒吧、迪廳,古人“夜生活”怎麼過?此物制約了古人的發揮

菜單

古代無酒吧、迪廳,古人“夜生活”怎麼過?此物制約了古人的發揮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每當夜幕降臨,黑夜籠罩大地,白日裡喧囂的塵世彷彿關上了被關上了一扇厚厚的大門。隨之亮起的是萬家燈火,和街道昏黃的路燈。居高臨下俯瞰一座城市,那黑夜中的點點亮光像是在訴說著人們疲憊過後卻難以平靜的內心。

燈火輝煌的街頭巷尾,充滿煙火氣息的夜市店鋪,霓虹燈下的酒吧、迪廳,時不時傳出陣陣歌聲的KTV……人們在各種“夜生活”中消遣著一天之中最後的精力,感受著現代生活帶來的各種享受。

如果在黑夜裡突然離開了燈火通明的世界,哪怕只有一小會兒人們的感覺都像是去到了一個陌生的世界。然而人們似乎忘記了這樣的黑夜才是這個世界晚上最初的模樣,我們的先人們曾在這樣的黑夜中度過了漫長的歷史歲月。這不禁讓人們疑惑,沒有酒吧、迪廳的古代先人們是如何度過漫漫黑夜的,他們也有像我們一樣熱鬧的“夜生活”嗎?

古代無酒吧、迪廳,古人“夜生活”怎麼過?此物制約了古人的發揮

一、古人都有哪些“夜生活”?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最繁榮的的歷史朝代,因此自唐朝起古人的“夜生活”也可以說是逐漸紛繁多樣起來。與現在的夜市類似古代唐朝之後的夜市上也有各種小吃攤,什麼油果子,小麵攤、賣菜的、賣布的、捏泥人的,賣冰糖葫蘆的,凡是白天能見到的夜市上基本上都有。因此唐代杜荀鶴其詩有云:“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當然,與現代夜間街市最大的區別是古代的夜市上雖然也是琳琅滿目,但是光照度與我們幾天的夜市是無法相比的,每一個攤位上最多也就掛兩盞燈籠能看見自己小攤上的一番光亮就算不錯了。

因此,夜市雖然熱鬧卻遠不及現代敞亮,尤其是夜市上人煙稀少之時,寬闊的街道往往只能看到兩邊的攤販,街中間的位置會出現一片黑乎乎的場景,反倒讓夜市顯得格外冷清。

古代無酒吧、迪廳,古人“夜生活”怎麼過?此物制約了古人的發揮

買賣人最怕趕上天氣不好的時候。風雨交加,天寒地凍的光景,露天夜市很快就會變得漆黑一片,人去場空。每當這種情況出現,人們的“夜生活”也將大大受到影響,能去的地方也只能是那些消費不菲的瓦樓店鋪了。

不同於現代娛樂場所的電燈電話方便便宜,古代夜間的店鋪雖然也種類頗多,卻不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的。

拿飯莊和酒肆來說,古代夜間還能營業的飯莊消費相對於白天來說都要高,因為要保證一間飯莊燈火通明可是需要許多照明物品的消耗的,店門口要有燈籠招客,店裡要有油燈照明,這些燒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銀錢。

這些我們現在看來並不昂貴的物品在古代卻並不是每家店都供得起的,除了稍大的飯莊和酒肆一些本小利薄的小店根本支撐不起。

因此,勤儉節約的老百姓通常不會選擇在晚上拖家帶口的去飯店吃飯飲宴。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看不見的消費可全算在顧客的吃喝之中。與其如此吃高價飯喝高價酒,勤儉的百姓又何不在白天或者夜晚家中的小院之中對月飲宴?

