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韓國在黃海上修建33公里的堤壩,形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

菜單

韓國在黃海上修建33公里的堤壩,形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

和我們隔海相望的韓國其地形地貌和我們的東南沿海類似,其10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有近三分之二山地丘陵。而剩下的平原主要集中在其西部沿海(黃海)和南部沿海(和濟州島隔海相望)。其中較大的平原有漢江平原,湖南平原,金海平原等等。這種地形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天然形成的湖泊較少,因為山地丘陵地帶由於存在著明顯的地勢差,降水都會順著地勢聚整合河,最終流入大海。並且韓國的河流長度都偏短,流域面積也偏小(最長的河流洛東江也才525公里,第二長的漢江514公里,這在我國來說是非常短的河流了),所以這就造成了降水在陸地上停留的時間非常的短,水資源的利用率不是很高。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黃海沿岸的平原地區,由於分佈著連片的平原工農業的用水量都非常的大。

韓國在黃海上修建33公里的堤壩,形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

所以韓國人就打算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來改善水資源分佈不均衡的這個情況。特別是在其西北部的江原道山區修建了華川水庫,清平水庫和昭陽江水庫(是韓國最大的人工水庫,水面面積達到了69。3平方公里,而韓國最大的天然湖泊面積只有7000多平方米,位於濟州島的漢拿山的山頂。所以邵陽江水庫又被稱為是“陸地中的大海”)。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山地丘陵之中可修建水庫的位置越來越少,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韓國國內的經濟迅速的發展,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而韓國的人口還在不斷的增加,水資源,土地等必備的資源缺口十分的嚴重,這該怎麼辦呢?

韓國在黃海上修建33公里的堤壩,形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

於是韓國政府開始把目光瞄向了其西部和南部沿海。這兩個沿海地區的的海岸線彎彎曲曲,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天然的U字形的海灣(比較著名的有江華灣,牙山灣,淺水灣,群山灣,寶成灣,順天灣等),透過人工的方式把這些U字形的海灣的出口給封堵起來,那麼這就會成為一個海上的蓄水庫。

韓國在黃海上修建33公里的堤壩,形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

2006年完工的新萬金防波堤工程(位於全羅北道的黃海沿岸海域),33公里長的防波堤,把黃海的海水和錦江,萬頃江,東津江的江水阻隔開來,使得在韓國的黃海沿岸出現了一個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的巨型湖泊。這樣的建造使得這三條江的江水可以儲存在這個巨型湖泊之內,提高了淡水資源的利用率。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堤壩利用了古群山群島的島嶼這個跳板,巧妙的包圍了這一U字形的海灣地區。

韓國在黃海上修建33公里的堤壩,形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

其實韓國政府建造這個巨型湖泊的目的不僅是解決水資源問題,還是為了解決土地資源短缺的問題。說到這裡,有讀者可能會有疑惑,建造水庫和增加土地面積應該沒有什麼聯絡呀。其實堤壩建成後錦江,萬頃江,東津江這三條江所攜帶的泥沙就只能在庫區內淤積,不用耗費任何人力物力財力就可以每年在海洋中獲取一定面積的土地(現在湖中已經形成了大量的土地)。而有了堤壩的阻攔,黃海沿岸的潮汐也就不會對原有的陸地衝刷侵蝕,也保護了原有的土地資源。如果有需要的話,人們還可以在水庫沿岸水深較淺的區域有計劃的進行填海造陸。除此之外,這個水庫還能根據堤壩內外的水面高度差進行發電。

韓國在黃海上修建33公里的堤壩,形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

不過正當韓國政府打算在各地沿海效仿新萬金工程的時候,大量的民眾覺得這樣的工程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韓國政府在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之後決定暫停這一系列的工程。