古代無酒吧、迪廳,古人“夜生活”怎麼過?此物制約了古人的發揮

當然,任何時代都不缺少有錢人,這些高檔的夜間吃喝場所正是為那些不差錢的金主們提供服務的好去所。唐人方德元的《金陵記》中就記載了金陵(南京)的有錢人的夜間生活:“盛金錢於腰間,微行夜中買酒,呼秦女,置宴。”

當金主們吃飽喝足了,在這些飯莊、酒肆的附近通常就有一些匹配的娛樂場所,青樓藝館、賭坊通常都是這些有錢老爺們的“下一站”備選地。

這些個烏七八糟的場所在古代都是合法經營場所,也是當地政府夜間稅收的主要來源。比起白天正常營業的行當來說這些地方被稱之為“消金窟”也絲毫不為過。

除此之外,古人愛聽戲,因此聽戲曲也是有錢人夜間的一大消費樂趣。《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北宋京都開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裡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裡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那時候的聽戲的地方還叫“瓦子”或“瓦肆”,其實就是戲園子。

古代無酒吧、迪廳,古人“夜生活”怎麼過?此物制約了古人的發揮

以上所說的古人“夜生活”多為怡情享樂,也多在前半夜進行,到了後半夜通常燈火通明的夜市店鋪也就逐漸失去了光亮,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見不得人的“交易”,由於在唐朝有過一段實行宵禁的時期,所以就有過一段關於鬼市的記載。

《南部新書》有載:“長安中秋望夜,有人聞鬼吟曰:‘六街鼓歇行人絕,九衢茫茫空有月。’又聞有和者曰:‘九衢日生何勞勞,長安土盡槐根高。’或俗雲務本西門是鬼市,風雨晦冥,皆聞其喧囂之聲,怪哉”!

其實,所謂的鬼市是被經濟壓力壓抑的沒有辦法的老百姓,自發的在深夜最黑暗的時刻摸黑交易的無奈之舉。朝廷不讓明目張膽的擺攤,百姓也只能出此下策在一日之中最見不得光的後半夜互相交易產品,這之中交易的多是一些民間的基本生活用品。“半夜而合,雞鳴而散”的鬼市也從側面反映了人們對夜市的需要。

說完了黑咕隆咚的鬼市,不妨講一講古代最亮的夜市——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南宋辛棄疾的這首詞很好地為我們展現了古人對元宵節的喜愛。

古代無酒吧、迪廳,古人“夜生活”怎麼過?此物制約了古人的發揮

與平日裡街道上光線昏暗的普通夜市相比,元宵節上的夜市才真正能用“燈火通明”這四個字來形容,畢竟是一年一次的“燈節”無論是百姓還是商家為了圖個熱鬧喜慶也都不太在乎“燈油錢”了。況且這樣的節日人流量巨大,帶來的熱鬧景象和經濟效益都是巨大的,因此無論百姓還是商家都很喜愛和重視這項傳統民俗活動。

本文兩次提到了古人點燈費錢這件事,其實這件事與古人的夜生活有著頗大的關係,因為富人畢竟是少數,尋常百姓才能代表古人的真實情況。而制約尋常百姓真正享受夜生活的因素實際上正是“燈”。

二、原來是“它”制約了古人的夜生活

為什麼說“燈”制約了老百姓的夜生活呢?看看古代點燈燒的燃料是什麼您就明白了。

古代無酒吧、迪廳,古人“夜生活”怎麼過?此物制約了古人的發揮

首先來說古人夜間照明都用的什麼燈,通常來說就是三種:第一種是植物油為燃料的燈,第二種是動物膏脂為燃料的燈,第三種是蠟燭。這三種燈種最便宜的要數植物油燈,最貴的要數蠟燭。

鑿壁偷光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不光反應了匡衡刻苦讀書的精神,實際上也從側面反映了那個年代夜間點燈並不是家家戶戶都點的起的現實情況。

從最便宜的植物油燈來說,它的通常是由大豆榨出來的油做燃料。如果一個晚上不停地燒,一盞油很快的就會被燒光,尤其是在省油燈沒有發明出來之前,徹夜燃燈基本上是不現實的事情。

因此,普通人家為了節儉一般晚上不會長時間點燈,這種高成本的光照成本,尋常人家根本捨不得消費。這就更不要說那些點燈提供服務的商家了,他們是不可能賠了油燈錢讓尋常百姓在店裡消費。

古代無酒吧、迪廳,古人“夜生活”怎麼過?此物制約了古人的發揮

所以古代普通百姓可以說是很難享受到“夜生活”的樂趣。頂多在夜市上逛一圈略有消費,回到家就只能睡覺了。當然,這種情況在宋朝時期有所改觀,因為宋朝時期聰明的成都地區老百姓發明了一種省油燈。

這種燈在原有的基礎上多了一箇中空層,外層儲水,內層儲油,由於燃燒時間一長油溫過高,油液蒸騰後會導致燃油燃燒過快。但是在其外圍加水層後,水層首先起到了冷卻油溫的作用,其次水被燒熱後騰起的水蒸氣會抑制油蒸汽的蒸騰,因此起到省油的作用。

宋朝詩人陸游詩曾雲:“蓋夾燈盞也……其省油幾半。”說的就是省油燈的使用方法和其省油功效。省油燈的出現也恰巧說明了那個年代燈油消耗快不便宜的事實。

到了元代人們還發明瞭一種非常有趣的燈盞叫“氣死貓”,這種燈盞幾乎是密閉式的而它的作用其實就是為了防止老鼠偷吃盞內的燈油而設計的。老鼠偷不到油吃當然就餓死啦,所以貓咪也跟著遭殃因為抓不到老鼠了嘛,所以故人各這個燈盞起了這麼個有趣的名字。

古代無酒吧、迪廳,古人“夜生活”怎麼過?此物制約了古人的發揮

至於膏脂類的油燈,它介於植物油燈和蠟燭之間,比植物油燈使用更昂貴,比蠟燭稍微便宜一些,這種燈一般非有錢人家是絕對用不起的,其中的膏旨說白了就是動物油。在那個老百姓吃頓葷腥都難的日子裡,有點膏腴不如拿來做飯炒菜,誰又捨得拿來點燈呢?

蠟燭,這個我們現代偶爾點著備用都嫌燻得慌的過時物品,在那個年代其實是隻有王公貴族,皇宮之中才用的起的,這主要是因為那時候的蠟燭多為白蠟、石蠟和蜂蠟,雖然來源不同但是加工困難且稀少卻是相同之處,因此價格相當的高昂。

清朝時期一根蠟燭的價格高達150文-200文之間,一名當朝七品大臣年俸才45兩,換算下來一天也就120文錢,由此可見蠟燭的昂貴。通常老百姓是怎麼也用不起的,最多是家境殷實之人在結婚的時候能點上一些。

其實所謂的“洞房花燭夜”和“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樣的詩句,在我們現在看來平平無奇,在古代這都算是蹭了蠟燭這個高階奢侈品的奢侈形象而被人們廣為流傳。但是看似價格高昂的蠟燭其實也有一項缺點,那就是煙大燻人。

古代無酒吧、迪廳,古人“夜生活”怎麼過?此物制約了古人的發揮

不光是蠟燭愛冒煙,前面提到的兩種照明物件其實也是一樣的,因此一個好的燈臺在古代家庭中也是很重要的,古人非常聰明的在燈盞的上方設計了一個燈罩,燈罩頂部通常都有一根中空的導煙管,他可以將煙氣匯入到燈臺底部的水池中起到淨化的作用。

由此可見古人點燈著實成本有些高,雖然透過智慧人們將點燈的成本一降再降,不過相較於現代來說,古代普通人想有一個愜意的“夜生活”還是相當不容易的,真可謂是:“非權貴與豪紳不可享其成也。”

三、“夜生活”反映了什麼?

古代的“夜生活”相較於今天雖然也可以稱得上是繁雜有趣,但是和人人都能享受到夜生活的現代社會相比終究可以說是少了些許“普惠精神”。在這種鮮明的差異下反映的其實不光是“夜生活”的差距,更反映了社會翻天覆地發展與變化。

古代無酒吧、迪廳,古人“夜生活”怎麼過?此物制約了古人的發揮

封建主義與社會主義在歷史的舞臺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時代在改變,但是不變的始終是普羅大眾在社會中的勤勞奉獻。

在感慨現代社會的便捷舒適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透過夜間一盞小小的燈我們就能看到古人聰慧與節儉,這種聰慧與節儉精神透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傳,始終流淌在每一箇中國人的血脈之中。

不同時代的人們即便所處環境不同,但是對“夜生活”卻著相同的追求。無論是傳承千年的元宵節上的通明夜市,還是伸手不見五指只聞細碎之聲的鬼市,亦或是現代各種夜店的燈紅酒綠都反映出人們真實的生活需求,更加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文章內容為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莫忘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